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六十二章四月梨花雪

第六十二章四月梨花雪


  蒋太后与嘉靖皇帝纵马狂奔,在大兴的皇家大道上母子二人尽情飞驰,众侍卫紧跟于后。

  大家都纵马奔驰在大道之上,春风拂面,好不惬意。

  蒋太后说:“小民生活不易,一粥一线,皆是民之膏血,这次将荆襄流民迁走之后,再不要大动干戈了。”

  嘉靖皇帝说:“这次我们迁移民众,都是以劝说为主,以后除非不得已,我们不会再让安土重迁的百姓大规模迁徙了,除非他们自愿。”

  蒋太后说:“如此便好!”

  嘉靖皇帝望着这大兴漫山的桃花,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风景不错。”

  蒋太后说:“如今总算有闲心看风景了,当年我和你父王可是整天提心吊胆。”

  嘉靖皇帝说:“谁敢对母后和父亲不利?”

  蒋太后说:“还不是你的好大伯孝宗皇帝,他记恨当年你爷爷宪宗一朝,万贵妃居举荐你父亲代替孝宗就任宪宗太子之位,一直想杀了你的父王。”

  蒋太后边走边说:“当年锦衣卫骆安还是一个剑客,我和你父王一起从京师奔赴安陆州。正是这样一个早晨,那次你父王害怕被孝宗皇帝所杀,独自上路,我去赶你父王,没想到孝宗皇帝和当时的阁相李东阳前后派去两拨杀手,我们全家差点就在路上送命。”

  嘉靖说:“没想到孝宗皇帝空有贤名,居然是这样的人。”

  蒋太后说:“那有什么奇怪,皇家之中有几位像我们这样母慈子孝的。”

  嘉靖说:“你给我讲讲当年的事。”

  蒋太后说:“当年四月梨花雪,人与花皆醉。”接着,蒋太后就开始给嘉靖讲述当年的故事:

  明孝宗七年四月,京师梨花似雪,游人如织。

  兴王朱佑杬离京就藩,本该热闹的送别场面却显得有些冷冷清清。本该跟随的藩王部下和随行军校一个没来,母亲皇太妃邵贵妃对着朱佑杬只是哭泣,说:“我儿,怎么你就藩安陆州,我的眼皮直跳呀!你的皇帝哥哥不会还记恨万贵妃当年挑唆宪宗皇帝准备将你立储的事情吧!”

  朱佑杬说:“我不知道,这些年我一直小心,不该说的话,我一句不说,不该做的事情我一件不做。皇帝哥哥应该对我放心了。”

  皇太妃邵贵妃说:“你放心,我拿出毕生的积蓄给了张皇后,希望她多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保住你的性命。”

  兴王说:“多谢母亲用心了。”一想到如果延期离京又是一条重罪,朱佑杬不得不狠心离开。

  随行的只有江湖侠客十人,众人都知道孝宗皇帝朱佑樘一心想杀了他这个弟弟。没谁前来惹这个晦气,只有要钱不要命的江湖侠客,敢来趟这趟浑水。

  本来皇帝哥哥朱佑樘已许下兴王就藩卫辉的,奈何朱佑杬刚刚准备好。孝宗皇帝一句轻飘飘的卫辉贫瘠,就将兴王发到了安陆府。

  安陆府虽好,就藩的两位藩王却都不长命。那两位藩王一位是郢靖王朱栋,太祖朱元璋的儿子;另一位是梁庄王朱瞻垍,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他们都在安陆府因无子而除国。

  只是皇帝朱佑樘等不及,偏要在路上就动手杀了这个弟弟。

  路旁有和煦的风吹过,天上是很好的太阳,增添了些许暖意。兴王与众侠客都骑在马上,沿途绿肥红瘦,一蓬一蓬盛开在艳阳之下,满目娇娆。

  与众侠客同行,武功平平的兴王也平添一股豪气。

  前方,有一个身着长袍的中年说书人步履蹒跚,扛着说书的担子挑着旗走在大道上。那旗帜上书“天下第一书”五个大字,是这人招揽听众的物事。如今这年头,说书人的旗帜一个比一个夸张,还有自号“大明第一书”,“中原第一书”,“九州第一书”的,听众们也未必买账。

  那说书人仿佛没听到蹄声渐近,兴王的好友剑客骆安吼道:“前面的快让开些,我们马匹冲来,踢翻你的担子踩死了你,也是活该。”

  身着长袍的说书人听了这话,往旁边一闪,给众人让开。兴王却有些过意不去,向说书人扔下一张大明宝钞。那人将钱捡起,点头致意。

  众人正在前行,忽然前方隐隐响起了马蹄声。兴王与众侠客急忙纵马狂奔,没有多远,便被大队骑兵围住。骑兵们的叫嚷省与战马的嘶鸣声东呼西应、南作北和,四面八方都是烟尘,似乎众侠客还没出手,便五生还的希望。领头的人是右副都御史刘大夏,是兴王朱佑杬的老熟人。

  兴王拱手向刘大夏说:“刘大人既非兵部尚书,又刑部官员,你带三百余骑私自拦住藩王,难道是想谋反吗?”

  刘大夏形容枯槁,满面愁色,他回礼道:“在下也不愿意掺合此事,奈何君上与阁相李东阳要我送藩王上路。”

  正在此时,一骑绝尘而来,来者大喊:“住手,你们谋害亲王,就算大功告成,也难以全身而退。只要参与了皇家的兄弟相残之事,你们以为能平安的活着离开吗?你们不想被灭口,就不要杀死兴王。”

  来者正是兴王的王妃蒋嫣玲,她武艺高强,能言善辩。兴王知道自己奔赴藩国之路是条死路,就将王妃托付于岳父家,自己悄悄上路了。没想到夫妻情深,这蒋嫣玲还是亲自赶过来了。众侠客佩服王妃的豪气,纷纷夸赞道:“真是一个奇女子。”

  兴王爷说:“你又何必来?不过是平白多牺牲一个人罢了。”

  蒋嫣玲手持绣春刀,道:“你娶我的时候,就知道我喜欢快意恩仇,既然你是我的夫君,那我们生死同穴,要是今天都埋骨于此,我也认了。”

  刘大夏一声冷笑:“自古无情帝王家,你们要怪就怪阁相李东阳,和你们的皇帝哥哥朱佑樘。”他一挥手,说:“准备放箭!”

  听到号令,那军校们下马,结阵,然后张弓搭箭。他们拉起弓弦,准备射出。

  蒋妃武艺高强,本可以一人离去。但她知道夫君危险,不想独自逃生。蒋嫣玲纵马上前,以身蔽之。

  刘大夏手一落下,军校们便朝兴王射箭,那箭如雨下。

  蒋嫣玲扑在自己夫君身上,闭上双眼,心想:此命休矣!

  不曾想,半响之后,身上没有疼痛之感。只见一个长袍的说书人站于马前,将自己的说书旗帜舞得山响,只听得耳边呼呼的风声。所有的箭支都被那旗帜化去,飞与地下或者反方向飞出。对面射箭的军校倒有几个应声落马,众军校见箭雨之下,兴王安然无恙。每拨三百余箭,竟然无一箭能靠近兴王之身,

  众人大骇,手下拉弓的劲头不免少了几分。

  兴王见那说书人武功高强,毅然出手相救,忙拱手道:“刚才怠慢了义士。”

  说书人不以为然,一边挥舞旗帜为兴王遮挡箭雨,一边道:“刚才收了你的钱,还没说书给你听,我舍不得你死。”

  兴王大喜,道:“如果今日蒙先生大酒,定然将先生引于府上,拜先生为长史,每日听先生说书。”

  说书人说:“我不爱那俗物,但喜欢阿堵物,你给我银两,宝钞,黄金我喜欢得紧。官职我就不要了,不能换衣食住行之物,要来何用。”

  兴王说:“依先生所言。”

  众侠客背靠背,拼命抵挡箭雨,见这位说书人武艺高强,他们不由得大喊:“来呀!你等吃兵粮的,胆敢谋害藩王,我等有一人跑出,将其恶行公告天下。到时候,皇帝定然杀你们灭口,恐怕你们也是满门抄斩之罪。”

  兴王见众侠客慨然赴死,为自己拼命,不由得大喜,说:“感谢众壮士。”

  这时,又有十几名侠士赶到,为首的是兴王岳父锦衣卫中兵马指挥蒋敩。随同蒋敩冲在前面的是他的好友盲剑客谢无言,兴王邀请盲剑客护卫自己南下,盲剑客本来拒绝了。只是,义结金兰的好友蒋敩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婿和女儿,谢无言也只好随同前来。

  盲剑客谢无言使出一剑斩桃花,砍断了十几只箭,喊道:“王爷,我们来了,这可是看在你岳父的薄面上,兄弟才为你拼命,你可得加钱呀!”

  蒋敩笑骂:“瞎子,你对后辈也有脸狮子张大口。”

  兴王见自己又有了援军,知道有望逃出生天,就大喊:“侠士们,弟兄们,给我上,王爷我钱有的是,可不像那个吝啬皇兄。”

  剑客骆安见兴王有救,就使出成名绝技梨花剑。骆安剑挑起梨花,那花瓣顿时化作白光,纷纷朝军校们射去。那些弯弓的军校连忙挥刀阻挡,不想那花瓣居然穿透刀背,直取头颅,顷刻间,已有余名军校倒地而死。

  刘大夏大惊,说:“你是梨花剑客骆安。”

  剑客骆安一边使剑,一边说:“正是在下。”

  刘大夏颓然道:“你们走吧!众军校让路,不必再打了。”原来,这梨花剑客骆安名满天下,有人说他于千里取人头如探囊取物,又有人说他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不过谈笑之间耳。反正,蒙古鞑子的王爷,江浙倭寇首领的头颅骆安取下过不少。

  见到此人也出手,刘大夏知道事不可为,只好做个顺水人情放兴王走了。

  众军校策马让到一边,给兴王让出一条道路。

  众侠客手握刀剑,那说书人也骑上一匹死去军校的战马,随同护卫着兴王慢慢前行。

  受伤的侠客扯布包裹住自己的伤口,刘大夏和军校们捡起地上的箭只,抬起受伤和死去兵丁准备撤走。

  侠客们已经离开了半里路,众人正要策马狂奔,护送兴王上路。

  忽然,又冲出一彪人马挡与路前,为首的是个黑脸汉子。那人大声笑道:“阁相李东阳大人就知道刘大夏这帮废物拦不住你们,还是要我亲自出马才行。”

  蒋敩大惊,道:“宋野猪,你来此做甚?”

  那野猪宋身着一件深绿色的袍儿,上面一层油腻,仿佛半年没洗。一笑起来,浑身肥肉直颤,那血红的小眼睛和向空中乱刺的毛发仿佛都在呼唤人们上前一刀结果他的性命。众侠客都这样想,可却没有一个人出手。

  宋野猪说:“做甚,自然是奉阁相李东阳之命取你女婿兴王朱佑杬的性命。听说骆安小儿的梨花剑厉害,我已经见识过了,不知道你们蒋门的十步一杀是你,还是你女儿谁更厉害,我都想领教一番。”说完,宋野猪使出了金刚爪,直取蒋敩的脑门。

  蒋敩连忙用绣春刀向宋野猪的猪爪砍去,没想到叮当一声,玄铁打造的绣春刀竟然裂为了两半。

  (本章完)


  (https://www.biqudu.com/58_58788/322862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