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和洲志 > 第三章 神游(3)

第三章 神游(3)


  19八年,华夏历洪武三十一年,华夏洪武皇帝朱元璋逝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同年,华夏人聂清风在和洲以北虾夷地建国,国号北海。

  199年,建文元年,靖难之役爆发。同年,刚刚建立的北海国南征,攻灭东海道,吞并东山、北陆两道,统一和洲关东地区。

  1400年,建文二年,华夏内战继续,燕军开始反击,朝廷统兵大将李景隆丧师失地,节节败退。和洲关西山南道、山北道向北海国请求归顺,但聂清风拒而不纳。

  1401年,建文三年,燕军南下,攻山东受挫,与朝廷军进入僵持状态。同年,和洲第一艘元力动力的木壳机帆船“鲲鹏”号海试成功。

  140年,建文四年,燕军绕过山东,直扑南京,李景隆开城投降;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燕王取胜即位,废建文年号,恢复洪武年号,定次年为永乐元年。

  同年四月,郑和船队北海,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并在移民与技术交流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140年,永乐元年,第一批华夏移民约两千人来到北海。八月,第二批约三万名移民抵达。

  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远航。最终在14年绕地球一周,成功返回江苏刘家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

  看到这里,聂清风满足地叹了口气,缓缓合上手中的大事年表。看看眼前的“第一批华夏移民上岸处”石碑,心中百感交集。

  离开广目町后,十天时间里,金腾香带着他在和洲各地游览了一番,参观了各地与自己前世有关的名胜古迹,现在还有最后一天了,他们乘坐高速铁路来到北海国首府瀚观城以北的石狩港,参观第一批华夏移民登陆的地方。

  金腾香也感叹道:“北海国建立时主要民族是阿伊努族,但绝大多数领导层却是倭族。当时倭人的文化水平比阿伊努人高,以先进统治落后当然没问题,但随着阿伊努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这种畸形的政治结构必然被打破,极有可能把新生的、脆弱的政权掀翻。随着大批华夏移民的到来,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了。三族共和的政策为后来北海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您知道来的华夏移民中都有谁吗?”

  “谁?”

  “曾经是华夏建文帝老师的方孝孺!”

  “那老儿不是因为忠于建文帝而被朱棣腰斩,捎带着还诛了十族吗——呃,没有,我记错了。”

  金腾香奇怪地看了聂清风一眼:“听您说的跟真的一样。朱棣并没有那么残暴,他把那些内战中忠于建文帝的官员和百姓统统迁移到北海了。”

  “按照之前郑和与聂清风达成的协议?”

  “对,移民换技术。华夏向北海提供移民,北海向华夏输出元力技术。第一批来到北海的除了方孝孺,还有当时曾与燕王血战的盛庸、铁铉等名臣。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都是极有胆识和见识的人,这些人的到来,为新兴的北海注入了新的活力。”

  “精通吏治的封建士大夫和有建树的军事家,我想之后的北海朝局一定发生了明显变化。”

  “是的,在他们眼中,北海政坛就是一个草率搭就的草台班子,讥讽北海是野人山;而北海的第一批高层人士也看不上他们趾高气扬和迂腐的自大做派,笑话他们是酸葡萄。”

  聂清风不由笑起来:“然后呢?”

  “最后双方握手言和,老夫子和外来者们不得不选择更开明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问题;而北海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体制中的漏洞和缺陷。当永乐皇帝忙着搜捕反对者并把他们赶上海船的时候,当和洲关西四道还在为了争夺关西第一的地位大打出手的时候,关东地区内部正在发生剧烈、迅速却又平稳的化合反应,为后来兵不血刃地合并关西四道,完成事实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无可讳言,来自华夏的数目庞大的移民对北海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北海文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互相交融的多元化特质。”

  “听起来北海用技术换移民的措施颇有成效。”

  金腾香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相信如此,现在大部分人也都相信如此。”

  “现在?大部分?”

  “大约在1八——0世纪的00年间,一部分激进的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和洲长期以来生活在华夏的阴影之下,一直未能摆脱藩属国的地位。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元力产业革命中,和洲独占鳌头,走在全人类的前列,本来有希望超越华夏,但凭空出现的怪胎北海国,特别是聂清风出卖元力机器核心技术的卖国措施把一切希望都毁掉了。”

  聂清风一愣:“还有这种观点?”

  “是的。他们认为,如果聂清风能保留倭人纯净的大和民族血统,而不是掺加阿伊努和华夏因素,那么统一的、单一的民族国家会发展得更为迅速,进而打败华夏,独享地理大发现的红利。”

  聂清风捧腹大笑:“我想这些家伙吃北海卷的时候肯定不会这么说。”

  金腾香掩口而笑,接着道:“现在听起来是无稽之谈,但在当时有不少倭人信奉这种说法,给朝日与华夏的关系造成了不的冲击。”

  聂清风道:“事出必有因,我想当时两国力量对比一定有所变化。华夏那边出了什么事情吗?”

  金腾香有些诧异:“您不是华夏人吗?怎么会不了解华夏的事情呢?”

  聂清风尴尬地掩饰道:“呃,我想,听听这边的观点,官史的东西,你知道的,一家之言嘛。”

  “嗯。当时华夏内部出现了问题,永乐大帝在位时本来希望解决内部大家族争权夺利的问题,但方兴未艾的元力产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发展技术和海贸方面。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得到了巩固,双方都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但接下来的几任皇帝或者是不思进取的守成之主,或者是昏聩无能的昏君,比如最后一任皇帝崇祯,他信心满满的过分集权引起了大家族的离心与不安,为了缓和国内矛盾,他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聂清风心头一紧:“对外战争转移注意力?”

  “是的。”

  “天罚之后,世界只剩下华夏与和洲,难道是对和洲的战争?”

  “呃,这个,两国各有说法……”

  “我想听听这边的说法。”

  “啊,好的。在华夏帝国的东北边境生活着一支称为女直人的蛮夷,他们归帝国的奴儿干都司管辖,15世纪中后期,他们的活动范围开始扩大,特别是与朝日国的交往使他们实力发展迅速,开始试图向高丽半岛——华夏与朝日之间约定的缓冲地带——渗透,同时开始在帝国边境制造摩擦,意图叛乱。当时帝国的政策趋于保守,再加上一部分官员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性无视甚至放纵这些‘野人’去占领高丽半岛这一缓冲区,给朝日国的边境地区带来了危机。”

  聂清风的眉头一下子皱起来:“高丽半岛?朝日国出兵了?”

  “是的,”金腾香快速地扫了一下聂清风的脸色,心地回答,“因为,任何政府都不能无视自己的边境遭受无休止地骚扰……”

  “说重点!”

  “是。在多次照会华夏朝廷无效后,朝日国决定出兵扫平女直这一不稳定因素。于是向高丽半岛增兵——这个举动引发了局部冲突。”

  “结果?”

  “未分胜负,华夏与朝日损失都很大,双方都没有为了一群叛乱分子打全面战争的决心,最后,约定以北纬八°线为界划分势力范围。以北归华夏,以南归朝日。”

  聂清风感叹了一下世事无常,问道:“这是和洲有史以来第一次与华夏战成平手吧?”

  “是的,战争结果让双方大跌眼镜,崇祯皇帝不得不引咎退位,直接引发了华夏长达数十年的朝局动荡与改革,最终与朝日一样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朝日国朝野上下则有些……嗯,狂热。”

  聂清风道:“所以出现了那样一批自信心过分膨胀、敢于大放厥词的史学家。希望这种狂热不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后来主张对华夏强硬的一派甚嚣尘上,到0世纪0年代,他们中的少数分子企图通过兵变来建立所谓‘全面国防化’的极权统治,但是支持者毕竟是少数,只持续了三天就失败了,稳定而稳健的文官政治继续得到保留。后世有人怀疑,是文官政府故意放任这些极右翼分子发动政变,借此机会把对华夏的强硬派一打尽。”

  聂清风笑笑:“然后,双方的关系就一直在紧张与缓和中起起伏伏直到今天?”

  “是的。您看,您能以华夏人的身份免签证来朝日旅游,这不就是双方友好交往地最好证明吗?毕竟我们两国并没有深仇大恨呀!”

  聂清风正色道:“如果,我是说如果,那次兵变取得了成功,建立起极权统治,继而爆发了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你觉得,还会有和平共处的可能吗?”

  姑娘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只知道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社会总是会进步的,迷信武力一定会失败。不过,如果您说的这种情况变成现实,付出的代价肯定会更为惨痛吧。无论上层人士怎么想,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永远没有战争,能和平的生活下去——没有人希望带着永远无法消弭的仇恨生活,无论以胜利者还是失败者的身份。”

  听到一个平凡的倭人女孩子这样回答,聂清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这也是我的希望。我所做的一切,都有意义了!现在,我彻底放心了!”

  一个熟悉地声音传来:“清风,你说什么胡话呢?”

  聂清风猛地睁开眼,他发现,自己正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擦玻璃,半个身子探在外面,他赶紧缩回来,看到了妻子那久违的笑脸。

  “老婆?”聂清风连蹦带跳地跳下来,一把把老婆抱住,吭哧啃了一口。

  “你你你,你干什么啊!”

  “我刚才做了个荒唐透顶的梦,有点儿长,你要不要听?”

  “一秒钟也能做梦,真有你的。写出来我看吧!”

  (全书完)


  (https://www.biqudu.com/19_19155/321087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