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名将风流 > 第二十七章 熟读兵书操练新兵

第二十七章 熟读兵书操练新兵


  人马招齐,首要编伍,编伍者明伍什都军尉也。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一名;两伍合为一什,设什长一名;五十人为一曲,设都伯一名;两百人为一军,设军侯一名;千人为一尉,设都尉一名;都尉有亲兵二十人,分别负责传令、守卫等杂务。

  有了编制,新兵才知道应该听谁的,驻那个军营,听哪个将令。在编伍的同时,刘炎又为所有人定制了统一的军服,普通士兵全身青黑色劲装,其它各级兵士也全是青黑色只是伍长左右衣袖处绣一圈黄纹,什长两圈,都伯三圈,军侯四圈,都尉五圈。编伍完成,军服下发,龙谷的军营也建的差不多了,新兵全部入驻。

  练兵之要,重在服从,军令如山,兵书有云: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指挥一百万不听将令的大军去打仗,战斗力还不如一万军令通行的军队。

  这服从军令又如何操练呢?刘炎综合古今,想出了一招,那就是列方阵练正步。汉时可没有米、分米、厘米、毫米这样标准的计量单位,军中计量长度一般以步为基础,这个步也不是统一的,有大步与小步之分,毕竟每个人跨出一步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这个正步,就是以一个标准的跨距,按一定的频率行进。步距是布阵与行军的基础,你要士卒布阵,不但要告诉他们布什么阵,还要告诉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是吧,不然怎么站位。

  刘炎想出的这个列方阵练正步,主要目的是操练士兵的服从性,同时也是为了定这个步距。刘炎将标准步距定为一米左右,而后作出统一的木质标杆一千余根,再在龙谷内寻了一个最大的山谷,令新兵先建一个青石广场以为操练之处。这操场长宽皆为两百米,既两百步,新兵每人发一标杆,全军先开山挖石,造一米长一米宽的标准石板,铺于操场,为练正步做准备。

  这操场可是个大工程,不但要标准,还要平整,极为耗时。建了将近一个月,操场还未完工,老道明德公却带着李逸一家和几个兵器制造师回到侯府。正好惠玲郡主在,见到大哥大嫂自是高兴的不得了。

  特别还有两个小侄儿侄女,大侄女才三四岁,小侄儿才一岁多,惠玲郡主简直如获至宝,刘炎早就长大了,赵云也已经十来岁了,不在缠着她了。这对于喜欢小孩的她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事实,郁闷了好一阵了,正好哥哥又带来两个小宝宝,她怎能不喜出望外。当广昌侯和刘炎闻讯而来是,老道将女儿儿媳孙子孙女全赶去正殿,一帮人屏退左右,在前殿大堂里秘议起兵器制造的事情来。

  首先李逸向广昌侯和刘炎介绍了一同而来的六个兵器制造师,这六个都差不多五十来岁,精明干练。其中张老擅长炼铁,什么百炼钢千锻铁都能轻松炼制;陈老擅长炼制长兵,什么长枪长戟长矛大刀都会制造;吴老擅长炼制短兵,什么刀剑钩钺都不成问题;孙老擅长炼制弓弩,什么长弓短弓劲弩强弩信手拈来;王老擅长制造盔甲,什么软盔硬甲头盔马甲无一不精;胡老擅长制造器械,什么战车粮车楼车投石车,都能一手包办。

  广昌侯和刘炎对这六人自是满意的不行了,又请教了一下他们兵器的优劣与配合问题,便决定,这一千新兵,分成五个兵种,分别是长枪兵,长戟兵,朴刀兵,长弓兵和巨盾兵。长枪兵和长戟兵就不用说了,皆配长枪或长戟,着轻甲,带头盔;长弓兵则是配一石长弓,着牛皮软甲,带头盔;朴刀兵则是左手持二十斤左右的厚背砍刀,左手持木铁圆盾,着轻甲,带头盔;巨盾兵则是配两米高一米宽铁皮巨盾,插十斤左右腰刀于背后,着轻甲,带头盔。

  每个兵种的兵器都需炼制三百套,同时各处秘密屯粮之所也已经陆续建好了,运粮车起码也要造上千辆,往来转运,六位大师傅又根据刘炎他们的需要,确定的兵器制造坊的规模和人员需求。于是众人又一起去看了煤矿铁矿,就决定在离铁矿不远处的一个隐秘山谷里建一个兵器制造坊,起名广昌兵器制造坊,人员也根据六人的要求开始秘密招收。

  这兵器制造自有专业人士负责,不用刘炎操心,历时一个多月,青石操场终于完工。六月二十日辰时,龙谷之青石操场,能容纳几千人的操场之上整整齐齐的站着一千二百余名新兵。

  刘炎九兄弟穿着秀有五圈红纹的青黑色劲装站在操场前山坡之上五米处挖出的点将台之中,刘炎代表九兄弟上前训话日:“为抵御鲜卑入侵,特招广昌军一千余。今日开始进行第一段操练,操练内容:每日辰时巳时未时申时,在此操场列方阵练正步,三月为期,到时操练一日,军容仍齐整,皆为合格。凡训练合格者授地级基础功法蛮牛炼体术,凡训练不合格者开除军籍。尔等皆为我广昌百里挑一之勇士,望大家能以广昌百姓之安危为己任,勤加操练,以期驱除敌寇,保家卫民。”

  后面的八兄弟早就训练好了,刘炎话一说完,八人马上举臂齐呼:“驱除敌寇,保家卫民。驱除敌寇,保家卫民。”下面的新兵马上会意一起举拳齐呼:“驱除敌寇,保家卫民。驱除敌寇,保家为民......”一千多人同时高喊,整个龙谷都在震动,声音直冲云霄。

  训话完毕,刘炎下点将台亲自首操新兵。此时操场前侧,高平早已带着十几个侯府护卫精锐举帅旗,牵战马相侯。这帅旗大约一米见方,上面是一排巴掌大小的红色底圈,上书:中山国都尉,下面则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底圈,上书一个大大的刘字。

  旗杆长约三米,高平亲自举旗,这帅旗可不是开玩笑的,全军皆需随帅旗而动。帅旗高举,全军准备前进;帅旗向下,全军停止前进;帅旗向前倾,全进向前疾行;帅旗向后倾,全军立即撤退;帅旗上下而动,全军随帅旗频率正步前行。又有一人高的战鼓和金锣立于侧,对阵时击慢鼓,全军随鼓点频率正步进军;击急鼓,全军突击,冲向敌军;鸣金锣,全军立即撤退。这些规则早由刘炎教于军侯,军侯再教于都伯,都伯教于什长伍长,什长伍长教于士卒。将令就说到这里,下面正式开始操练。

  刘炎翻身上马,高平骑战马举帅旗相随,来到新兵正前方,大声直接下令道:“令,各曲排十排方阵横距两步,纵距两步,阵距五步,列阵,开始。”众士卒在各级都伯的指挥下开始正步列阵,一步跨一石板,即标准一米。这第一次慢的啊,一众都伯在那里喊:“一、二、三、四、五......”众新兵随都伯步伐慢慢跨正步挪向列阵位置。

  这步距倒是标准,地上有石板参考吗,但这速度,走走停停,奇慢无比,都伯还要计算这距离不是,一刻钟之后大阵才布好。刘炎这痛苦啊,没法说了,他的目标是千人列阵,不得超过一分钟。不然万人对阵怎么打?数十万人大战又怎么打?一千人一分钟,一万人分开千人一尉需要一分钟,布阵又是一分钟,十万人分开千人一尉需要十多分钟,布阵又是一分钟。

  敌我两军从发现对方,到布阵对冲,中间最多一刻钟时间,一刻钟之内不管你多少大军都得布阵完毕,不然全军大乱,那还不如散兵阵直接冲锋。不要说什么斥候可以派出很远,斥候跑出半个时辰的距离,然后再来回报,这中间就是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时间你怎么知道敌军去哪儿了,在干嘛?

  所以如果你想跟敌人战阵对拼,就必须隐隐看见敌军,才能开始布阵,而且必须一刻钟内布好阵。如若不然,还不如去埋伏,去偷袭,或者直接冲过去。这新兵操练列方阵练正步的过程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不然此书就成新兵训练手册了。

  刘炎操练了几天,便让众兄弟轮流主将,熟悉将令,他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呢。在这期间,刘炎根据兵种和各人的习惯爱好选定了相应的兵丁,每种大概两百名。那些喜欢其他兵器的一百多人,刘炎干脆组了一个单独的斥候营,教他们一些斥候的基本技能,每天下午众兄弟轮流带着他们去狩猎。那些精于赤手空拳搏斗的则预备成为众兄弟的亲卫,每人二十。

  同时又招了几十名熟练的木匠,先制硬木弓三百,箭杆三千,又制硬木枪杆,木刀,木盾,木长戟各三百。第一段操练结束后,三个月过去,刘炎检阅军阵,一千三新兵,列十三个方阵,于青石操场,列阵来回正步行军五个时辰,军容始终齐整,无一人掉队落后。

  于是刘炎使人将镌刻好的蛮牛炼体决石碑立在操场,上午改为修炼蛮牛炼体决;又将制好的木质兵器搬来,按兵种分配了兵器,下午统一训练基本动作。又在点将台下摆放一百五十斤,两百斤,三百斤,四百斤,五百斤铁锁各一个,能提起者,均授相应军衔。如此刺激之下,新兵们自然是疯狂苦练。


  (https://www.biqudu.com/53_53872/329949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