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雷霆反击 > 第二百二一章

第二百二一章


  759近距离搏杀

  “看来需要敲山震虎一下,才能分辨出这群乌合之众的指挥部位置。”王镇北看着图像说,他知道自己有的是时间,所以可以用一些稳妥的办法。

  “可惜黄德兴的坦克部队距离太远,否则打掉敌人指挥部之后,可以直接推过去,将这部分突出的敌人歼灭。”一旁参谋说道。

  “这次作战我们的坦克部队磨损太大了,这种不太强的敌人,可以让李秀林的突击炮和轮式战车绕过去干一票。”

  “太冒险了,敌人虽然突出,但是两翼印度陆军阵地很近,他们随时可能出动袭击突击炮部队的侧翼,轻装甲车辆很难应付侧面打击。”

  “让李秀林到指定区域待命。我发现早上这些狂热分子参战以后,印度陆军直接退出了机场,后撤到了二线,把卡车和物资都带走了,他们之间似乎没有配合。”王镇北说道,从来没有人能从无人机的视频看出敌人内部的矛盾,但是他可以。

  “我们确实也注意到,人民自卫军没有接管陆军2个师留下的地下通讯设施,截止目前,拦截到的无线电通讯没有减少,确实很不寻常。”

  “你等着瞧好了,这股突出的敌人虽然嚣张,但是处境十分孤立。”

  “我们能调动的火力只有122毫米榴弹炮和火箭炮。是不是请示上级用远程火力或者空军支援一下?”

  “不必,我心里有谱。。”

  新德里北方,第2集团军司令部的地下车库内,几辆悍马疾驰而出。

  美军顾问团成员急着回城里见总理,做最后争取他离开的努力,奥古旦准将仍然不知道帕斯阿德元帅到哪儿去了,印度联络官说他去前线视场了,好像不是实话。在这样疯狂的一个早上,竟然没有在指挥部看到印度陆军的总指挥,确实不寻常,他原本打算就战局走向与元帅剪短交换一下意见,现在没机会了。

  奥古旦在车库里看到了元帅警戒部队的车辆并没有出动,他想,这老头子难道是坐直升机去前线了,如果是这样,倒是要对他的胆量刮目相看了。

  帕斯阿德并没有离开指挥部,他坐在地下三层的一间黑屋子里,通过闭路电视,观看隔壁牢房里自己的亲信和那名囚犯漫无边际地交谈。

  吉亚姆中校抱膝坐在床上,和前面坐着的印度上校对脸,他们聊一些海阔天空的事情,还没有涉及到核心部分,帕斯阿德指示兰斯尼尔上校不要太过直接,他仍然害怕会深陷其中,现在那边两人正在兜圈子。

  “你的出生在哪儿?”吉亚姆客气地问道,他和兰斯尼尔见过几次,他主动投降后,是上校带他进的指挥部。

  “斋普尔附近的军营,我父亲一直在那里服役。”

  “斋普尔?我猜你的父亲曾经在旁遮普轻骑兵联队服役。”

  “是的,独立前他为英国人打过仗,实际上我的爷爷也在这支部队服过役。你的家乡在哪儿?”

  “我么,祖辈都在撒西瓦尔种地,当然到了父亲这辈,有一些修鞋的手艺。”

  “撒西瓦尔?半年前我们就在那儿,当时那里很平静,没有什么战斗,”上校说着掏出一包烟来拆开,递过一根,“如果没有冒犯你的信仰的话。”

  吉亚姆爽快结果香烟,显然并不忌讳这些。

  “美国香烟?我以为你们这些陆军情报处的,都爱抽伯克利牌的,我抽不惯印度香烟。”

  “是的,美国援助的一部分。事实上,美国已经直接参战了,所有的情报部门都无法在几个月前,猜到这样的结局。”

  吉亚姆停顿了一下,这个信息确实在预料之外,他被捕前,只听说西方接管了南方的几个基地。

  “为什么不直接让情报局长查曼来和我谈?”

  “暂时还没必要。”

  “没必要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还有机会?”

  “我们想搞清楚,你背后的信息,是三军情报局,还是内务部队,或者……中国人那边。”

  “我猜想你们更愿意直接找中国人谈条件?不,我们双方是不会背着对方与印度军队和谈的。”

  上校一时无言以对,隔壁的帕斯阿德站起身来来回转了两圈,他觉得和这个信使遮遮掩掩也无助于扭转大定的败局,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必须再小心些,这可以是比被判死刑的查古耶中将严重得多的叛国行为。

  “如果你们还能打,何必来找我,我可以再等等。”吉亚姆说着看了一眼摄像机,太想也一定由一个大人物在后面。

  有人悄悄走到帕斯阿德身边,将一份电报递给他,他拿过来迅速看了一眼,然后严厉地扫视身边几名亲信。

  “巴基斯坦人开进***堡了,2个师的印度军队投降了,也许很快梅内亚姆就会投降,总理会受不了的,他会气死的。”

  “是啊,要是总理此刻离世,情况就会简单起来,”他喃喃自语起来,“文官们会出面解决,而我的历史责任也会减到最小,历史只会记载我是一名无能的统帅,而非……”他警惕地住嘴,没有把最后几个字说出来。

  英迪拉甘地机场的南翼停机坪后面,李秀林少校的突击炮部队刚刚完成了弹药和油料补给,顺手更换损坏的轮胎,他们准备投入新的战斗,轮式突击炮相对于坦克的优势在这一刻显现无疑,这些8轮武器总是能保持很高的出动率,而坦克做不到这些。

  他在阿萨姆战役时,曾经参加了几场战斗,当时运输能力所限,他的部队使用的是较为落后的6轮突击炮,而这次战役改成了8X8底盘,这样他在大部分射击角度上,都无需考虑车体会因为后坐力过度的摇晃;而火炮也改为了105毫米。

  在突击炮后方集结的,使用同样8X8底盘的122毫米榴弹炮,将根据计划,在15分钟后向敌人进行一次射击,而他的突击炮必须在相当精确的时间点抢占指定的制高点,然后利用直射火力收拾那些2公里外受惊乱窜的敌人单位,如果有可能,优先消灭指挥部。

  王镇北通过电台向他耳授机宜,遭遇炮击时,人民自卫军的指挥官和车辆都会保持不动,当然这也是从巴基斯坦军官那里听来的。

  2个连的突击炮开始行动,他们利用跑道上横七竖八的波音和空客飞机的残骸,以及迫击炮发射的烟雾,悄然向敌人东面移动,目前机场上的主要交战已经暂停,但是躲藏地下的印度敢死队经常冒出来,而双方狙击手也还在互相较劲。大量的废墟给狙击手提供了不错的掩护,印度方目前处于6比0的下风,中国无人机有时候还可以看到趴在瓦砾后面的敌人狙击手,并为己方炮火指示位置。

  李秀林提醒所有车长,不要把头伸出炮塔,以免挨枪子儿。印度从美国人那里得到了一些口径很大的反器材武器,以及速成训练,这是以往战斗中不曾遭遇到的复杂情况。有经验的印度射手可以在半分钟内,打坏突击炮一侧的所有4个轮子,如果战车停下来,他们会照着炮塔上的光学瞄准设备打,虽然这些伤害不至于摧毁突击炮,但是足够把战车打回出发阵地修理。

  不过人民自卫军仍然缺乏专业能力,他们宁可在空旷的跑道上等待短兵相接的攻防,也没有派几个连去占据跑道尽头的制高点,这是任何看得懂地图的指挥官都不应该犯的错误,他们犯了。

  突击炮在跑道尽头悄悄转向北面,没有引起敌人的注意,李秀林短暂地将头伸出炮塔,用望远镜侦察了前方,10秒钟后,他确认前方高地确实没有人后,才钻进炮塔。他拖着一股烟迅速冲上高坡,其余战车纷纷跟了上来,现在那些自以为躲在纵深的敌人尽收眼底了。这辆战车上的105毫米炮有—5°俯角的射界,略逊于日军的13式,不过目标远在2公里外,可以应付。

  来自榴弹炮的炮击分秒不差展开,二线几千名敌人迅速遭到了炮击。

  李秀林转动观察镜,观看远处敌人的混乱处境。如无人机观察到的一样,敌人没有坦克,只有安装武器的路虎和BTR90装甲车,后者的30毫米机关炮对中国突击炮可能构成威胁,是优先打击目标,而装备榴弹发射器的路虎是稍微次要的威胁。

  突击炮的激光告警探测到危险,激光方向来自于侧面几座航站楼废墟,李秀林不为所动,他禁止部下放烟雾掩护,那样会迷住炮手的眼,但是他指示一个排进行警戒,如果对手使用反坦克导弹,他有大约10多秒钟可以采取措施。

  残破航站楼里的印度狙击手,最先看到了抢占高地后迟迟没有开火的中国突击炮,测距激光正是他们发射的,他们从1.5公里外向这些突击炮开枪。李秀林耐心搜索主要目标,并不理会这些蚊子叮咬,当然这些武器在远距离上仍然对突击炮存在威胁。

  这些经过短期培训的人民自卫军狙击手,胆大心粗,并不专业,他们不善于寻找阵地,也没什么耐性等待机会,但是他们的一项优势是使用了新式的光点注入式辅助瞄准系统,这使得这些火力仍然十分致命。不过,当这些武器开火后,腾起的烟雾非常大,容易被观察到。

  正面遭到炮击的敌人开始向各个方向乱窜,几百辆各式车辆一起启动,他们甚至没有专门的指挥或者通讯车辆,没有特殊的天线或者旗帜。李秀林耐心搜索前方,没有轻易开火,他终于注意到了远处树林里有一名戴着红色贝雷帽的家伙,他缩小视场放大倍率,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他见过头上插着鸟毛的印度民族部队,但是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在战场上见过带红帽子的家伙。

  他下令炮手放弃一直在跟踪的一辆8轮装甲车,转向那几辆停在树林里的路虎。

  一发122毫米榴弹落在树林不远处,当附近所有人趴下时,只有几个戴红色贝雷帽的家伙保持站立,有一个还漫不经心的抱起了手,似乎巴基斯坦人的传言确有其事,人民自卫军的军官勇猛到近乎蠢的地步。

  于此同时,他一侧的2个轮胎已经被远处的12.7毫米反器材武器打坏,那名印度狙击手没有转移阵地,而是趴在原地又开了3枪,执着地在向一侧的空调换气**击,也许他认为那是一个比较薄弱的位置。

  几辆突击炮一起开火,将杀爆弹送到敌人指挥部咫尺的地面上,炮弹爆炸,将所有笔挺站立的一堆人杀死。李秀林这才转过周视镜,看到航站楼巨大的爆炸,是无人机投下了50公斤的炸弹,将不肯逃走的狙击小组炸上天。他想这些人简直就是怪物。

  指挥部内的王镇北观察了好一会儿,他发现侧翼敌人果然没有出动,事实上右翼还偷偷后撤了一点儿距离脱离炮火,无论是否有意,客观上暴露自卫军侧翼。这让他有些轻敌,下令李秀林的轮式战车杀下山坡,低速向北推进500米,同时命令炮火延伸打击。而携带步兵的轮式战车还在路上,他原本应该等到步兵赶到,才出动单薄的突击炮。

  20多辆突击炮在推进中,将可以看到的主要威胁全部摧毁,低速平稳行驶加上线膛炮的精度,使得它们弹无虚发。但是隐藏在地下工事内的敢死队员在偷偷钻了出来,这些人员已经失去了指挥,但是借助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向着炮声集中的地方运动,这是其他印度陆军锁缺少的主动求战意识。爬到地面的敢死队员们,携带着火箭筒趴在地上不动,等着视野不良的突击炮靠近。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战术素养寻找最佳的战机,不过恰好赶上了突击炮和后方运兵装甲车之间的空隙。

  由于狙击手的威胁,驾驶员和车长都不能探出头来,这给伏在草丛中的敌人很好的机会。

  敌人从一字排开的突击炮一侧展开行动,从不可能打偏的距离内发射RPG7,射流轻易击穿了侧面装甲,将一侧几辆突击炮打停。

  几辆突击炮开始释放烟雾暂时遮挡住了敌人的视线。李秀林视野受限,只能看到燃烧的战车,以及被火箭筒尾焰点燃的茅草,却看不到人。最合理的办法是利用超高的倒车速度拉开距离,但是他不能丢下燃烧的几辆突击炮。他只能下令下一片模糊的前方开进。他不断地利用潜望镜观察四周,可以看到烟雾中影影绰绰的敌人已经到了四周,甚至可以听到叫喊声。一名敌人突然跃出,蹲在5米外准备发射火箭弹。

  他按下榴散弹以及烟幕弹发射器按钮,炮塔向前方以及两侧扇形区域,发射出散弹以及白磷烟雾弹,外面立刻传来了痛苦的尖叫声。

  “赶紧救人。”他大喊一声,然后揭开顶盖,操作机枪向远处草丛中抱着火箭筒的敌人射击,装填手推开侧门,带着一个灭火器下车,将附近着火的一辆突击炮后部火焰扑灭,然后用手枪将躺在地上痛苦挣扎的几名敌人射杀。

  760双座型枭龙

  突击炮利用机枪射伤顽抗敌人的时候,后方122毫米火箭炮如同犁地一般,将向北退却的敌人再次覆盖,火箭弹如冰雹般落下,几乎没有装甲的人民自卫军部队在横飞的破片面前横七竖八地倒下。步兵战车赶到后,下车步兵立即用火箭筒发射的云爆弹封锁地道出口,然后再由工兵将出口炸塌,这是短时间内最有效的办法。

  中国突击炮遭遇短暂袭击后,开始用精确的直射火力,对那些有价值的目标进行点名,105毫米线膛炮的精度,足够使之击中2公里外高速逃离的路虎,中国军队一时获得压倒性优势。

  后方指挥部内的王镇北,一直在严密观察侧面敌人的动向。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后方就是新德里兵营,一个军一级的指挥部就在这里,但是那里的印度陆军只是紧张地调动,没有出动的迹象,倒是更远处的炮兵开始反击,但是因为缺乏观察,落点很糟,有一些还打到自己人头上。

  40辆突击炮和步兵战车,缓缓平推,他们按照王镇北指令,推进了500米,迅速占据一条跑道,利用印度部队旧的掩体藏住自己的底盘,随后继续射击。一部分直喵火炮转向航站楼内打黑枪的射手。不知死活的自卫军仍然躲在那里对射,企图用12.7毫米子弹与105毫米榴弹对抗。而步兵战车的则用30毫米机关炮收拾来不及逃走的残敌。

  如果王镇北有足够的弹药,他可以沿着一条机场连接市区的铁路,直接突进到新德里兵营,但是这会儿他必须先在这里站稳脚跟。他的无人机继续得寸进尺向北推进,可以看到浅近地区一直都有坦克调动,无人机最终撞上新德里兵营外的道尔防空战车被摧毁。

  新德里国际机场有6根4公里长的跑道,这片巨大的区域被巨大的航站楼分割成南北两部分,30个小时内,双方在新德里近郊这片超过25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进行了反复的搏杀,中国军队出于避免伤亡,以及发挥炮火的考虑几次主动后撤,实际上王镇北有意将这里,作为磨练市区作战的试验场,他预计一旦进入更加狭窄的市区,目前面临的困难都将倍增,从瓦砾中的狙击手,到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对于中国军队而言,这些都是空白。在新装备到来之前,他必须深挖一下无人机与地面部队在这种战场环境下的配合,这里距离市中心还有20公里,他必须小心翼翼地走出每一步。

  急于进攻的巴基斯坦空军战斗机,继续围绕新德里进行各种试探,他们在不断敲打敌人疲惫防空网的弱点,而每一名飞行员都急着将炸弹丢到市内,目标识别对他们不是太大的问题,唯一的难点是怎么突破。

  一架从未在战场上出现过的双座型枭龙战机,在朱木拿河东岸东面飞行,飞行员小心控制距离和高度,避免掉进对面的防空武器的火网内。河对面是密集的高楼,以及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城堡,大量的防空武器被印度军队装到了高楼和城堡上。

  通常情况下,安装的是双联或者四联的23毫米高射炮,还有一些隐蔽的毒刺或者萨姆导弹,对付这些武器只需要保持距离即可,当然如果遭遇到轻剑2000导弹,则较难应付,卫星照片显示印度人可能在一些大楼上顶上安装了轻剑导弹。这种雷达制导的导弹远比毒刺致命,其集成度很高,使用多种攻击方式,包括很难被发现的光学跟踪模式,是低空战机的克星。

  在民用建筑物上架设防空武器,可以使得防空部队获得了更好的无遮挡的视野,但是也使得这些建筑等同于放弃了被免于打击的平民建筑地位。

  国防部长辛格曾经与总理就此事的得失进行过讨论,不过卡汗总理最终说服了辛格,对总理来说,他急需要整个西方的支援和同情,没有什么比民用建筑被摧毁的画面更具有说服力的了,他特意要求防空营将一些部分分散到外国记者集中的区域。中国军队似乎真的投鼠忌器,即使卫星能清楚看到这些目标,也一直没有展开打击。

  不过巴基斯坦空军没有要求飞行员严格区分军用和民用目标,萨米唯一交代要留神的,是那些驻扎着外国记者的高级饭店,他要求飞行员记住任务区内这些建筑的特征,以免将楼顶的各种摄像设备误当做防空武器。

  2名巴飞行员,隔着几公里俯瞰这片战场,小心选择他们的目标。飞行员看到了甘地纪念馆一侧的希尔顿酒店,想必不少西方记者正在那里等待着头条新闻。飞行员几乎跃跃欲试,想在这些镜头前前露一手。

  将轻型的JF17改成双座,是巴基斯坦空军一直以来的愿望,如果不是这场战争,或许还会拖上几年,战争爆发后,这架双座机最终在中国完成设计制造。

  相较于单座型,双座型还可以发射一些新的对地武器。现在,这架战机在一侧挂载了一颗500公斤电视制导滑翔炸弹,在另一侧,则挂载了指令吊舱,除此之外,就只能携带2枚格斗弹和副油箱升空了。今天他们的目的,就是来试验新兵器,以及萨米新的战术。由于新组建部队的重大伤亡,难免让老头子重新思考下一阶段战斗的方式,显然他面对着地球上设防最严密的城市,继续草率行动,只能将年轻人无谓地填进这个无底洞。巴基斯坦空军缺乏攻击机,缺乏精确打击能力,好在JF17双座型这个多面手及时出现,它正是萨米想要的。隼中队的一个机组在模拟器上草草练习了几次后,就直接投入到了本次实战中。

  “堡垒,这里是战隼,已经到达指定区域,正在搜索目标。”

  “战隼,必须先确认目标。”

  预警机上有人提醒道。

  “发现甘地纪念馆附近重炮阵地,我看到了他们开火烟雾,他们还在那里。请求发起攻击。”

  “请求否决。”预警机果断否定了飞行员的请求,没有告知原因,真实原因是那里太过靠近凯宾斯基饭店,让一个没经过严格训练,年仅19岁的武器制导员去驾驭一枚重大500公斤的无动力炸弹,实在给人一种不牢靠的感觉。

  “战隼,无人机探测到新德里展览馆顶部轻剑发射装置,建议你们袭击这个目标。”

  预警机主动给这些好战的家伙指示了一个处于比较空旷地带的目标。飞行员从显示器上找到了目标,展览馆只有三层,被旁边的高大建筑遮挡,目前自己正处于目标侦察的死角内,而滑翔炸弹理论上可以借由控制,拐过去炸掉这个目标。

  “明白了。”

  飞行员兴奋地接受挑战,战机开始迅速爬升准备积攒高度投弹。它不能正面飞向目标,目标毕竟是防空导弹,能躲在敌人雷达看不到的遮蔽物后投弹自然是最佳方案,当然,能够控制蠢笨的炸弹,转过一个25°的弯,命中,即使老手也没有把握,不过实际上并没有人指望他们能够投中,只不过这一带没有平民区。

  大约同一时间,卡汗总理站在地下会议室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客人,他仅存的几名高官坐在会议室内抽烟,谈论着宝莱坞电影里的几个明星,除非逼不得已,他们最近总是尽量避免谈论战争,这种自欺欺人很快形成了默契。

  会场另一侧,2名军官在收听敌人的广播,一名负责搜索频道,另一名则记录。

  中国军队在城西高地上架设了天线,距离这里35公里。每天的策反节目从原来的18小时,演变成了24小时连轴。由于功率的增强,查曼的情报局已经没有办法,从技术上完全屏蔽这些通讯了,卡汗政府被迫开始适应,城市上空出现第二个声音向他的人民宣传,没有人能统计城里有多少人还在听政府的广播。

  电台里一个熟悉的声音飘到谈论女明星的高官们的耳朵里,几个人张大嘴停了下来,农业部长杰米伦好像又回到了会议室。他曾经在这里侃侃而谈如何将战争进行到底,现在他正在要求印度人放弃抵抗。

  “……我们呼吁仍然在新德里作战的印度士兵,立即停下毫无意义的抵抗,你们走出城,然后可以选择加入新印度的军队,或者回家。我们已经在门迪建立了新的政府,接管了北方领土,很快会回到新德里。

  在新的印度军队中,我们不会再为大地主和商业托拉斯的贪婪效命。在新的军队中,我们不会用那些喂牲口的东西来给士兵吃。在新的军队中,不会因为你的姓氏,而注定遭到歧视。

  ……那些用宗教迷信和种姓制度控制你们,偷走你们自由和土地的人,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向旧时代决裂才是勇敢的行为,投降并没有什么可耻的,所谓的爱国主义才是卡汗之流蒙蔽世人的鬼话,觉醒吧,同胞们。”

  “这个叛徒可真够恬不知耻的,”劳工部长吐了一口烟,愤愤说道,“但是必须承认很有煽动性。”

  “也许很快他就会有自己的军队了,”部长会议主席神神叨叨说道,“美国人说,梅内亚姆的军队一旦投降就会效忠他,前些天斯利那加发生了兵变,忠于总理的几名将领被梅内亚姆将军扣押了;你能相信吗,梅内亚姆曾经说过,他会毫不留情地枪毙每一个变节分子。”

  “也许再过一两天,中国人的炮弹就会封锁萨福得琼机场,到时候再想跑可就晚了,我倒是不担心中国军队,但是巴基斯坦人会怎么处置我们?这可是很难预料的。”

  15公里外,一枚500公斤炸弹从战机上落下,它打开弹翼调整姿态,向着大致目标飞去。19岁的飞行员紧盯着不时抖动的屏幕,看着它飞向下方渐渐变大的建筑,他试图调整航线,将炸弹对准目标,但是这枚炸弹太沉,加之他的经验不足,很难转过这么大的弯。

  根据以往惯例,如果错过目标,他应该将炸弹扔到一个远离人烟的空地上,不过他打定了主意,绝对不能浪费任何一颗炸弹。

  炸弹越来越快,如同一块陨石一样失去了控制,武器制导员眼看要失控错过目标,他试着拉起炸弹,保持最后控制,同时延长炸弹坠地的时间。

  他已经无法识别飞速从屏幕下方离开的景物,只能找到宽阔的马图拉主干道,沿着这条已经封锁的公路向西北前进,在失去最后的高度前,他或许还有一些时间,可以找到一处有价值的目标。他不确定时间还有多少,大致不超过3到5秒钟。

  他看到了一列车队在前方行驶,街道的终点有一座巨大的拱门,他知道那是整个新德里的中心——印度门。

  武器制导员控制炸弹紧追上去,他希望车队里有一个大人物,至少是一名连营长。不过,即使不是一名高管,能够在印度门前进行一次轰炸,也够带劲的。

  叶林斯基的悍马车队正驱车前往总理府,他确定敌人的任何手段都来不及袭击自己,即使卫星能够看到也不行,新德里的防空仍然在起作用。

  他正在思考如何与卡汗开门见山地谈论撤离,无意间从反光镜里,看到空中有一个东西正紧跟着自己。他摘掉墨镜,转头向后。清楚地看到了这个东西上方修长的弹翼,那绝不是一般的无人机。

  “巡航导弹,转弯!”

  他大喊一声,悍马车在印度门附近,以一个强劲的转弯冲向了一旁的岔路。但是行驶在他前方的詹姆斯吴的坐车,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少校并没有看到危险。

  詹姆斯吴头上缠着绷带,正对着附近的街道发愁。几天前,他还代表着联军在这里参加阅兵,没想到时至今日,战局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要不是直升机强行突出重围,他早就交代在战场上了。

  少校不断念叨着家乡的一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想,这种古老哲学总是有一些道理的。

  飞行员草草将十字线对准第一辆悍马,实际上炸弹已经失控,根本不可能转向任何其他的目标了。最终图像变成了一片噪点闪烁,什么都没有了。

  远在几条街外总理府地下室苦等的卡汗,感觉到了地动山摇,这是他这辈子最真切地一次感受到灭亡临近,如果不是医生扶住,几乎一屁股坐到地上。

  巨大的爆炸将印度门广场中心炸出一个可怕的深坑,被击中的詹姆斯吴以及同车成员,从此被列入失踪者名单,虽然很多人可以证实他们的死亡,但是尸体却无从找到。

  拥有近百年历史,由花岗岩建造的印度门仍然屹立原地,但是正前方国家博物馆的大门却被摧毁,附近房屋的玻璃窗齐刷刷被震破。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iqudu.com/49_49197/292583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