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刀啸苍穹 > 第七十五章 南齐大儒

第七十五章 南齐大儒


  为天地立心?

  靠着天地二字能让我加官进爵,光耀门楣吗?

  一门心思即使不被狗吃了,

  也都用了在瞒上欺下,逢迎拍马上去了!

  为生民立命?

  老百姓的命跟我有个屁的关系!

  就算兢兢业业的凑齐了有一百把“为民请命”的万民伞,

  有怎么会有吏部堂官,随便的一张推荐书来得有用呢?

  为往圣继绝学?

  孔圣人一辈子颠沛流离,赚到什么好了?

  七十二弟子除了一个从商的子贡,又有哪个在乱世春秋有所建树了?

  更别提那个亚圣了,战国七雄又有谁是靠着他的理论壮大称雄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你小子搁在我大魏朝就是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

  为万世开太平?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也就算了,你还管得到万世?

  读书人要是各个都像那颜回一般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连个媳妇都娶不起,传宗接代的儿子都养活不了,你还跟我谈什么万世?

  圣贤书?

  圣贤书能当饭吃吗?

  能给我官做吗?

  能保我一世荣华富贵吗?狗屁的圣贤书!

  什么是圣贤书?

  不过是一本进入朝廷,谋取官位的敲门砖罢了,

  文人,什么叫文人?

  文过饰非,舞文弄墨之人罢了。

  读书人?又有哪个读书人读书之时,心里想的不是颜如玉,不是将来的贪污受贿得来的黄金屋?

  莫说那些古代先贤如何了得,所谓明主们如何如何的文治武功。

  历朝历代哪本史书,史书上面的哪个字,不是人写出来的了。

  只要是人写的,谁能保证就全是真的,不是迫于压力之下,替先贤们所谓避讳而遮掩是非了?

  只有了却了君王事,才能有资格谈那身前身后名。

  天子尚且三宫六院挥霍无度,君王事君王事,什么叫君王事?

  不过是懂得怎么做好一只察言观色,懂得博取主人一笑的哈巴狗罢了。

  一入侯门深似海,侯门纵是再深,又岂能深的过“名,利”二字。

  看不透这名利,一生一世受这二字驱使,深深陷入这名利二字的无尽苦海,永世不得解脱。

  为了名利,高堂老母可忘。

  为了名利,结发妻子可弃。

  大难临头,亲生儿女又如何。

  名利,名利,拿得起,放不下,莫说只有读书人,天下谁人不是如此。

  只不过偏偏只有一群读书人婊子当得最彻底,立起来的牌坊也最高,最气派、最讽刺。

  最圣贤罢了。

  当年南齐就是因为不顾百姓疾苦,满朝文武,连同皇帝在内放着所有的政务不理,一门心思全部都用在了附庸风雅,吟诗作赋的上面,致使政务荒废,军纪萎靡、民不聊生。

  南齐朝廷为官者不看中办事能力,而是仅仅以文章好坏决定官员是否升迁。

  百年前大燕与南齐交战之时,江南最为富庶之地的吴淞江发大水,时任的知县因为出身贫寒不善诗文,向南齐朝廷申报救灾的折子,竟被朝廷以文墨不通而驳回,对几十万受灾的百姓生死置之不理。

  当月,吴淞江受灾最重的吴江、淳安两县便发生民变,数万灾民将即将运往前线,抵御大燕的五百万担粮草抢劫一空。

  粮草供应不及,南齐前线士兵发生哗变,二十万守军近半数向大燕投降,南齐国力就此一蹶不振,仅仅半年后国破君亡。

  南齐覆灭之前,最后一任国主萧成还曾在朝堂上痛哭流涕,希望文武官员能够将自己家里的银子借与朝廷,暂时充作军饷,以解燃眉之急。

  可就算身为一国之主的萧成,如何的声泪俱下,最后以富庶而闻名天下的南齐百官们所拿出的银子,即使前前后后全部加起来,也不到十万两,其中八万两还是皇帝萧成自己从宫中用度节省出来的。

  可笑的是,大燕铁蹄攻破南齐国都江陵之后,从这些南齐官员们家里抄没出来的家产,只要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哪一个家中藏银也没有少于十万两之数的。

  其中最为讽刺的便是,在那位当年只给朝廷捐了三千两银子的南齐国丈周奎的家中,大燕士兵竟然搜出了三千万两白银的巨款。

  大燕国主独孤雄望着那些堆满了两间院子都放不下的,整整三千万两雪花花白银之后,不禁感慨道:

  “若是南齐多了这三千万两军饷,谁胜谁负还未可知啊!”

  文武百官都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忘在了脑海,大所谓的大儒们又是如何做表率的呢?

  南齐国都江陵城破之前,南齐四大名儒:胡缙、解广、吴溥、王艮,四人曾于国都城破之前同聚一室。

  聚会当晚,胡、解二人慷慨激昂,约定誓死与南齐共存亡,与国君共生死,期间吴溥默然不语,王艮则是暗自垂泪。

  四人分手之后,号称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胡缙、解广二人,转头就投奔了大燕军营。

  唯一不是进士出身的王艮,则是回家之后便服药自杀。

  胡缙、解广二人投奔大燕之后,还曾做了儿女亲家,可解广晚年犯罪入狱之后,胡缙立刻与他断开联系连解广的女儿,为他生过两个孙子的儿媳,都被他给赶出了家门。

  独孤煜母亲陈家本是南方大族,论起来还和当年覆灭的南齐皇族多少有些亲戚关系,陈家为了躲避战乱举家北迁洛阳之后,也把南齐迂腐势力的风气一同带了过来。

  家族中人整日附庸风雅,不论亲情只谈利益。

  独孤煜之母刚刚嫁入独孤家之时,独孤煜的父亲独孤信还是当时储君的候选人之一,风头一时无两。

  但不久之后独孤信受到族中长辈责难,不仅失去了竞选储君的资格,连担任的官职也被一同贬黜。

  自从独孤信在朝廷中失势之后,陈家对独孤信的态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阿谀奉承,变成了讽刺挖苦落井下石。

  自此之后,两家人也极少来往,自从教独孤煜刀法的老舅爷陈玄,于十一年前寿终正寝之后,独孤家便和陈家断了来往,所以这次回洛阳,独孤煜也从未有过去陈家看看的心思。


  (https://www.biqudu.com/59_59778/366114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