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名将风流 > 第二十六章 招兵买马应对乱世

第二十六章 招兵买马应对乱世


  辰时将至,广昌侯刚刚起来还在正殿书房看书。一个身上两块白布交叉包裹,头上还缠着白布条的大汉,骑着一匹混血汗血马,从外面一路冲进侯府,大门处无人敢拦,因为白衣大汉的背上插着中山王府的令旗。大汉冲进侯府,也不停留,直接骑马冲向正殿,到了正殿门口,才跳下马来,跪在地上用嘶哑的声音,大声对里面喊道:“启禀广昌侯殿下,穆王驾崩。”

  这一声喊,几乎传遍了整个侯府,侯府中所有听到大汉喊身的人几乎都是一顿。书房内广昌侯更是直接连书都没拿稳,大喊一声“父王”瞬间泪如泉涌,然后失魂落魄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踉踉跄跄的向门口跑去。

  来到门口时,管家刘成已经在一边躬身候着,广昌侯颤抖着扶起白衣汉子,失声问道:“刘阳,父王什么时辰去的。”这是中山王府世代家臣被赐刘姓的子弟,广昌侯自然是认识的。

  刘阳满含热泪躬身答道:“启禀侯爷,是昨日子时三刻。”广昌侯松开刘阳,失声的喃喃念道:“父王,父王......”这时惠玲郡主也出来了,赶紧一把扶住广昌侯,细声安慰道:“夫君,节哀啊。”

  广昌侯这才回过神来,颤声的对旁边的管家刘成道:“刘成,快,全府缟素,命人通知世子和明德公。”刘成赶紧应声去了。不到一个时辰,整个王府到处挂满了白纸条,所有下人也全部身披白布,头缠白布条。刘炎也带着赵云还有双儿两女一身缟素过来了,等到明德公闻讯赶来,广昌侯便下令备车备马,全家去卢奴奔丧。

  刘炎和广昌侯一家人,在中山国都卢奴整整忙了十天,头七天把中山穆王的丧事忙完了。然后又是上报朝廷中山节王刘稚继位,又忙活了三天。最后一天晚上中山节王刘稚,明德公,广昌侯,刘炎四人相约在中山王府密议。

  明德公首先将各种预兆一一和刘稚说明,刘稚也早有这种感觉,大家一致认为乱世将至。刘炎首先提出盘算家底,节王刘稚毫不犹豫的将账本取出,众人一核对。东汉中山郡国自简王刘焉就国起到节王刘稚共历五代138年,众王并无奢侈浪费之辈,共留下家产:黄金一十二万余两,白银三十万余两,五铢钱九千一百余万,粮五百余万石。

  这里要将东汉末年的货币换算说明一下,一个成人一个月大概消耗一石粮,也就是说一石粮大概四五十斤。然后一石粮大概相当于一百个五铢钱,一两黄金大概兑换一万五铢钱,一两白银大概兑换三千五铢钱。

  中山郡国共有子民一百二十万左右,一年平均每个人税赋大概一石,换算成五铢钱就是一亿二千万五铢钱。现在中山国钱物加上粮食总共合计二十七亿钱左右,也就是说历代中山郡王总共留下了中山郡二十多年的纯收入。

  精兵每月消耗粮一石,粮饷二石,总共就是三石,相当于三百个五铢钱。一万个精兵一个月就是三百万个五铢钱,一年就是三千六百万,十万精兵消耗就是三亿六千万,加上各级伍长、什长、都伯、都尉、校尉的粮饷,十万精兵一年大概消耗五亿左右。如果是普通兵,是不需要发粮饷的,只需要管吃就行了,汉朝有服兵役的规定,成年男子如果不服兵役每年还要交三百钱的更赋呢。

  刘炎知道自黄巾之乱开始,后面几十年,到处都是战乱,农民疲于奔命,哪还有时间种田,别说军粮了,普通人都没什么吃的,不知道饿死多少,黄巾之乱之前整个汉朝人口超过六千万,三国鼎立时整个三国人口加起来不到八百万!也就是说只要保住整个冀州的人口,哪怕一点都不增长,都比战后全国的人口加起来还多一半!

  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刘炎计算的是,到黄巾之乱前,组建多少军队,才能在后面的十多年里既保证不被别人吃掉,又不会因为没饭吃而被饿死。最后刘炎计算出,中山国在黄巾之乱前最多能组建五万军队,再多就会面临没饭吃的危险,而且现在中山国的粮食储备完全不够,必须保证在一千万石以上。

  根据这种分析,刘炎慢慢引导,最后四人定计,最近五年内,所有税赋全部变成粮食,分批运往广昌。广昌方面开始建造秘密粮仓,并开始秘密练兵,争取在刘炎十八岁之前练出精兵一千左右。而等到刘炎到十八岁,马上任命刘炎为中山国都尉,同时到时整个中山郡各县同时招兵,争取在大乱之前训练出精兵一万。大乱一起马上疯狂招兵,目标五万。

  刘炎回到广昌以后,马上与众兄弟商议,早上练功不变,众人上午不再学习四书五经,而是开始研习孙子兵法、六韬等兵书。下午也不在同时狩猎,而是由童飞带着颜良文丑赵云去狩猎,刘炎则开始尝试着学习统筹全局。首先,配合广昌侯将传承龙脉峡谷内原来的三个能容纳一百名士兵的军营,扩展成九个,而且此峡谷征求了明德公的意见,正式命名为龙谷。

  要练兵就必须又兵器和战马,刘炎派人找来苏双和张世平,与两人计议了一阵,干脆封了两人一个中山王府管事的职位,从此他们两家也算中山王府的从族了。随后便令两人带上一万两黄金,一百侯府护卫前去乌桓草原收购混血乌骓马,目标一万匹,凑够两百匹以上就先送到广昌来。并警告了苏双和张世平,小心有人打他们主意,先将一万匹混血乌骓马的采购完成,任何人跟他们套近乎都不要理睬,这是刘炎防着刘备挖他墙角。同时,派人将他们狩猎过程中发现的一处牧草丰富的峡谷修建成养马谷,此谷离龙谷不到十里,管理起来倒是方便。

  最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兵器的问题,招来兵马总要有兵器,不能赤手空拳跟人打仗啊。原料的问题倒是好解决,太行山本来富含煤矿和铁矿,也有人在开采,但是由于运输问题规模很小,刘炎直接收了来,需要时多派人手加快开采就行了,反正就在山里用,不用考虑运出去的问题,到时直接就在铁矿旁边建个兵器作坊就行了。

  问题有了煤铁矿,谁来造兵器啊,东汉时不准私造兵器,民间的铁匠能打个锄头菜刀什么的就不错了,造兵器?对不起,不会。这个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让刘炎很是头痛,无奈只得请教老道明德公,老道却给给了他一个大大惊喜。

  却原来老道明德公的儿子,也就是刘炎的舅舅李逸,一直在东都洛阳看管李家老宅。与老道好炼丹不同,李逸好符阵,尤其精研兵器上镌刻的符阵,已经小有成就。

  皇家要打造神兵利刃时,都要请他去参与研制,并镌刻符阵,所以他也算是兵器制造大总管考公令手下的一员。反正老道也准备在刘炎化形之前去东都洛阳一趟,将儿子一家接过来,现在还可顺路高薪挖一帮考公令下属的兵器制造师来广昌。至于李家老宅,只能忍痛放弃了,到时乱世一起,估计也是保不住的,要是再把儿子一家也搭里面,那老李家可就绝后了。

  一切准备完毕,刘炎以广昌侯的名义贴出招兵布告:闻鲜卑骑兵,已大举压向幽州,大有劫掠中原之势,为抵御外寇之劫掠,特招十六到二十岁的精兵一千,力达百斤者,可为普通士兵,每月粮一石,饷两石;力达一百五十斤者授伍长衔,每月粮一石,饷五石;力达二百斤者授什长衔,每月粮一石,饷十石;力达三百斤者授都伯衔,每月粮二石,饷二十石;力达四百斤者,授军侯衔,每月粮三石,饷三十石;突破先天者,授都尉衔,每月粮五石,饷五十石。凡我广昌忠勇之士可于即日起到县尉府县尉张任处报名。

  这下可不得了,广昌侯本来就爱民如子,在县内仁义无双,还有粮饷,这完全是精兵的待遇,不去报名简直对不起自己啊!自布告张贴之日起,报名者络绎不绝。

  这样的标准几乎等同于东汉朝廷的正规军了,但是广昌县内多山,民众多以打猎为主,民风异常彪悍。这样等同于正规军的标准,不到一个月时间竟然也招到普通士兵九百多,伍长两百多名,什长一百多名,总共一千三百人,没有一个超过二十岁的,最小的竟然不到十五岁。当然普通人中力气能达到两百斤已经是极限了,所以都伯级和军侯级的一个都没有招到,更别说都都尉了。


  (https://www.biqudu.com/53_53872/329949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