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们的时光1997 > 第七章 路上行人欲断魂1

第七章 路上行人欲断魂1


  No.20

  清明节,按照国家法定假日,学校放假三天。

  楚芳拿着行李,站在家门口对王小源说“儿子,妈妈走了。妈妈已经和叔叔阿姨们说好,让林白他们陪你回乡下老家看爷爷。妈妈走了啊,表姨在朝天门等着我呢。”

  王小源目送着妈妈离开的背影,转过头关上了门,他想着,走吧走吧,这些冷漠自私没有心的大人,为什么人长大了,就会变得冷漠,似乎他们都忘了,自己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再会为了离去的亲人而感到悲伤。

  他看着这个冷漠的家,他都觉得寒意刺骨。有时候放了学,直接往刘嘉言家里穿梭,也不愿意回到这个冷冷清清的家,他的爸爸不是没下班就是又要去加班了,楚芳不是忙着打麻将就是去逛街摆龙门阵去了,整个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他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孤独又寂寞,他的爸爸和妈妈,永远看不见他的落寞。

  原本想趁着清明节,一家人回去乡下老家扫扫墓,看看爷爷。昨晚,当他在饭桌上提出来的时候,他的爸爸沉默了一会,叹口气说“不是爸爸不想回去,只是重庆再过两个月就要正式挂牌成为直辖市,单位里事情忙着呢。”

  他又撇过去去看看他的妈妈,他妈妈思考再三,摇摇头对他说“我和表姨约好了去坐轮船去成都,船票都买好了,总不好不去的。”

  早就该预料到,他为何还这么失望,他什么也没说,回了房间。

  楚芳和王凯看着桌上的一桌饭菜,沉默了。王凯看了看墙上的钟表,着急的站起来,拿衣服拿公文包,他一边穿鞋一边对楚芳说“孩子想回去,就让他回去。你让那几个家伙,陪他回去。从小一起长大,也不是什么外人。”

  楚芳点头,连忙出门去找几家大人商量。几个大人思考再三,架不住楚芳的游说,也就聚在一起商量着,点头同意了。

  很多人都以为,夏天的山里好玩,其实错了。虽然春天的山里没有萤火虫,没有很多乐趣,还有点寒冷。

  但也只有四月这段时间,许多夏天没有的东西,才会悄然的长出来。

  比如很多野果,三泡、茶耳朵,只有在清明节前后,异常的清甜。还有折耳根,清脆,嫩口。

  而且,最令人神往的是,是那藏匿在山林间的山茶花和无数不知名的小野花,还有在树上跳来跳去偷农家果子吃的刁年子。

  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不是人造游乐场可以比拟的。

  王小源他们坐在红白相间的公共汽车上,吃着林白妈妈用清明菜做成的清明粑粑,暖暖糯糯的。

  清明菜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也是在清明前后才长得很好,通常长在河岸边,等清明节一过,就会开出鹅黄色的小花,开了花就没有没开花前好吃了。

  小时候,每次过清明节,白苏苏妈妈胡秀英还有林白的妈妈刘秀秀总是会带着他们几个孩子,到河边去采清明菜,那一片片的鹅绿色,好看极了。

  采回来之后,胡秀英会把清明菜洗好切烂,用面粉糯米粉和在一起,撒上晶莹的白糖,在油锅里烙成一团团的粑粑。白苏苏总会等在旁边,眨巴着眼睛盯着锅里,胡秀英会把刚出锅在清明粑粑在嘴边吹吹,放到白苏苏的嘴里,白苏苏一边嫌烫一边吃的很香。

  这个时候,王小源总会偷偷从外面溜进来,站在白苏苏的旁边,对着胡秀英甜甜一笑。胡秀英慈爱的把清明粑粑吹一吹,放进王小源的嘴里,王小源吃的比白苏苏还要甜香。

  然后,胡秀英会一盘子一盘子的盛好,让白苏苏挨家挨户的去送。

  王小源最爱吃胡秀英做的清明粑粑,还记得胡秀英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王小源吃着买来的清明粑粑,对着白苏苏闷闷的感叹了一句“以后再也吃不到你妈做的清明粑粑了。”

  对啊,以后再也吃不到了。

  刚出锅的清明粑粑,口感最佳。不过,凉了以后味道,更加清香。

  而白苏苏,只喜欢胡秀英在嘴边吹过的清明粑粑,异常的好吃。大概是是因为,有妈妈的味道。

  No.21

  清朝富察敦崇曾在所著《燕京岁时记》一篇《岁时百问》里说“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在王小源的老家,与别的地方不同,是在清明节插秧,大概就是因为清明节,万物生长最适宜吧。

  他们走在去王小源爷爷老房子的山路上,因为是清明节,山里气候又潮湿,山路有些泥泞,鞋子上都沾上了泥土。

  山上层层叠叠屹立在山坡上的吊脚楼,看似杂乱无章却又那么井然有序,那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炊烟,不仅让我联想到那首数字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十枝花。”真符合现在的意境,宛如诗词故事里的情节,就这样出现在了眼前。

  一路上,都看到大人们牵着水牛在耕地,小孩子们坐在水牛上嬉笑,大人们卷着裤腿弯腰在田里插秧,一片片一层层的水田,透着秧苗青嫩的绿色,远处的青蓝色的天空,连着一座座青山和一条条绿水,再连着近在眼前的一片片水田的嫩绿,小学语文课文里给杜牧这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插图里,太不够意思了。

  白苏苏想,难怪她小时候体会不到,杜牧这首诗词里的意境。不过,也不能怪编书的人,因为眼前的景色,似乎很难用笔墨简单的描绘着色出来。毕竟,大自然时刻在变化,他的调色盘里,会想要调出什么色来搭配这些美景,谁又能知道呢?

  王小源是土家族的,爷爷的老房子,是一座土家族传统的依山吊脚楼,全是用木头做成,和城里那些水泥混着木板再混着瓷砖建成的房子不一样,和十八梯上的房子也不一样,就是传统而古老而安详的一座吊脚楼。

  二楼是人居住的,一楼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的,他们小时候来这边玩的时候见过,臭烘烘的。现在,一楼除了堆放些柴火,基本上是空的。

  因为许久没人住了,推开二楼的房门一层厚厚的灰,铺天盖地的向他们席卷而来,刘嘉言伸出手挡住了白苏苏眼前的一大团灰,林白和王小源嘴巴里不停地在吐着灰。

  四个人坐在屋外的水泥地上,埋头商量,分工合作,迅速的打扫完房间,然后沿着房前屋后的小路,去小溪里简单的洗漱。

  溪水的源头是山里的一处自然的山洞里流出来的山泉水,喝上一口,还有些清甜。因为还是四月份,再加上是自然的岩洞里的山泉水,那是非常的冰凉,就像是冰箱里刚拿出来的冰水一般。

  四个人忍着凉,龇牙咧嘴的一阵嚎叫过后,回到老房子里,换衣服。

  王小源的姑姑知道王小源回来了,特意送来很多吃的以及土家族的民族服饰。

  男的头要包着青布,包成人字路,穿上琵琶襟和青布裤子,在腰间系上白布裤腰,最后要穿上高粱面的白底鞋。

  女装服饰比男装还要讲究,特别是女鞋,除了鞋子口滚边不同,鞋面也要用绸子做成,王小源姑妈给白苏苏拿了一双粉红绸子做成的鞋子,鞋尖正面是用五色线绣成的一朵白色山茶花。

  和他们小时候穿的土家族小孩服饰比起来,土家族女人的服饰实在太讲究,白苏苏不会穿,是王小源姑姑教了她好半天,才学会。几个男孩就比较简单了,反正王小源生来就会的。

  穿上土家族服饰的他们,从各自的房间里出来。

  林白比刘嘉言和王小源先出来,他一看到白苏苏,原本嫩白的小脸,刷一下红到了耳根。

  白苏苏跑到他的面前,抬起头看着他红扑扑的笑脸,忽然笑了。

  林白,低头又抬头,不敢直视白苏苏的眼睛,嘴硬的说“是不是没见过这么帅的我啊”

  白苏苏好笑的回了一句“草包”

  No.22

  换好衣服,四个人迫不及待的钻进了山林子里。

  王小源走在最前面带路,林白紧随其后,白苏苏跟在林白后面,刘嘉言跟在白苏苏的后面,四个人在山林子里穿来穿去。

  走到了一大片密林处,这里比其他地方还要潮湿,松针掉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不会让泥土沾脏了鞋子。

  四个头凑在一起,王小源说“眼睛放亮点,茶耳朵这东西和周围的树叶子太像了,藏在里面,不好找。找的时候,看着点路,别从山上滚到下面的沟涧里了,全是坚硬的顽石,虽然不至于摔死,但也是疼的够呛。”

  林白对王小源说“我们分成两路吧,你也是咋呼的性子,嘉言和你一路。我就牺牲一点,和女魔头一路。”

  白苏苏立即反驳“靠,为什么不是我牺牲一点,和你一路。”

  林白轻哼一声,翻起旧账“也不知道是谁,那一年夏天,自个滑下了坡还死命的拽着嘉言不松手,最后是我和小源赶到,才拉起来的。”

  “滚”白苏苏无言以对,只好吐出一个滚,从王小源手里接过一个竹篮子,自顾自的往前走了。

  身后,刘嘉言笑着对林白说“你让着她点,等会你别光顾着找东西,看着点她。”

  林白拍着他的肩膀,一副英勇就义的语气“放心吧。”

  四个人就此兵分两路,在岔路口分开,去往了不同的林子。

  No.23

  山里的路不平,还掩藏着许多小坑,就像童话故事里,猎人为了抓猎物,挖好的一个个陷进、虽然,这些小坑不足以让整个身体掉进去,但是,脚掉进去,平衡感不好,也是要摔一个狗吃屎的。

  白苏苏担忧的看着地面,她后面跟了一个爱取笑她的林白,她更是不能让他看见她的蠢样子了。

  于是,白苏苏一路低头走的那叫一个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摔跤丢面子。

  然而,林白还是发挥他不一般的吐槽功力,在她耳边刺了一句“你干嘛呢?是想捡到两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吗?”

  白苏苏停住脚步,转过头,非常非常生气的挥了挥拳头,举在他的鼻尖前,威胁说“我劝你,不要逼老娘使出九阴白骨爪,送你上黄泉路。”

  他吊儿郎当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又正经,瞪大了眼睛直勾勾的看向白苏苏的身后,白苏苏突然觉得身后冷飕飕,有一阵阴风刮过。

  白苏苏正要回头,林白用自己的双手捧着白苏苏的脸不让她回头,害怕的看着她说“别回头”

  白苏苏被他吓得不轻,连忙往他的怀里一躲,埋头在他的胸口,拽着他的衣领,在他的怀里抖动着,颤抖着声音问“怎么了,不会是野猪吧”

  早就听王小源讲过,附近的山里有野猪出没,不会好巧不巧被他们两个撞上了吧。

  野猪来了怎么对付啊?白苏苏在脑子里盘算着,怎么也想不到办法,差点急哭了。


  (https://www.biqudu.com/91_91953/473638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