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奋斗在新明朝 > 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儿的扬州行

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儿的扬州行


  三百四十三章俞琬儿的扬州行

  江都县本年度县试原定于八月十日举行,还有五天时,县衙又出了关于县试的新告示。"《》"果如金百万所预料的那样,新告示强调了一下只是今年禁止寄籍人士参加科举,以后年度待定,每年由县衙裁定一次。

  而且还如金百万所料,他的同行们果然有了分歧。一方对这种枷锁不能忍,要反抗;另一方担心再次触怒李佑后,累及明年也要被禁考。两边意见各有支持,僵持不下。

  在李大人一直保持的高压态势下拖到现在,今年县试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那就为明年的县试争议罢。这个还早,盐商们内部有足够的时间去吵。

  同时县衙告示内容还有,凡是寄籍人口不缴纳县衙加派的生养银和房产银,必定不许参加县试,三年不交的,注销寄籍,发回原籍。不过县尊大老爷也有法外开恩的地方,新至江都县的寄籍人口,往往生计未定,故第一年免征两项加派。

  其实李大人一年加征几万两银子,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摆脱盐商捐输对县政的制约。县库银子不多,但江都县地方大人口多开销又大,稍微有点动作就要拉下脸皮去求盐商捐银。

  这种活计李佑可做不来,他是当县尊大老爷来了,不是当要饭的来了。第一次见到金百万时,金百万是什么嘴脸——“那李佑来了扬州也不过是个知县”。

  反正他对寄籍人口加派银两很有恃无恐,不愁收不到钱,又何乐不为。

  扬州城位居天下要冲、四方舟车聚集之地,又是天下最顶级的富裕都市。数不清的外地人特别是徽人想来这里发家致富,而且确实也有很多发了家致了富。

  所以在户籍问题上县衙有主动权,寄籍人口爱住不住,你不来自有别人来。尤其那些搞盐业的,为了与盐运司打交道方便,必须要在江都县住。既然长住就要交钱。

  这法子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用的,若换成其它地方给寄籍人口加派银子,那就是涸泽而渔,只怕外地人都要跑光了,然后出现百业萧条、商旅裹足的局面。

  就算是富足的苏州府这么干,必然也要闹起风潮,因为除了商人外,尚有几万外地人在苏州府只是当工匠,薪银也就勉强够一家老小糊口。再给工匠加派银两,又得出现类似于去年年初米荒时那种乱子。

  也就是扬州城,经济只依赖于盐业和商业这些高利润行业,鱼既肥又源源不断。

  看着县库的最新账册,李佑喜上心头,有了银子还怕没政绩?从本月起先把县学禀银涨个一倍再说。

  所谓禀银,就是按照朝廷规定,县里每个月要给在校生员秀才发生活费,以鼓励在校士子专心读书,不要为了基本生活花销发愁。这笔钱粮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差不多也就是让在校生员勉强养活一家三四口的样子。

  现在李大人要给江都县秀才们增加生活费了,当然这笔钱花出去不是平白无故的。

  那帮生员秀才既是地方士子主力军,在这年头风气下又酷爱成群结社的议论是非。他们的嘴巴往往就代表地方的乡愿公论,是一个地方主流社会最大的舆论工具,也是制约知县的民间势力之一。上司考察时也有公论这一项,常常要去县学走访。

  在县库宽松的情况下,李佑觉得花公帑换取秀才相公们给自己刷好评是值得的,而且往县学扔银子还可以博得一个重视教化的名声。至于邀买士心之讥,全当耳旁风即可。

  后来确实也达到了目的,李大人的“辰时之日”碑文在江都县县学一直保存了几百年,地方笔记和史书都称赞的“兴教化”就是如此来的…

  此时他不禁又感慨道,前任知县们真是一无眼光二无魄力,不知道户口这种稀缺资源是可以赚大钱的么?平白送给他这些德泽万民的功业。

  正当李大人数县库银子时,县衙仪门外出现了位漂亮娘子,对着守门禁卒道:“民妇自高邮来,与李县尊乃旧相识。前几日有过约定,今日便来求见李县尊。”

  若是一般平民百姓冒冒失失的要见大老爷,守门禁卒肯定要呵斥他滚蛋,但这个女子既美貌又声称是大老爷的旧相识,那守门禁卒就不敢造次。说不定就是大老爷的外面情人找上门了,连忙传报给后衙的张三大爷。

  张三早得过李佑吩咐,一听就晓得这是自家老爷在高邮新勾引的女人。一边吩咐将人领到后衙花厅,一边去找老爷禀报。

  李佑来到花厅,对俞娘子道:“你不必担忧,我都与那金员外说妥了。今后的活计,你直接去金家府上与他家大管事们商议即可,我使人拿着我的名刺领你去。”

  俞琬儿虽然不畏惧,但略有疑虑,“那金百万是一方豪雄,连他家四大外管事个个都是眼角朝天的人物,你我又动了他们的手下杜家,如何能服服帖帖?奴家身份卑微,单独去只怕落不了好,误大事就是罪过了。”

  俞琬儿的意思是想拉李佑一起去,但李大人并不想直接参与其事,便吐露实情道:“实不相瞒,金家长女乃是我二房也。”

  靠!俞娘子心里很不文雅的爆了粗口,不然无法表达自己此刻的情绪。难怪那夜李大人只听到杜家是金百万手底下分支便大胆放手叫她去报信,难怪杜正简会莫名其妙跟着李大人去迎接大军并束手就擒,杜正简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动金百万的女婿啊。

  随即俞琬儿又感到心理平衡了,连金百万的女儿都只能给李大人当妾,自己这除了点姿色一无是处的草莽民女又有什么不甘的。“那奴家先去见见金姐姐可否?”

  “当然可以,不过你比她年长数岁,你真拉的下脸叫姐姐?”

  “这有何拉不下脸的,奴家今后还要靠她父亲吃饭,叫几声姐姐有什么稀罕的。”俞琬儿不以为意道。

  到了夜间,李佑回到内衙,却见金宝儿不在家,问了才得知她与俞娘子一起去了金百万那里。

  李佑摇头想道,原来俞琬儿先见金宝儿是打着这个小算盘啊。自己不肯和她一起去金百万家,她便想方设法拉着金家长女同行壮胆。

  他又去了三房,关姨娘见到老爷便请求道:“妾身要开盐行,老爷给县衙那边招呼几句,发几张牙帖。”

  李佑惊异道:“你前阵子不是说要从苏州贩运绸缎,请几个本家人开绸缎铺子么?江都县官盐不好卖的,纯属折本生意。”

  “官盐卖不动,但可以销私盐。再说妾身又不打算开盐店,要开盐行。”

  这时代商业领域里店铺和牙行是不同的,店铺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牙行类似于官方认可的批发中介。牙人每年要向官府领牙帖(从业执照)才可执业,交易过程中顺便代替官府收商税上缴。

  以官盐为例,大批官盐由盐商运到某县后,县里的盐业牙人便将这些盐分解给全县的盐店销售,并监督销售情况按量收取盐课交给县衙。

  关姨娘正是打开盐行的主意,官盐卖不动,可以打着旗号搞私盐,所以才求到老爷发几张牙帖。

  “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你从哪里取得私盐?”李佑皱眉道。

  前文介绍过,扬州府因为距离产盐地太近,偷运私盐过于便利,所以府中各地完全是私盐压倒官盐的局面,官府都无可奈何了,所以买卖私盐倒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但想开盐业牙行,渠道来源是个问题,没有稳定的大批量私盐,那是开不起来的。

  大私盐贩子抱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心理,也为了避免触怒势力强大的官盐纲商,同时也敌不过人民群众的力量,一般不在附近买卖私盐。因此在扬州府里的私盐,多半是大量本地居民自己带着筐或者驾小船去沿海地区运私盐回来卖。

  也就是说,扬州府里私盐买卖的特点是又小又散,很难有稳定来源,关绣锈又从哪里搞出大批量的可以由她当牙人的私盐?

  “今日午前,有位俞娘子到家中来,偶然与妾身说了私盐的事情…”

  原来如此,李佑恍然大悟。这俞琬儿来一次家里,不是白来的啊,简直是来合纵连横了,不但拐了金宝儿走,连关绣锈这个最痛恨不正之风的传统生意人都要被拉下水了,四房沦陷其二哪。

  不过有点事也好,他便无所谓道:“随你!但别自己亲自动手,从老家找些可靠的代理人。”

  傍晚时俞娘子从金家回来了,看样子大获丰收,李佑没有细问,只是当夜便在县衙宾舍里将生米煮成熟饭,在俞娘子身上和心里盖上自己的印痕。

  不过金姨娘并没有回家,听说是被她母亲谢夫人留宿了,李老爷到没在意。

  可一连数日,直到李大人忙完县试并点了几十个童生,金姨娘依然没有回家,也没有口信传回来,这便让李佑感觉到不正常,其中必定有问题了。


  (https://www.biqudu.com/2_2297/336759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