笔趣阁 > 汴京旧梦 > 第63章 铁马金戈西风烈

第63章 铁马金戈西风烈


  却说元俨带了五万兵马来到定州府,定州是边防重镇,是辽军的重点攻防对象,此前频频被辽军偷袭,好在定州府将士严防死守,虽则折损了些兵马,伤亡倒也不大。定州扼守住辽国西下关口,万不能有失,元俨正是奉了皇命,前来驰援。

  定州城外有一支辽军已围守数月,统领辽军的将领正是大名鼎鼎的耶律奴瓜,说起这耶律奴瓜,别看名字有些寒碜,却是辽国贵族出身,乃是皇室宗亲,向来是个骁勇善战之人,此前宋军没少吃过他的苦果,因他极其善于偷袭,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驻守定州的是都虞候王超,王超是赵州人氏,身材高大威猛,少年时便已跟在太宗麾下,也算是战功赫赫的老臣。

  两人武功智谋相当,在定州城外力拼了两月有余也未分出胜负,只不过每日里又要提防,又要出战,虽然保住了城池,但长期消耗,兵马都有些精疲力竭,好在元俨带了援军前来,王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元俨稍作了休整,便询间边线战情,王超当下也不推迟,指了营帐中的沙盘道:“王爷请看,如今辽军分成多个队伍,在定州、保州、瀛州、莫州等一带东侵西扰,打起来也很是敷衍,常常试探一下便跑了个无影踪,各地将领都烦不胜烦,不知辽军意欲何为!好在各处官员都尽忠职守,辽人才没有得逞。”

  元俨知道驻守保州等地的高继勋,李延渥都是身经百战之人,此前曾立过不少功劳。皇帝也曾说过,边关这几员大将,朕很是放心,如今不放心的,就是辽人到底在做什么打算,是像此前小打小闹,还是欲图大宋江山,这一切都要交给元俨去查探。

  “辽军或许是在故弄玄虚,现今分散兵力不过是在麻弊我军,辽军若要攻宋,必然会选定一城全力攻之。”

  “王爷说的对,几位将军也都是这样分析的,只是目前还未查清辽军真正的意图!我军也派了不少探子去辽人营帐里察探,目前来看,仍是一无所获!”

  “这样机密的事情,估计也只有辽国都城里的那位萧太后才知道吧!”元俨沉吟道。

  王超点点头:“可惜这里离上京远的很,皇城又守卫森严,我们的人几次都未闯进去,还差一点送了性命!”契丹人的都城称为上京,又称临潢府。

  元俨带了沈雁南与杨宗保上了定州城楼,与庆州相比,这里的城墙筑的更加雄伟,坚固,定州城外山峦起伏,辽军的营帐隐隐可见。

  元俨望着远处的辽军营帐沉思,杨宗保在一旁有些雀跃地道:“王爷,听说此前你与沈兄勇闯西夏人的营帐,将那李德明生生绑了过来,一时传为佳话,我看此次不如故伎重施,将那个耶律奴瓜也抓了过来,不就什么都知道了吗?”。

  元俨摇了摇头道:“耶律奴瓜不过是个普通的统军使,契丹皇帝的意图他又如何得知,只怕就算把人抓了过来,也无济于事,反倒打草惊蛇。”

  “王爷莫非要去上京?”沈雁南立刻反应过来。

  “我正有此意,辽军集结于我军各地边城重镇,却都按兵不动,其后必然隐藏着一个阴谋,若不能知已知彼,又如何能赢得先机。”元俨赞赏的看了看他。

  “甚好,若是能将契丹皇帝和萧太后一起绑了,何愁辽人不退兵,到时再逼萧太后签定免战文书,让她保证永不犯我大宋……我只要想一想就觉得热血沸腾,王爷,这次,你一定要带上我。”杨宗保越说越兴奋,忍不住抱拳击了一掌。

  元俨看了他一眼道:“此行可不比西夏,契丹人没那么好对付。西夏如今缺衣少粮,李德明若想要安定,少不得要几十年来休养生息,契丹则不同,契丹已立国百年,其军事文化强盛,非西夏可比,况如今萧太后治下有方,兴修水利,又注重农桑,整顿吏冶,减少赋税,辽朝百姓富足,因此才有能力挑悻我大宋。”

  “这个我知道,就比如西夏人的图腾为羊,契丹人的图腾为狼一样,看起来还是契丹人更可怕一点。”一旁杜迁说道。

  “不,”元俨摇了摇头,“只要有了能力,羊也能变成狼,若失去了能力,狼也只会是一只病狼,没有一点可怕之处!”

  “这能力自然和国力息息相关,如今的契丹便是这样一只贪婪的狼!”沈雁南感慨道。

  杨宗保满不在乎地道:“王爷难道忘了,我从小就随了父亲四处征战,管他是狼还是羊,都敌不过小爷手里的杨家枪!”

  元俨笑道:“杨小将军的威名,本王哪敢小觑。只不过杨家只有你这一根独苗,令尊与府上太君若是知道你同我一起冒险,恐怕饶不了我……还有你那位泼辣的娘子,小王想一想,都有些招架不住!”沈雁南在一旁低笑,杨宗保瞪了他一眼,又挠了一下头道:“王爷莫要担心,大不了一顿鞭子的事,男子汉大丈夫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若错过了同王爷立功的机会,那我铁定会悔断肠子。”

  元俨本来也带了笑意,闻听得此,方正了正色说道:“本王可不是为了建功立业去的,不过是希望真要打起来,能抓住战机、慎重开战、做好充分准备,也能减少些伤亡。”

  杨宗保随口接道:“这个我知道,‘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些兵法我从小读到大,简直是倒背如流!”

  “没想到宗保枪法使的好,兵法也学的好,确实有杨家将的风采,不愧是杨家后人。”杨宗保得人夸赞,麦色脸上先红了红,元俨又道,“我事先说好,这决不是什么好差事,你若是想明白了,明日早上便到我房外等我!”

  听这意思,元俨是同意了,杨宗保爽快的道:“好,一言为定。”

  元俨又转身看着沈雁南,沈雁南抱了一拳道:“听凭王爷调遣。”

  三人连着几日将契丹的地形风俗研究透彻,又请了军中熟悉契丹语言的军士教他几人平常用语,好在三人都是聪□□智之人,不过十来日已训练的相当不错。

  临行前,元俨将几封信交与都虞候王超,嘱咐他每十日便往京城坤宁宫送一封信,又道京城若有信件过来,一律由他代为保管。

  都虞候想不到元俨贵为亲王,竟然以身犯险,深入虎地,当下死活拦着不让元俨出城,元俨只好拿出皇帝手书在他面前晃了晃,只说自已是奉了皇命,又道无论何事都一力承担,若真的身陷敌营,自会想法子离开,好说歹说,才哄的都虞候开了城门。

  都虞候忐忑了一整天,实在是憋不住,唤了一个要紧的心腹军师过来问他的意见,那军师一听之下,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忙向都虞候讨了皇帝的手书仔细看去,这一看惊的浑身的冷汗都冒了出来:“将军,这上面写的不过是皇帝命将军好好照看王爷,军中大事都须与王爷相商,只说王爷身负重任,并没有说其它的事,这深入契丹都城,是何等大事,陛下怎会让自已的兄弟以身犯险,将军好糊涂!”

  都虞候脸上的汗比军师的只多不少:“都怪我识字不多,陛下又写的深奥的很,我当时看的一知半解的,王爷又一副很生气的样子,本候一时乱了方寸……这可如何是好!”

  军师来回思量了片刻道:“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法子,只好先静观其变。要我说,陛下如今除了疯了的那一位,其它的兄弟也只有这位八王爷是个人才,且听说之前在西夏立了功,在京中的声望高涨,只恐有功高震主之过。将军你想,若陛下真是爱护他,又怎会将王爷放到这么危险的地方来,只怕陛下也存了别的心思也说不定……反正王爷既然说是一力承担,若真的出了事,候爷只好全推到王爷身上去。”

  都虞候略略安定了些,随手端起一旁的茶水喝了一口,又道:“军师说的不错,唉,无论如何,王爷既然被派到此地,我今次无论如何总会担些干系,只盼王爷不要年轻气盛,当此危难之际,不要惹了别的祸端才好。”

  元俨让杜迁带了几个人散在辽国都城周围听候差谴,与宗保雁南三人换了长袍,戴了皮帽,扮作契丹人的样子,又花了重金收买了一支往来宋辽两地的商行,混进商行里出了边关,一路靠着商行的便利畅行无阻,十来日后便到了契丹都城。

  上京城幅员广阔,气势恢宏,有南北二城,北曰皇城,南曰汉城,两城相连,以河水隔之。皇城建的高大精美,汉城却建的低矮粗陋,顾名思义,契丹贵族居于皇城,平民百姓居于汉城。

  汉城内聚居了许多他国之人,有汉人,也有高丽人,党项人,吐蕃人,奚人,大理人等,并非只有契丹一族。不过契丹人为了管理,依种族划分了等级高低,汉人在这里不过是三等族群。

  不过上京城再怎么繁华,与汴京却无法比拟,就如一朵俗艳的花朵,美则美矣,底下却没有什么风韵。

  元俨三人平日里只能在汉城里住着,皇城四门都有重兵把守,若非贵族,一律不得入内,就连入城做生意的人也都由官府登记在册,随身必佩戴官府亲制的名牌,每日核对,随时查验,辰时才允许入城,酉时便要出城,防守之严苛,简直是连一只苍蝇也不放过。三人亲眼见到有一个店铺老板忘了带名牌,虽然当兵的都认识他,却也将他驱逐出城。

  元俨也不慌,每日里带了两人在汉城内穿街过巷,扮作收购皮毛的商人,明里打着生意的幌子,暗里套些消息,不几日已将汉城各处熟知透彻,顿时有了主意。

  原来汉城有一处奴隶集市,只有此处才能吸引贵族过来。这些奴隶一部分是穷的揭不开锅的庶民,不得已将自已卖了,做奴隶也好过活活饿死,一部分却是从四处征战抓来的战俘,各色族□□杂其间,因是行伍出身,身体自然比一般人强壮,非常受契丹贵族的喜爱,常常买去做习武陪练,听说死伤者不少。这群战俘都知晓这个下场,因此最不服管束,时常趁乱暴动,其后看管的越来越严厉,暴动事件才少了许多。

  元俨带了两人坐在离集市不远的茶楼里,挑了一块僻静又便于观察的角落,每日从早坐到晚,也不知道在打什么主意。杨宗保脑洞大开,有一次终于忍不住将心里疑问说出,因三人为免暴露身份,皆已兄弟相称,雁南最大,元俨次之,宗保最小,因此宗保小声说道:“二哥,你不会是想扮作奴隶被卖进皇城吧?”

  元俨忍不住笑道:“胡说什么,我们三人扮作奴隶也没人信阿,反而容易引起怀疑。再说就算扮作奴隶,也进不了宫廷。我不过是在等一个人。”

  沈雁南虽则一向不爱说话,此时也不免好奇的道:“等谁?”


  (https://www.biqudu.com/67_67352/377688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