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大御厨 > 第两百七十七章:文明

第两百七十七章:文明


  缅甸军象群受到突如其来的攻击时,它们愤怒地转过身来,向明军步兵冲去。眨眼间把明军前锋的步兵冲得七零八落。缅甸军见状,又鼓起勇气和明军步兵、骑兵再战。不过,无论在战斗力和作战经验上,缅甸骑兵都不是李定国麾下明军骑兵的对手。没有多久,缅甸骑兵又吃了败仗,不得不再次退回来求得大象庇护。

  刚才被冲得七零八落的明军前锋并没有溃不成军,他们躲开战象,又极其迅速地聚合,依托明军优势的火器力量,重新进行新的进攻。现在,缅甸军受到左翼和正面的挤压,战场越缩越小。缅甸军的骑兵、步兵被围在最里面,战象也已被挤到一个狭窄的范围。

  现在,李定国的两支部队已经形成一个整体,他们轮番冲锋,不论冲到哪里,都是先以火器给缅甸军重大重大杀伤,然后方撤。他们进退自如,打得很有节奏。大象追来,他们就退,让火器部队狠狠地轰击这些庞然大物,大象一逃,他们就追,而且火枪手们一直不断地朝象群,使得大象几乎无法伤害他们。而明军狙击手则专门朝大象脖子上的象奴下手,失去象奴的缅甸军斩向愈加混乱。

  缅甸军的骑兵和步兵夹杂在象群之间,那些受伤的、或者无人驾御的大象,由于疼痛、厌烦和狂躁,发了疯一样东奔西突、横冲直撞,再也不辨敌友,一味胡卷蛮踏。缅甸军内外受气,无处躲避,很多人受伤,很多人惨死在自己大象的象蹄下。最后,大象也精疲力竭,跑不动了,它们一面吼叫一面像船那样慢慢后撤。

  “就是现在!”李定国大吼一声:“擂鼓,全军突击。”这时,河对岸的所有明军全部渡过了塔巴河,精神饱满地参加了对缅甸军的因歼。他们列成密集的队形,不断地挤压缅甸军的针线。最后的战斗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集体屠杀,他隆的两个小儿子,大象队、战车队和骑兵的所有指挥官全部战死。步兵指挥官所剩无几。

  而李定国这一方阵亡的只有骑兵四百五十人,步兵三千多人,大部分是牺牲于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他隆虽然在这次战役中一败涂地,但他在战斗中表现得很出色。他不

  仅是一位高贵的国王,也是一名杰出的勇士。看到自己的步兵和象队一片片遭受屠杀,看到自己的一批又一批骑兵就在身边倒了下去,他仍然驰骋在战场于,绝不逃跑,绝不放下自己的武器。而忠心耿耿的茶猜也一手牵着他隆的战象,一手握着钢刀,始终不离左右。

  “真是勇士啊!”李定国目睹他隆的举止,深为敬佩,就命令自己的将士不要杀死他。战斗结束了,他隆仍高高的乘坐着他那头大象,孤独地徘徊在尸横遍野的战场边缘,久久不忍离去。他的右肩负了伤,血污铠甲,但这丝毫没有减损他的英武之气。

  “派一个暹罗人去劝降他吧!”李定国先派暹罗将军托尼贾贾去劝降他隆。

  托尼贾贾来到他隆乘坐的那头大象附近,远远地把马勒住,大声说道:“他隆,投降吧,再逃也没有用。”

  他隆仔细一看,原来是他的老仇人暹罗人,于是二话不说,立即拨转象头、举着长枪冲过来。“去死吧!”他隆用尽全力向托尼贾贾扔出了手里的长矛。

  托尼贾贾赶紧一勒马头,躲过了那只长矛,无奈地回到明军阵中。

  “果然是英雄啊!”李定国叹道,“狙击手……”他一摆手说道:“越是英雄的敌国国王越不能留。”

  呯

  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声,他隆的脑袋一歪,一头栽下象塔。而茶猜在一怔之后,也毫不犹豫地拔刀自刎了。塔巴河一战,十万缅甸大军全军覆没,李定国声威大震。随后,李定国挥师西进,与吴三桂在缅甸首都阿瓦会师。

  大明鸿德五年三月,大明礼部右侍郎李国助来到阿瓦,宣读了大明皇帝的敕令,册封亲明派的莽达为缅甸国王,缅甸成为大明属国,与暹罗一样,三年一次朝贡,六年一次朝见。同时,大明还宣布在缅甸和暹罗北部恢复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明军在仰光建立租界;缅甸加入大中华共荣圈等条件。后世将这一系列条款成为《明缅阿瓦条约》。

  岁月匆匆,转眼已到了大明鸿德四十五年,当年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大石抹明安国公张远已经是垂暮老人了。但是,在这四十五来,大明帝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沟通南北大动脉的金(金陵)京(北平)铁路已默默地为帝国服务了三十个年头。这条铁路开通伊始,一下子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从北平到南京的路程一下子缩短为两天,无数的商品、物资和人员通过这条沟通南北的大动脉进行流动,充分验证了后世的那一句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当然,此时此刻,无论是新疆的乌鲁木齐还是东海边的松江,铁路象蜘蛛网一样扩散开来。在铁路的带动下,凡是有车站停靠的城市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朝庭趁热打铁,将修建铁路的权利放开给私人,私人修建的铁路拥有三十年的运营权,三十年后,统一收归朝庭所有。

  铁路的大发展,也带动了工业的大发展,许多农民脱离了土地,加入到工业当中,而不断新增加的土地,劳动力不足,又使得农村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大明帝国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了良性循环。在城市里,到处都是高耸地烟囱。到处都是机器地轰鸣声。到处都是忙碌地工地。火车站里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水果、报纸地叫卖声。还有擦皮鞋地小孩穿梭在拥挤地人群中

  海洋方面,从太平洋到地中海,从大西洋到印度洋,到处都可以看到悬挂着大明国旗的船只。继南洋华商总会之后,大明又陆续成立印度华商总会、非洲华商总会、欧罗巴华商总会、美洲华商总会、澳洲华商总会等。大明的海商垄断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海上贸易。无数财富也如海水般涌入大明国库。

  海军方面,大明帝国已经拥有了北海舰队(驻地旅顺)、东海舰队(驻地台北)、南海舰队(驻地海口)三大近海护卫舰队和太平洋舰队(驻地夏威夷)、印度洋(驻地锡兰)、大西洋舰队(驻地好望角)三大远洋舰队。六大舰队共有一百四十艘铁甲舰,总吨位达十二万吨,还有六百多艘辅助艘只,总兵力六万余人,俨然是一尊大海上的庞然大物。

  在人口政策上,大明除了鼓励本国妇女多生育之外,大明还采取一些手段,大量减少殖民地或者藩属国的男性人口,然后再鼓励大明男子与这些殖民地和藩属国的女子通婚。以此促进汉人血统人口的增长,然后再反过来向殖民地输出汉族人口!其中,日本国女性做出的贡献最大。在这一国策的鼓励下,这几十年来,帝国本土及所属殖民地或者藩属国的非汉族人口急剧减少,比如日本人,到了鸿德三十年的时候,连教科书上都找不到这个名词了。又比如东南亚土著人,早在鸿德二十年就已经无影无踪了。

  与之配套的还有文化政策,大明开始在自己的殖民地和属国内推行全盘汉化的汉语教育。推行汉化的措施有软硬两手,软的一手是在属国和殖民地广泛开设汉人学校,吸收当地人进入这些学校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汉化那些属国和殖民地人民。硬的一手是通过行政命令规定汉语、汉字、汉服为当地法定官方语言、官方文字和官方服饰,当地百姓必须穿汉服、习汉俗、说汉语、写汉字、取汉名。还规定进入汉人开设的工场、店铺里工作的人,必须会说汉语,写汉字。

  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在属国和殖民地人民看来,那些工作、穿着都很体面的人都是说汉语的。掌握了当地政治、军事、经济大权的人也都是一口汉语。于是藩属国和殖民地人民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种说汉语是有身份的象征,在内心也开始主动接受汉化。

  最近三十年,大明帝国基本上保持了和平发展,只是在北方偶有和俄罗斯的哥萨克骑兵冲突,不过,无一例外被装备精良的开拓团击退,又有数个开拓团在西伯利亚寒冷地地方发现了金矿,为了土地和金子,开拓团越走越远,最远的开拓团已经到了乌拉尔山东麓,并向朝廷您该提出申请继续向西开拓。在西面,大明帝国的骑兵已经越过玉门关,敦煌,伊宁,最远的地方到达了里海。

  尤其是人口大幅度增长之后,大明的海外开拓团也如雪片般飞向世界各地。在西伯利亚,勇敢的大明开拓团击败了沙俄哥萨克骑兵;在澳大利亚,开拓团发现了高品位铁矿,并且将这些铁矿石卖到世界各地;在南非,开拓团奴役下的布尔人劳工为大明帝国辛勤地开挖着黄金矿、钻石矿;在北美,一座名叫新北平的开拓团定居点因为人口达到十万,被大明朝廷正式批准升格为“府”。


  (https://www.biqudu.com/71_71044/424349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