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大御厨 > 第八十六章:人才济济……

第八十六章:人才济济……


  他们气势高昂的呐喊声带动了周边的营兵卫所军们。 还有四周的百姓们也是不由自主地欢呼。那“万胜”声越来越响,一浪高过一浪。响彻了整个蓬莱府城。这排山倒海地声音是如此的震慑人心,连袁枢、陈万年等一干文官也受到感染,大声呐喊起来

  此后几天,总兵府邸多了许多拜会的人,除了当地一些文官武将外,还有许多是商家,各样滚滚地礼物送入了总兵府邸。夏远一一安心收下,这其实也是大明间一条正常的财路大明的官俸一向微薄,就算各部正二品官衔的尚书们,他们全年的俸银也不过是区区一百八十二两。他们要保持豪华的生活,决非区区的俸银所能维持的。所以一般大明官员的主要收入都是依靠各商人官员的孝敬馈赠,每年各省总督巡抚们所到地礼金或是礼品,都在他们年俸地十倍甚至百倍之间。这种灰色的收入当时是合理合法地,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碳敬。夏远也不想表现自己有多么的清高,自己要改变这个时代,首先就要融入这个时代,因此对于各人送地钱物,他是收得不亦乐乎。对于送礼的人来说,总兵大人肯收自己的礼,那就说明总兵大人看得起自己,信得过自己。如此一来,你情我愿,大家相安无事,各取所需

  三天之后,六营的营官送来了各营的清点数据。花名册上登记的一万余名官兵,实际在籍只有六千人左右,缺额达到三分之二。各类军器、船只也是十不及二三。这和夏远派出锦衣卫欧阳烈和司马刚查到的情况基本吻合。

  接下来就该办正事了。夏远首先一刀裁掉了六千人。“只是我与这位殷先生素昧平生,这么贸然的~”

  张遇留笑道:“虽然封留一直没有考上功名,但是与诸多前辈倒是时常有来往,譬如原兵部右侍郎、如今已经致仕的毕孟侯先生。”

  “毕孟侯?你说的可是原兵部右侍郎毕懋康毕先生?”夏远忙问

  “正是。”张遇留答道

  “那他老人家的《军器图说》你可读过?”夏远忙问

  张遇留笑道:“家中正藏着一部,这就命人取来献给大人!”

  “那到不用,只是如果封留能把毕老先生请来蓬莱,那就大功一件!”

  张遇留笑答道:“那有何难?我与孟侯先生乃是忘年之交,再者我听说大人手下聚集了一批善做军器的工匠,孟侯先生也好此道,而且致仕在家,一定会欣然前来的。”

  “如果是这样,那就再好不过了,日照的学堂里,又多一位博学的教授。”

  半个月之后,年近花甲的毕懋康果然应邀来到蓬莱府。夏远在红地毯上迎接了毕懋康,并代之以师生之礼

  不过毕懋康对担任夏远军师之事没有兴趣,毕懋康笑道:“老夫年事已高,出谋划策已经有心无力了,唯独对火器、军器还有些心的。不如老夫为将军举荐一个人。”

  “何人?”夏远赶紧问道

  “此人名叫李信,河南通许县人,明天启七年丁卯举人。出身官宦门弟,为人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人称李公子。”毕懋康笑道:“此人乃是老夫忘年小友,胸中韬略无穷,更简直正在年富力强之时,有他出任军师才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河南李信?不就是李自成的军师李岩吗?”夏远心中暗自盘算,“历史上,李信要到今年年底才加入李自成的农民军,此时的李信应该还在老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呢。”

  “先生能否修书一封,学生差人去河南延请?”夏远又行一礼

  “那有什么不能的?文房四宝伺候!”毕懋康乐呵呵地一挽袖子。

  李信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天启七年举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陈沟村陈王廷,字奏廷,是李信的姑表兄弟,在千载寺与李岩李仲义结金兰,立志练就文武全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这一年,李信陪同陈王廷去参加武举考试。因为陈王廷自恃武功高强,没有向报靶官行贿。考射箭的时候,陈王廷射了一个“凤夺巢”,就是射的箭从靶中心人家射的箭的孔中穿过。这是射箭水平十分高的人才会发生的事情。报靶官有意把一个中靶之箭报为脱靶。陈王廷怒从心头起,盛怒之下居然挥刀劈了报靶官。这一下惹了人命官司。陈王廷就跑到李际春的农民起义军中去避祸。李信受到株连,只得逃命,李信就到了开封通许县姨母家中传拳为生,同时李信又到嗣父(继父)李春玉在通许县开的晶白粮行主管账务。李信如果不是受到突发事件的牵连,他一个举人,可能会由进士考试,走当官的路。他受牵连,我们也可以看到明朝官场的**。如果不**,陈王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https://www.biqudu.com/71_71044/387334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