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四百二十六章里夫山

第四百二十六章里夫山


  朱三勇骑着马在艾西拉城下巡逻,他的部队在海岸线边训练。他带着卫兵沿着城墙,仔细的观察那些设有枪眼和突堞的葡萄牙式棱堡。

  城内有巴巴里海盗和马林王朝的总督建立的宫殿,这座宫殿由在里夫山脉鼎鼎大名的海盗麦哈德建造,他自称为艾西拉的帕夏。他和图伊斯是姻亲,不过他更喜欢奥斯曼帝国的总督的虚名。

  图伊斯则觉得有枪就是草头王,他认为想当统治者,最重要的是能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

  在麦哈德的巨大的建筑,在楼间设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厅,由琉璃瓦、彩绘木头和镂雕石膏墙面组成。打开大厅的门,正对着一个宽敞的阳台。

  麦哈德从阳台上可以观察城内所有人的动静,他可以接待一个自己想试探的人,然后让他离开,然后观察他的举动。他通过那些穿着有风帽的白色长袍的柏柏尔人的走动,来判断他们是否可靠。

  麦哈德观察卑微的当地居民,他盯着那些行走在阴影和灯光所吞噬的大街小巷中的人。

  进入深夜,艾西拉城变得极其安静,只有大明士兵的操练声和从大西洋传来的海浪。

  在大明士兵激昂的叫喊声中,麦哈德夜不能寐,他望着远处的哈米拉沙滩,不由得叹了口气。

  麦哈德是一个海盗,却是一个有艺术追求的海盗。他懂得审美,他喜欢这里的风景。麦哈德让许多出身贫寒的画家在这座城市里画画,

  这些艺术家,同时也是文化人的绿教画家,在这座旧城的城墙上绘制壁画。从此,每年的慕散节,大街小巷便有了一些名家的画作来添光增色。

  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画家,都来到此地作画。这些画作,令每个路过者大饱眼福,成为了游览此地的独特回忆。随后,各种各样的展览丰富了起来,浪漫主义者、诗人、作家以及画家都从世界各地前来展览他们的作品。

  如今,这美好的一切都没了,大明军队打过来了,自己可能被他们征服,重新变成了一个海盗。自己的宫殿和城堡实在太小了,明军的炮弹一响,自己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以前,自己可以闭着眼睛在这里闲逛,不用担心会迷路。麦哈德在这块充满诗情画意的宝地,并没有像葡萄牙城市那样采取笔直的城市规划。

  马林王朝的摩洛哥人在取回这座城市的所有权之后,将道路的变得狭窄了许多,又新建了一些房屋和巷子。

  城里的百姓和外来游客们行走在大街上,会被那些卖干果的摊子所阻挡,他们不得不时不时停下来,欣赏一下艾西拉的绿教寺庙和那八角形的尖塔。

  朱三勇没有得到答复,他通过望远镜看着远处这座美丽的城市。成就像一副美丽的风景画,还有奴隶和花卉干果市场。这座城市是属于里夫人的神奇世界,他们头戴挂着多彩大流苏的稻草帽,牵着一头母驴或小公驴。

  里夫是摩洛哥极北部的一个山区,也是许多外来殖民者心中的梦魇之地。

  朱三勇知道在城墙外一座土台上的海上小公墓,是绿教隐士们的坟墓附近。那些坟墓全都用陶瓷来覆盖,从外面看,这片土地仿佛竖立着一座座垂直的镶嵌壁画。

  在等待了三天后,朱三勇觉得仁至义尽,他下令向艾西拉城开炮。大明的炮兵抬着炮弹,不停的往炮膛里传送。

  明军的炮弹划过天际,砸在艾西拉城的城墙上,那些葡萄牙式棱堡还是没起到防护作用。

  大明的士兵静静的等着,看到大明的炮弹向敌人的城堡飞去,他们都开心的笑了。

  朱三勇不断的命令用火炮向城墙轰击,明军士兵们静静得着将城墙轰塌。

  麦哈德有些恐慌,他想向明军投降,他召集了手下的五千名士兵。

  柏柏尔人守将图伊斯有另外五千名士兵,他只想和明朝军队打个痛快。

  麦哈德考虑的更多,他知道这座城市是他的立命根本,他和图伊斯考虑的不一样。在图伊斯看来,最坏的情况无非是战死,而且万一打不赢还可以往里夫山脉里一钻,在大山里和明军打游击。或者,他突围南下,到摩洛哥南部去避难。

  明军的炮火轰塌了城墙,城内变得极其安静,只有炮弹的爆炸声,和明军的枪声在城里回响着。

  大明的两万步兵呼喊着冲进了艾西拉城,柏柏尔人用火绳枪还击着。

  图伊斯带领着手下的士兵奋勇拼杀,麦哈德却在保存实力,他不想和明军撕破脸。

  麦哈德派出手下的心腹,偷偷潜伏出城,与朱三勇取得了联系,他表示愿意协助明军接管这座城市。

  明军答应在破城之后,保留麦哈德的地位,如果他能帮助明军顺利的接管里夫山区,明军将给他更高的权位。

  朱三勇一面将榴弹发射器都运到了艾西拉城内,一面让骑兵进城冲击着图伊斯带领着的柏柏尔士兵。

  明军的狙击枪手也进了城,不断的射击着柏柏尔人的指挥官。在大明军队的威压下,图伊斯手下的柏柏尔士兵不断败退。大明的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都进了城,城外还有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防备图伊斯手下的柏柏尔士兵突围。

  麦哈德眼见图伊斯败局已定,急忙投入手下的士兵,协助明军向图伊斯手下的柏柏尔士兵发动了猛攻。

  麦哈德手下的海盗,挥舞着阿拉伯弯刀,大明军队用嘉靖式步枪,打得城内的柏柏尔守军狼狈逃窜。

  明军有了麦哈德手下的海盗引路,追着图伊斯的柏柏尔士兵屁滚尿流。

  图伊斯率领手下的士兵,夺路而逃。但是,图伊斯的五千柏柏尔士兵,能冲出艾西拉城外的不到两千人,他们刚刚冲到城外,就又碰到了早有准备的大明的军队。

  明军用火炮和榴弹发射器迎接着突围的图伊斯军队,他们在明军的火力打击下,纷纷倒地毙命。

  图伊斯骑着毛驴,在里夫的山间小路飞快的奔跑着,他沿着摩洛哥的里夫山脉,一直前行,直到跑到了美丽的山城契夫萧安。

  随着图伊斯逃进萧安城的人有四百多名士兵,在这里有不少来自古西班牙的绿教信徒。他们的祖先曾经和查理大帝作战过,还让查理大帝的法国诗人写下了悲伤的历史史诗《罗兰之歌》。

  不过,现在这些人都不复当年的骁勇。

  里夫山脉横亘摩洛哥北部,高度从得土安以南开始渐增,美丽山城契夫萧安位在山区一处山谷的开口,海拔高度米,人口仅仅三万人。

  拉奥河,发源于东南部的高山,从契夫萧安西面绕一个大弯再切入两山之间,蜿蜒注入30多公里外的地中海。靠着这条河,这座小城拥有充足的水源。

  契夫萧安,简称萧安,名称来自柏柏语的角,因为背后的山峰很像一对羊角。

  公元1471年,为了防御葡萄牙入侵,当地人建立的城堡,是萧安建城之始。当时这一带,由马林王朝瓦塔斯家族下属的一个半独立的公国控制。

  公元15世纪末,大量逃离伊比利半岛的绿教难民,大量涌入,老城区开始从城堡四周,向外扩展,由于地形的阻绝,且居民十分排斥外人,深山里的萧安,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不远处的欧洲人,对她鲜有所知。

  与其他城市相比,萧安的建筑,显得十分古拙朴实,少见繁复的装饰。城市西侧的主要入口,艾因门完全没有城门的气派,但门前路面的拼石图案,极富趣味。

  萧安充满魅力的光影与色彩,小城房屋的墙面,除了白色以外,都一律粉刷上深浅不一的蓝色,大门不是保持材质本色,就是也都漆成蓝色。

  萧安虽小,但不拥挤,街道巷弄,随着地势起伏,对路面的讲究,也是在其他城市看不到的。这些宽窄不一的路面,铺着各型石块与鹅卵石交织而成的丰富图案,遇到阶梯,又有各富巧思的变化。

  图伊斯顾不得欣赏城市的美景,他萧安城里征兵,号召与大明军队展开圣战。

  萧安城里有建城者穆莱阿里拉希德家族,他们自15世纪起,就统治着这个城市。

  萧安城市面积很小,适合徒步,艾因门至城堡以南,是昔日的米拉即犹太社区,城堡是萧安最早树起的建筑。

  萧安像一个历史真空罐一般,保存了极为鲜明的古老安达鲁西亚特色,它独特的古风依然浓醇。

  萧安人还在使用15世纪即已在西班牙本土失传的卡斯提尔语,他们有自己的信仰。所以,图伊斯的号召没能成功,这里的城主穆莱伊斯麦尔不认为图伊斯有权号召人们圣战。他们愿意与明军和睦相处,将城市保持现有的规模。

  朱三勇的两万追兵进入了萧安城,双方经过商谈,决定让明军和平进入这个城市。

  明军进入此地后,被镇住了,这里的人偏执的深爱着蓝色,山城萧安是一片迷人的蓝色世界。

  图伊斯无心欣赏着萧安城的美景,他听到明军要来的消息,也害怕萧安城内三千城主军队,他带兵向里夫山的其他地区逃去。

  (本章完)


  (https://www.biqudu.com/58_58788/386177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