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奥爱憎录 > 第55章 攀亲

第55章 攀亲


  靠近江户湾的三田、芝地区有不少武家房舍,也有些大藩的藩邸,西国萨摩的藩邸也在此处。萨摩石高七十六万,算是大大名了,虽然藩内财政不富裕,大藩的体面还要保持,藩邸建得相当豪华。

  萨摩藩邸北面有一处守卫森严的御守殿,正是有德院(八代将军吉宗)的养女竹姬的住处。三十三年前,竹姬与第五代萨摩藩主岛津继丰成婚,从大奥来到这座专为她修建的御守殿。时光荏苒,去年岛津继丰过世,竹姬也剃发出家,法号净岸院。

  净岸院年过五旬,看着只有四十许。尼装打扮,脸上不施脂粉,依然白皙透亮,是天生的好肌肤。微圆的脸上有乌沉沉的眼睛,目光平静安详。她三岁进了大奥,做了常宪院(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的养女,算是武家女儿。不过她实际上是京女,生父是权大纳言清闲寺熙定。

  净岸院在大奥住了二十一年,出嫁时有德院陪嫁了六十余名大奥女中,让她维持原有的生活节奏。其实净岸院一不出江户,二不与岛津家人同居,单住在御守殿,比在大奥还自由些。

  刚用完午膳,净岸院在起居间里闲坐,心腹女中小岛在一边侍候。小岛也是大奥带出来的,与净岸院年纪相仿,粉团团的一张脸颇有几分威势。

  正是梅雨季节,天上堆着厚厚的云,没完没了地下雨。房里闷闷的,榻榻米散出沉郁的青草气,净岸院皱了皱眉,小岛赶紧点上了白檀香。

  一缕青烟从紫铜狮子香炉里升起,清苦的香气慢慢散开。净岸院怔怔地看着香炉,是有德院赏赐的,唐国明代的名物,“天下三大茶人”之一的武野绍鸥也用过。

  有德院……新之助,净岸院暗念他的幼名。他是高大黝黑的男子,都说他威风凛凛,和她一起却时常笑,眼睛微眯,露出一口雪白牙齿。他做将军时已三十二岁了,她还是大奥里的懵懂少女——他比她年长二十一岁。除了常宪院和六代将军文昭院,她几乎没和男子接触过,初见他还有些怕。见得多了,两人逐渐亲密起来。他的正室十年前过世了,他一直未娶。她刚满了十八岁,他提出娶她为妻,她要成为御台所了。

  他亲口许诺的,当时她的心怦怦直跳,但并不是不欢喜。故去了的常宪院先后给她寻了两任夫婿,没等成亲都死了,在不少人看来,她是不吉的女子。他不但不忌讳,还让她做正妻——他是真爱她的。那段日子她过得恍恍惚惚,像活在最美的梦里。

  可惜美梦总是短的。当时文昭院的御台所天英院(近卫熙子)也在千代田城,听有德院渺渺说了此事,立刻跳起来反对。在天英院看来,她是五代将军常宪院的养女,按辈分算是八代将军有德院的姑祖母。辈分如此悬殊,强要成亲,简直“悖离人伦”。

  他对天英院向来尊敬,不光因她是先代御台所的缘故,当初他能入主千代田城,天英院也出了大力。他对天英院投桃报李,专为她在二之丸修了新御殿,因他没有御台所,大奥诸事也交给她处理。天英院坚决反对,他也不能撕破脸皮,只能慢慢说服,看能不能转圜。

  一日一日过去,天英院的态度没有软化。他无计可施,决定找住在吹上御殿的月光院商量。月光院曾是文昭院的宠姬,也是七代将军有章院(德川家继)的生母,性子最温柔和平。月光院也默默摇头——天英院反对的事,任谁都没法子。连文昭院在世时都让她几分。

  净岸院叹了口气,三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想起还历历在目。他垂着头站在她面前,嗓音喑哑,把一切和盘托出。怕她担心,还勉强笑了笑,告诉她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他准备联络天英院的娘家,请人出面说情。她轻轻摇头,笑着对他说:为了他的名誉,她宁愿终身不嫁。

  那时她十九岁,在别人眼里,已过了成亲的最佳年纪。就算一辈子待在大奥,她也不觉得什么不好。只要能时不时见到他,哪怕说不上话,目光相触也是好的。可天英院觉得不妥——两人就像干柴烈火,不知什么时候就燃起来,最好远远隔开。

  天英院逼有德院重新收她做养女,然后托许多人为她觅夫婿,没想到实在艰难。本来将军女儿是香饽饽,养女也一样,多少大名想与将军家攀亲,可轮到她身上,大名们避之唯恐不及。一来她已克死了两位夫婿,二来又和将军有些首尾——虽说只是风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来二去,她二十三岁了,早是“年增女”,天英院还没死心。终于,天英院的娘家近卫家给她觅了门亲事,做西国萨摩藩主的填房。

  那藩主叫岛津继丰,正妻是长州毛利家的女儿,年纪轻轻死了。近卫家和岛津家颇有些渊源,便出面说服,希望岛津继丰娶了竹姬。萨摩僻处西国,风土最保守,与德川家又有些旧怨。况且,娶将军姬君最麻烦,要建御守殿,要置新什器,花上许多银钱,萨摩虽是大藩,向来不富裕。天英院挽了有德院说项,他不愿出面,指派老中去说,许了萨摩诸多好处,岛津继丰终于答应了。

  岛津继丰大她三岁,与她说不上浓情蜜意,也相敬如宾——毕竟他有宠爱的妾室,也早有子女。她对他十分感激,她是不吉之女,身上又有些绯闻……萨摩男子以刚勇为美,最重男子气概,他娶她为妻,也受了许多委屈。

  她和他养了个女儿,菊姬。之后她常住江户,他来往于江户与萨摩之间。见面时斯文客气,但并不像夫妻,倒像生意伙伴。按幕府规矩,大名家的世子都得住在江户,他与侧室生下的益之助是世子,留在江户由她抚养。。

  去年他死在萨摩,活了六十岁,也不算早夭。可惜益之助太短命,二十一岁就亡了,益之助的弟弟善次郎接任藩主,也只活了二十六岁。他接连看着两个儿子过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实在惨痛。

  人死了,萨摩藩还得生存。七年前,善次郎的孩子重豪被立为新藩主,重豪那时才十岁。她发誓要护那孩子周全——因为她对善次郎有愧。善次郎之所以早亡,和幕府颇有些关系。幕府命令萨摩在木曾三川修筑工事,以便分流治水。工程繁难,不少藩士死在工地,完成时花了十数万银子,死了八十余名藩士,负责工程的萨摩家老平田靱负也切腹自尽。善次郎心痛不已,没多久也成了泉下之鬼。

  在萨摩人眼里,她是幕府的代表,是幕府楔在萨摩的一颗钉。她私下也起疑——的确,幕府向来对萨摩有些戒心,但命令萨摩修那么繁难的工事,明显是故意为难。那时有德院刚过世,下命令的人是九代将军家重。难道他知道父亲和她的事,故意让她难堪?

  她也痛定思痛——一定要和将军家搞好关系。岛津家只有一个将军养女远远不够,必须有更多流着德川血液的人,这样幕府才不会对萨摩下手。

  岛津重豪今年十七岁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得给他找个德川家的正室。娶了将军家的人,至少可保岛津家数十年安泰。

  净岸院转了许多念头,小岛见主人不说话,在一旁默默守着,看着袅袅上升的香烟出神。

  窗户开着,有蓬蓬的风吹进来,带着栀子的浓香。三十三年前,也是梅雨时节,幕府安排她与岛津重豪订了亲。有德院来告诉她,硬朗的脸上带着悲哀的笑。

  她也难过,但他们已是父女关系了,一步不能过界。她揭开琴上的紫地绣金袱纱,静静弹了曲《夕颜》,那是源自《源氏物语》的曲子:源氏乘牛车路过乳母家,看见乳母家隔壁院墙爬着藤蔓,蔓上开满了浅白花朵。源氏命人采摘,院里叫夕颜的年轻女子遣人赠以纸扇,从此与源氏有了段缘分,也因此死在嫉妒的六条夫人手里。如果夕颜不管不顾,任牛车自去,她自然会别有一段人生,不说一定美满如意,也不会红颜早逝吧。

  如果……如果她与有德院只是陌生人,将近离别时也不会如此辛苦吧。

  一曲终了,她抬眼看有德院,发现他脸上爬满泪珠。她给他擦去泪,他没有出声,转身走了。她痴痴地盯着他的背影,他竟一次也没回头。

  直到她出嫁,他与她再没单独见面。

  直到现在,她还是忘不了他。但她的夫君对她有恩——在她已成烫手山芋时候,他接受了她。所以她要全心全意为萨摩着想,为萨摩打算。所以——她要为岛津重豪寻一门好亲事。毕竟她是有德院的养女,将军家重的姐姐,将军家治的姑姑。她郑重提出结亲的事,幕府也不好驳回。

  有德院是幕府“中兴之主”啊。她无声地笑了。

  “重豪那孩子也该成亲了。”她闲闲地说了一句。

  小岛点了点头,轻声说:“别家大名娶亲嫁女,都要选家格较高的,以便有所助益。萨摩倒不同。”

  “也就在这里说说——萨摩风土保守,不愿受他家影响。娶了家格高的女子,难免有仰人鼻息的嫌疑。”

  “净岸院大人是历届藩主夫人中出身最高贵的了。”小岛脸上有若有所思的神气。

  净岸院苦笑一声说:“也是有德院许了许多好处的。这御守殿占用的广大土地,可不是有德院下赐的?”

  “好在净岸院大人与故去的大人也算恩爱。”

  “恩爱不恩爱,都是一辈子了……夫君曾对我有恩,我要给他孙儿选一门好亲事。”

  “净岸院大人看上了哪家的女儿?”小岛有些好奇。

  “品貌都是其次,重要的是出身。岛津家必须与德川家联姻,趁我还在,还有结亲的可能。”

  小岛吃惊地说:“这和萨摩家的做法不太相合啊。”

  “我知道。但这才是正道——宝历治水的事,一次也够了。”净岸院咬住薄唇。

  小岛垂下眼,脸上带了不忍。宝历年间,幕府吩咐萨摩在木曾三川治水,萨摩损失惨重,大大动了元气。

  “如果重豪能娶一位德川家女儿,不是养女,必须是骨肉相连的亲女儿。那萨摩就是将军亲眷,幕府再不能下这种狠手了。”

  “将军家的姬君岁数小了些。”小岛叹了口气。

  “是啊,十分不巧。”

  “御三家可有正当年的女儿?”

  净岸院摇了摇头,“御三家是不行的,虽说都是东照权现的血脉,但血也有浓薄之分。”

  有德院之后有了“御三卿”,都是有德院的血脉,与将军一脉所出,自然更亲近些。

  “净岸院大人早有计较了吧?”看她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小岛明白了七八成。

  “我考虑好久了,论出身,论年纪,一桥家的保姬最合适。”

  “御三卿之首的田安家呢?”小岛有些疑惑。

  净岸院似笑非笑地看了小岛一眼,“田安家虽是御三卿之首,但处境难得很。你在大奥里也待过许多年,难道看不透?”


  (https://www.biqudu.com/50_50075/260522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