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汴京旧梦 > 第61章 人生长恨水长东

第61章 人生长恨水长东


  安宁在宫中抄录完半本《女戒》,因为实在有些疲惫,女官便放了她去后殿里休憩。她左右睡不着,便偷偷的溜了出来,本想去御苑里赏花,谁知走着走着,便走到了倚翠亭。

  倚翠亭一旁的假山高高耸立,又仿了石阶蜿蜒而上,顶上山石堆砌,又建了一个小巧的凉亭,看着倒是别有风致。若是站在高处,一定十分的惬意。

  她兴致盎然的快步上了山顶,果然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实在是一个绝佳的赏玩之地。

  她倚着一块天然山石上闭目养神,昏昏欲睡,不妨一个半大的小孩猫着腰喘着气跑了上来,安宁被惊醒,双方皆是一愣,安宁支起身,意外不已:“太子不是应该在讲筳所的吗,怎么跑到后苑来?皇后娘娘若是知道了,定会担心的!”

  “小声点,不要被人发现了。”太子将手指并在嘴边,小声说道,又斜着眼睛看着她,“八皇婶,你还说我,你不是一样,也逃课了!”

  两人同住在坤宁殿,但相处的时日实在是不多。安宁笑了笑,不想与一个小孩计较,站起身说道:“你今天运气不好,碰到我在这里,不如随我一同回去吧!”

  “不去,不去,我还没开始玩呢,才不回去。”太子将胳膊圈起,将下巴抬的老高,见安宁不为所动,太子突然冲着她一笑,低声说道,“我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保证让你大开眼界,真的,就去看一会儿!”

  安宁摇摇头,转身就拉着他往下走,太子嗷嗷叫唤了两声,不死心地说道:“那个地方有好多的秘密,我保证你一定会吓一跳,况且我反正已经跑出来了,回去也免不了一顿责骂,可是若不让我再去,我还是会偷偷跑出来的!”

  “什么地方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太子殿下宁肯受责骂,也要跑去满足自已的好奇心!”

  太子见她也有些心动,不由分说拉了她就向下跑:“你跟我来,我会告诉你!”

  原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却原来是是一座冷清清的福德殿,安宁记得住在这里的都是先帝不受宠或无子的嫔妃,平日里向来无人问津,实在是比冷宫还要冷上几分。

  安宁有些意兴阑珊,正欲转身,太子却低声说道:“这宫里有一个老婆婆,听说原先是个异族神女,后来不知怎的就随着先帝到了后宫中,这个婆婆可神了,无论你问什么,她都会告诉你!”

  见安宁不信,太子着急说道:“真的,不骗你,上次太傅出题考我,还有前天母亲突然摔倒……还有好多,这些都是神女告诉我的,真的,每一样都灵验了,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太子这样说,安宁想起自已心中确实一直有个疑问,既然那神女无所不知,倒不如问她一问,也好解心中疑惑。因此也不再反对,随着太子进了福德殿。

  那个所谓的神女看上去至多五十来岁,大概是长年不见太阳,皮肤白里透着青,看着格外的渗人,身处宋廷,衣裳穿戴却仍保留着异族风俗,脖子,腕间,腿上都带着银环,若是随便动一下,便传来轻脆的银铃声。这样一个人,安宁竟然从未听人提起过。

  两人行了一个礼,那个神女也不答话,只是看着太子微微露出一点笑:“你来啦!”语中有难得的亲呢,或许在这冷寂的宫中,唯有太子来看过她,才令的她过的没有那么苦闷。

  太子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展开来放到她的面前:“神女婆婆,这是我带来的点心,有核桃糕,桂花糕,还有杏仁饼,你快吃吧,可好吃了!”

  神女将纸包接过,摸了摸他的头道:“谢谢你,今日你可有什么想问的!”

  “今日没有,我偷偷跑过来,就是想送点心给婆婆吃,还有,”太子摇摇头,又回身指了指安宁,“这是我的八皇婶,她不相信婆婆是个很厉害的人,所以我带了她过来,她好像有问题要问您!”

  那神女这才上下细细打量她,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眼神却越来越幽深,突然一把将太子搂了过来道:“这个女子将是你命里的劫难,你为什么要带她过来,快将她赶出宫去。”

  安宁虽然心中莫名,却也不想平白无顾惹人不快,因此问道:“我为什么会是太子的劫难?婆婆若是知道什么,不妨明白说了出来,若真的有劫,我们提前知晓天意,安然避过,岂不是正好!”

  神女仿佛被提醒,面目终于舒展开来,她先拍了拍太子的手道:“婆婆有些话要和她说,你先回去吧,记住婆婆的话,最近事事都小心一点,不得独自乱跑!”

  太子乖顺的点了点头,行了个礼便退了出去。

  屋内只剩了两人,神女仍然端坐在木塌上,目光幽幽说道:“我的眼睛,能够看到过去未来,可是我从不轻易替人占卜。今日若不是事关这个孩子,我绝不会轻易开口,我知道你心中有个心结,可是我告诉你,你若放下它,你此生将过的非常幸福,但你若放不下,时时惦记,不仅会毁了自已,还会毁了许多人!”

  安宁道:“我心中确实有一个心结,婆婆似乎能解开?如果能,请你告诉我,我不过想寻一个真相,不管结果如何,我绝不会冲动行事,婆婆为会什么会觉得这个心结会毁了许多人,更会牵连太子?安宁实在不明。”

  神女见她执着,闭目深思了半晌,这才睁开眼道:“世间万物,皆是有因就有果,你有没有想过,若别人因你之事而无辜受累,甚至送命,你可会内疚?”

  安宁点头道:“自然,若是我知道会有人因为我无辜受累,那我也一定不会做那件事!”

  神女却叹了口气道:“我早已看出太子他福薄命浅,却一直无能为力,我可以告诉你,你的心结与太子亲近之人有关,你会怎么做?”

  安宁心想,太子亲近之人,除了皇帝就是皇后,如果真是他们下令追杀顾家,又为何容忍她在宫中住着,又为何会答应她与元俨的婚事?但若真的是他们,她能怎样,是替父母报仇血恨,还是忘记仇恨,做忠心的臣子,老老实实的过完这一生……其实她早已想过无数次,每一次都会茫然无比,除了逃避似的相信元俨的话,相信他说此事于皇帝无关,她甚至不知道当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她该如何是好。

  神女见她心神不宁,高声喝道:“难不成你真的想要报仇,你当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若只顾自已一已私仇,而欲扰乱皇室,所造下的罪将更甚于那人。”

  安宁喃喃道:“可是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我若不报,枉为人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况且如今我还做了他赵家的媳妇,我又怎能安心……”

  “死者矣已,你的亲人也盼望你此生过的幸福顺遂,你又何苦为难自已。”神女眼神慢慢转为悲悯,“我年轻时也和你一样,觉得仇恨大于一切,直到失去了所有,我才悔悟,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我就这样被仇恨毁了一生。”见安宁怔怔出神,叹了口气道,“你最好先忘掉你的仇恨,然后马上出宫,这样你们两人都能化解这场劫难。”

  安宁迷迷糊糊的出了福德宫,脑子里一直回想着那句“忘掉仇恨,马上出宫。”

  正值清明,帝后照例要去太庙祭祀。因安宁身份已定,皇后便带了她一同前往。

  刚踏入太庙内,安宁便听的皇后轻轻“咦”了一声。

  殿中已有许多大臣在此守候,大臣皆穿着朝服,穿戴的很是齐整,只除了一人。

  从她的目光望过去,这人年约四十,身形瘦削,面色苍白,似乎是大病初愈的样子,一身灰白布衣,在一众华贵服饰中犹为显眼。随之而来的皇帝见到那人,一脸震惊,只三、五步便大步跨了过去,一把扶住正欲俯首下拜的那人:“大哥,这么多年,你终于肯来见我了吗?”

  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一句话说的这样小心翼翼,一旁的宫人都有些不敢置信。

  皇后在一旁道:“原来是楚王到了,想必从均州一路过来,甚是劳累吧!”

  楚王道:“我好几年未到宫中拜祭,实在有些不孝。不知我这罪人之身,可否入内为元德皇后上一柱香?”

  楚王与皇帝原是同母兄弟,他们的母亲是先帝的妃子,皇帝即位后追封为元德皇后。

  皇帝挽了楚王的手道:“那是自然。”两人一同入了偏殿,皇后令宫人止步,不得入内。

  安宁慢慢回想起来,她少时曾经见过这位楚王,只是当时这位楚王还是意气风发的模样,与现在的颓废憔悴相差甚远。

  也不知过了多久,皇帝与楚王皆是眼眶红肿的走了出来。皇后迎了上去道:“官家,宫里备了膳食,有什么话,回去慢慢说即可,千万不可伤了身子!”

  皇帝难得看见皇后如此善解人意,赞赏的点了点头。正欲携了楚王同上御辇,转身不期然望见不远处的安宁,招手令安宁过来,对着楚王说道:“你常年不在京内,估计还不晓得吧,元俨如今也定了亲。等元俨从边关回来,便准备成亲了,就不知大哥能不能在京中多待些时日。”此时安宁已走了过来,行了一礼道:“顾明月见过楚王。”

  “我一向养病,京中的事情向来也不关心,没想到元俨也要成亲了吗?我走时,他好像只有这么高啊。”楚王微笑道,边说边在自已肩头比了一下,又笑着对安宁道,“你就是元俨的媳妇,你刚刚说你叫什么,顾明月……”顿了一下,仿佛自言自语道,“原来你也姓顾……”

  安宁有些莫名,一旁的皇帝见他陷入沉思,仿佛想起什么,突然拉了楚王的手道:“大哥,既然回了京,今日我们总该痛饮一番,这么多年朕有许多的心里话想要与大哥说。”不由分说,拉了楚王便走,皇后在一旁却了然一笑,看了安宁一眼,又摇了摇头,扶着宫女的手也款款上了凤辇,留下百思不得其解的安宁。

  虽然天下顾姓之人众多,安宁却不知为何觉得楚王话中所指的应是她的姑姑---宸妃顾凝霜。

  她记得小的时候,大概四、五岁的样子,被姑姑接到宫里小住,那一日玩累了,便被宫女抱去毓秀阁中休息,她睡的正沉,突听的殿外极轻的声音传来,仿佛是有人在争吵,她翻身下床,一路循着声音跑了过去。毓秀阁建的华丽精巧,最奇怪的一路竟然没有看见半个宫女,不知道她们都躲到哪里去了。长长的回栏尽头,隐约看见姑姑与一男子站在一棵树后,说的是什么她早已不记得,只记得那男子突然抓紧了姑姑的手,姑姑似乎很生气,一把推开了那人,她一向害怕大人吵架,因此怯怯喊了一声:“姑姑!”

  宸妃有些仓皇地回头,看见小小的她,不知怎的松了口气,快步过来抱起她就走了。她虽然还小,可是看看宸妃的眼泪,再看看树后那人,只道是那人欺侮了姑姑,因此也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姑姑什么也没说,大概觉得她还小,有些事没必要告诉她,只是叮嘱她不可乱说话。

  今日宫里众人都在忙碌,无人看着她,她突然想去毓秀阁里再看一眼,又怕皇后会责备,小心支开了宫女,自已独自向毓秀阁走去。

  毓秀阁里早已修缮完好,宫殿也早已换了新的匾额,如今的毓秀阁应该唤作琼华殿。

  虽则是玉宇琼华,可惜因是无人居住,不免显得冷冷清清。她推开虚掩的门,一路穿行过去,好在虽然换了新颜,殿内的布置却未改,她一路行到东阁楼,这里原是宸妃的居所,推开窗能见到御苑最美的风景,极目望去,远山含烟,如在雾中,不远处金水河缓缓流过。

  她突然想起,曾经有一天,姑姑牵着她在金水河边游玩,她在一旁玩风筝,姑姑走的累了,坐在湖边的石凳上撑着头休息,不知怎的,只听的“卟嗵”一声,她转身之际,姑姑不见了人影,只见到水面上有一个人在上下沉浮……她吓的哇哇大哭,宫女吓的尖声大叫……一人冲了过来,一个俯身跃进水里……

  等那人救了宸妃出来,她才认出正是之前惹哭姑姑的那人,但是为什么他一边令姑姑流泪,一边又不顾生死的救她?

  她当时年纪小,这些全然不懂,也不知道那人是谁,只知道有些东西打死也不能说。今日才知道原来此人便是楚王,曾经的皇位继承者,传说得了失心疯的赵元佐。

  赵元佐的事,因此前闹的京城沸沸扬扬,她倒是有所耳闻。赵元佐本是先帝长子,世人都说他聪明机警,甚得先帝喜爱,是以早早就封了太子,后来却不知道为何,突然有一日就发了狂,不仅刺伤了好几人,连自已住的东宫也一把火烧了,大多人都说是为了皇族之事……说的人都是讳莫如深,谁也不知道具体的状况。以至于后来被贬为庶人,直到当今皇帝登基,念着同胞兄弟的情谊,才恢复了他的爵位。

  都说楚王疯了,为何看起来毫无异样?

  当日先帝去世,宫廷中的一场政变外人虽然无从得知,顾家却为这一场政变陪上了全族性命。安宁其实从心里一直不愿相信,自已的姑姑会是热衷于朝政之人。

  在她心里,姑姑是一个有些伤春悲秋的小女子,每日里只会拔弄些乐器,虽然出身武将之家,却一点儿也没粘染上杀伐决断,同京中的大家闺秀并没有两样。这样的人,怎么会去发动政变呢?只是,隐隐约约听父亲提到,当年姑姑所要扶持的那人仿佛正是前太子赵元佐。六年前的那场政变已被岁月掩埋,真实情况如何,她终究是不清楚的,也许唯一能告诉她的只有元俨,但是如今他也远在千里之外。

  天边余辉已快逝去,不知不觉她在这早已无人居住的宫殿里已独自坐了许久,想来身边的宫女正在四处找她,她一边想着,一边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她刚刚起身,却听得楼下不远处一声压抑的低喝:“你终于来了!”仿佛是一个颇为威严的女子的声音。

  她吓了一跳,以为有人看见她了,正准备出声,另一个沉稳厚重的男声响起:“我不过来毓秀阁里看一看,你就巴巴的赶了过来,怎么,这么心虚吗?”

  安宁脚底一顿,不明白发生了何事,只好站在楼上静观其变。从她的角度望过去,恰见到站在楼下的,一个是当今太后,一个却是不久前才见到的楚王赵元佐。

  太后冷笑一声道:“我有什么好心虚的,人都已经死了……倒是你,不是应该远远地躲在均州,永生都不会踏足京城的吗?”

  “这些年我过的浑浑噩噩,终日借酒浇愁,很多事都记不清楚,直到两个月前我才有些清醒……”楚王似是喃喃自语,说到这里,终于转身直视着太后:“我来这里,就料到你一定会赶过来,我只想问你一句话,当年明明是你,为何世人都说是宸妃祸乱朝纲?”


  (https://www.biqudu.com/67_67352/377688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