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素染桃花 > 第114章 华清池

第114章 华清池


  到达沧州时已近傍晚,沧州城城门口重兵把守,城门口的百姓排了好长的队伍,需得一个一个仔细盘查后方能入城。

  琳琅同苏染下了车,随同商队的人一道排在队伍之中。

  有长胡子大汉等候得久了,失了耐心,破口大骂道:“老子进城还有正经事情要办,已经在这鸟地方磨磨唧唧等了那么久,这些当差的狗东西从来都不干点正经事情,就拿老百姓们胡乱折腾!”

  一旁的老翁听那汉子言语大胆,怕他开罪城门楼的官差,忙拉住他的臂膀,小声劝道:“再耐心等一等吧,听说官府是在捉拿潜逃的楚国贼人,这些年齐楚频频交战,不知有多少齐人死在楚贼的手上,若能就此逮住那楚国贼人,我们受些苦楚也是无事的!”

  那大汉一声嗤笑,眼里俱是嘲讽之意,“就凭那些吃白饭的狗官差么?能顶个鸟用?”

  身后又有声音传来,有一中年男人压低声音神神秘秘说道:“你们可知这北静王爷是在捉拿什么人?”

  众人皆生了几分好奇之心,有人问道:“不要再卖关子了,快说来听听!”

  那中年人一阵比划,有模有样道:“我家有个亲戚在郡守府当差,现下都听北静王爷调遣,捉拿的不是别人,乃是楚国的军政大元帅,信武侯苏染!”

  “竟是信武侯苏染!”

  此言一出,四周即刻便炸了开来,百姓们俱是破口大骂,纷纷指责苏染用兵残虐,下手狠毒无度,丝毫不念及天道人伦。

  有一老汉白发苍苍,脸上皱纹如沟壑一般深浅,老态沧桑,他默默垂下泪来,眼里俱是刻骨的恨意。

  “老朽这辈子总共三个儿子,两人葬在十年前的河东战役,最后一个小儿子也没能逃过这一劫,死在上年永州之役,两回都是苏染领兵,其手法残忍,前所未见,他的手上沾了多少我大齐男儿的鲜血,他怎有…怎有脸面踏足我大齐疆土?”

  老汉的声音轻微发颤,令闻者心恸。

  不时有人应和,“苏染若是落到我们手中,定当将其千刀万刮!”

  四周喧嚣愈盛,琳琅手底有些发凉,她不知不觉便握上苏染的手,想要把他拉得近一些、再近一些,不想让他暴露在众人的面前。

  可细细一想,又觉自己过于忧虑,以苏染的易容手段,当日在覃忻城时,便是连她都不曾将他认出,更何况是这些从未见过他的齐国百姓。

  琳琅抬起头来朝他望去,见他正垂着眼,眸光冷淡,姿态风华,一脸淡漠之色。

  她不由地想起那个夜晚,永州林山之下,大火肆虐,不断有人被那熊熊火势吞灭,鼻间所闻俱是尸体烧灼的气味。

  那时的苏染便是如此神情,那么多生命的逝去都不可在他脸上泛起一丝涟漪,她也曾恨他怨他,觉得他一副铁石心肠,不愿与他亲近。

  可如今,她喜欢他,不论他曾做过什么样的事情、手上沾了多少的血,可他仍旧在她心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

  喜欢一个人,果真会变得毫无底线么?

  琳琅觉得有些迷茫。

  似乎是感受到她的紧张,苏染方回过神来,反握住她的掌心。

  夕阳西落,晚霞在天边铺洒开来,入眼之处俱是一片火红,晃得人的眼睛轻微发烫。

  天色逐渐变黯,光华散去的那刹那间,城门缓缓地合上,带着某些厚重的声音,将许多苦等许久的百姓隔在城门之外。

  他们也曾挣扎、也曾怒骂,可后来累了倦了,那嘈杂的声音便逐渐平复下来,最终归于沉静。

  林间四处点上篝火,那里多是不得入城荒宿野外的百姓。

  琳琅和苏染寻了一处空旷的地方,四下并无他人,苏染射了一直野兔。

  去毛、上架、烤灼,苏染的动作娴熟,行云流水一般,在这荒郊偏僻之地依旧优雅如初。

  琳琅抱着膝盖,蹲坐在篝火旁,抬起头来,静静地看着他忙碌,一时寂然无声。

  待得火候足了,苏染取下架子,取出匕首,割了一块上好的兔腿肉送到她的面前。

  琳琅接过那一块香气四溢的兔肉,小口小口地吃着,时不时望向苏染,颇有几分心不在焉。

  看她如此踌躇模样,苏染柔声笑了一笑,那张清秀苍白的脸在月光的映照下如玉一般白皙细腻。

  “有什么话便同我说,不用这样顾忌。”

  方才城门口百姓之言确是在琳琅胸口激起惊涛巨石,让她不安,让她害怕。

  师父曾说,苏染一出世便仿佛集结了这天地之间万般风姿毓秀,机警聪慧,覆手为雨,却偏偏摊上这一副多病之身,正所谓慧极必伤。

  师父也曾说,杀戮太重,最易折福折寿。他这么多年来四处征伐,死于他手下的军魂何止万千,他的病虽得名医医治调理,可断断续续总不见大好。

  一来是他劳碌奔波所致,二来便就是杀戮之故,手上染血愈多,戾气愈重,身体自然会有损耗。

  琳琅轻叹一口气,低声道:“阿染,等我办好了手上的事情,你可愿辞官同我归隐?”

  苏染轻握住她那一双手,黑色的长发垂在肩侧,衬得他这一张脸愈发的秀美无双。

  他的声音轻柔婉转,如同这世间最动人的曲调。

  “青山悠悠,流水迢迢,我们这一世已然错过太多的时光,苏染又怎敢…怎敢再多耽误?”

  他又笑了一笑,自身后将她揽住,在她耳畔低声说道:“我已经筹划好了,往后这世间再无信武侯,苏染只是你一人的夫君。”

  琳琅唇角的笑意逐渐漾开,心中从未如此欢喜,她转过身来,想要回抱住他,可蓦然间又好似想起些什么,忙娇笑着将他推开。

  “你嫌我身上有味,我才不要抱你!”

  她的声音娇媚动人,脸上的笑容温柔纯粹,这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二十年前的心境,犹还是相国府中那个炙热执着的姑娘。

  苏染无奈地摇了摇头,可随即又慢慢悠悠说道:“我曾读过一本《列国杂志》,书上有记载:沧州城西有一骊山,骊山腰上又有一弯华清池,以池中泉水熟米,饮之可延年益寿;若以池中泉水沐浴,则可润滑肌肤、愈治百病!”

  琳琅被苏染这一番言语说得有几分心动,她忙问道:“华清池距此可远?”

  “约莫三四里路程。”

  琳琅闻言,喜上眉梢,她年少之时,家中富贵,深冬之时,母亲时常带着她和阿玥一同去泡温泉,她最喜欢那种置身于云雾之间、受温热泉水滋润的滋味。

  自去终南山后,日日身处冰天雪地之中,再不曾享过温泉。

  见琳琅兴致极佳,苏染自是乐意同美人赴约。

  初夏夜,月色如华,盈盈倾洒在山间,树木青葱,时不时能听见鸟啼蝉鸣之声,幽远而又静谧。

  他们肩并着肩在山间穿行,有风轻拂而过,吹得树叶轻微作响,两人一路随意闲谈,甚是惬意。

  华清池深处草木包绕之中,有些隐秘,待得穿过山涧,沿着细窄的石子路朝前走,走了半里路程,那弯华清池终是展现在了他们眼前。

  池畔雾气氤氲,夹杂着轻微的硫磺味,池水清澈,在月色的映衬下如同铺上一层厚重的银装。

  苏染揽起衣摆,背对着她坐于一方青石台阶上,他取出一支紫玉长箫,送到唇边,优雅的吹奏起来。

  他的眼帘轻垂,长而浓密的睫毛在脸上形成一道深长的阴影。

  箫声轻柔婉转,在这月色之下愈显清寒。

  琳琅走上石阶,慢慢悠悠走到那一弯华清池前。

  她解开衣带,褪下外衫,露出修长妙曼的身姿,待得身上丝毫无挂,方赤着足一步一步跨入那华清池中,乌黑长发披散开来,服帖地垂在颈侧,她半眯着眼睛斜靠在华清池边,池水荡漾,隐隐约约能够看见那纤细柔软的腰肢。

  因着沾了水的缘故,终是露出原先那一张白皙清丽的脸庞。

  整日整夜路途跋涉,她的身上确有几分疲倦,可经这华清池水一番浸泡,那股倦意竟很快消散隐退。

  她伸出一双如玉般的藕臂,时不时撩拨那一池清水,池水滴落,发出如铃般清脆的声响。

  箫声仍在耳畔萦绕,琳琅转过身,露出一只脑袋,望向不远处那一道深青色的背影。


  (https://www.biqudu.com/50_50351/263233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