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医启明宋启明小玉 > 第261章 人是第一生产力

第261章 人是第一生产力


宋启明老神神在在的说:“我不问,是因为知道养空所说的深度合作是什么。至于为什么让硕睿亲王写承诺书,是因为将来只有硕睿亲王,才能给予我最想要的。爵位和封地,不过是我的一个托词罢了。”

        李慕青饶有兴趣的说:“那你说说,深度合作是指什么?”

        “无非是想让我向我父亲打探朝廷内部的军政事务,将来在通过我的身份笼络明朝的旧臣。”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要说猜的,你信吗?”

        “如果不是猜的,难道你真能掐会算。”

        宋启明露出不可置否的笑容,说:“信不信由你,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李慕青笑了笑,说:“其实,我们已经知道,你根本不是转世金童。”

        “我是不是转世金童,你信则是,不信则不是。因为转世金童不是让人供奉朝拜,而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

        “你把自己说的这么高尚,可有些事做的却一点也不高尚。”

        “风随着意思吹,你可以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所以神有时也会犯错,甚至是犯罪,但只要重生了就能重获新生。”

        这句话前半句出自《约翰福音》,李慕青自然没有听过,对其理解也非常浅显,甚至觉得这话有些蹩脚。

        宋启明继续说:“认知高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理解能力。有些事你是不会理解的。对了,有件事我要告诉你,这几天我要离开京城一段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三四个月。”

        “去做什么?”

        “养空断了我的资金,为了妙峰山的垦荒,我当然是去找钱。”

        “你告诉我这些,不怕我们会从中作梗阻拦?”

        “怕,所以我才会告诉你。”

        李慕青愣了一下,问:“你什么意思?”

        “我突然离开京城你们肯定也会派人调查,与其被你们查出来,还不如我主动说出来。我对你们如此坦诚,你们还好意思从中作梗?有些话不说不破,既然说破了,大家总要给对方留点面子,免得日后不好相见。你说不是么?”

        “你可真是用心良苦。不过我还真想看看,你能用什么办法找一大笔钱回来,渡过眼前的难关。”

        “那就请你拭目以待吧。”

        宋启明说的十分笃定,仿佛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

        不过李慕青还是觉得宋启明是在说大话,现在西山煤矿每月给宋启明的分红足有两万多两白银,他把这些钱都投进了妙峰山,现在断了他的资金,妙峰山就是一个巨大的窟窿。仅仅两三个月时间,他能找回几万两银子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李慕青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没有多留,又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便离开的医馆。

        一个时辰后,小武把赵大洪找来了。

        赵大洪最近非常忙,除了管理帮中事务,他还要负责妙峰山那些难民。

        “老赵,快坐。”宋启明热情的招呼,并给他倒了一杯茶水。

        “公子,这么急找我来何事啊?”

        ”我想问问你,以我们现在的资金,妙峰山还能维持多久。”

        “差不多一个月。怎么公子,我们没钱了么?”

        “怎么会没钱”宋启明拿出两万两的银票,说:“这些钱你先拿去用。我要离开京城一些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三四个月。这些钱够用吧。”

        这两万两银票是薛子元用来开琉璃厂的钱,非常时期只能暂时挪用应应急了。

        赵大洪接过银票,看清了数额说:“这些钱够两个月的,三个月有点紧张。不过省着点花,应该也够用。”

        “不用省,特别是不能省难民的口粮钱。这马上就要开春了,亏了谁也不能亏他们。”

        赵大洪笑着把银票收起来,说:“公子真是个大善人,要不是公子收留他们,那些难民这个冬天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饿死,冻死。难民们都说你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呢。不过公子,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

        “升米养恩,斗米养仇。你现在对他们太好,万一将来不如现在,有些人可能就会怨恨你。”

        宋启明心思甚密,问:“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个别例子。”

        “说来听听。”

        “前段时间不是下大雪么,有批粮食没能及时运到山里,所以给难民的口粮就有所减免。就有人便抱怨说,说把他们招进荒山野岭,还不给吃饱饭。是不是觉得他们骗进山里,就开始怠慢他们了。后来我查了,那些抱怨的人都不是真正的难民,而是一些城里的破落户懒汉,没饭吃,听说我们那里提供吃喝,去骗吃骗喝的。”

        宋启明笑着说:“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要做的是大事,不能因为个例

        而改变初衷。以后在发现这种人混吃混喝的,把他们赶出五里沟就行了。千万不可为难。”

        “行,一切按公子说的办。不过公子,我还有件事不明白。想请教一下。”

        “老赵,以我们的关系不用这么客气。你有什么想不通的尽管问。请教的话以后就不要说了。”

        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宋启明对赵大洪是充分信任的,不然也不会把所有的钱直接交给他,还帮他开办镖局。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五里沟已经花了四五万两银子,可就算是把五里沟的荒都垦出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收益?反正我怎么算都是亏本买卖。”

        宋启明笑着说:“垦荒的目的是为了让难民今后自给自足,并不是为了挣钱。把荒地垦出来,难民就可以在五里沟安家。世界上最值钱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创造金银财宝的人,人是才第一生产力。就像一个国家,如果人口稀少,肯定没有竞争力。但只有人不行,必须还要有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兴,业以才兴。我们现在做的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业。所以从今以后,你也要帮我多留意一些人才。”

        作为现代人,很容易理解宋启明的话,可赵大洪是明朝人又没读过书,所以这些话在他听来,多少显得有些高深。

        他说:“公子学识渊博,虽然听我不太懂,但听着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宋启明拍拍赵大洪的肩膀,说:“你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相信我,并坚信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https://www.biqudu.com/62740_62740575/18126091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