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后我只能种田 > 第九十七章 酒楼去卖粥

第九十七章 酒楼去卖粥


  韩掌柜这会儿正为粮食的事儿发愁。

  “不是我想留着发国难财。”面对米行的小二他一声叹息:“你看看现在的情况,没粮就只有等死。不管怎么说,我好歹也得留着点供自己一家子吃到明年。还有县城那边,说不得还得靠这边去救济。”

  “老爷,远水解不了近渴,这边若真要送粮估计都请镖局。”

  这个时候见了粮比见了娘还亲热,能平安送到才是怪事儿!

  “我明白这个道理。”韩掌柜点了点头:“看着粮行外的人哭着求买粮,我真是余心不忍。可是,我……”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偏偏粮行关门几天,天天有人跪求买粮救命。

  “万二,干脆这样。”韩掌柜想了一个法子,如此这般的吩咐:“明白了?”

  “老爷,我知道了。”老爷可真是主意多,这样既能卖粮又可以省着点卖。

  待那些跪求买粮的人来时,万二就从旁边的小门招手,以自己私下卖两三斤为借口将粮卖给他救济。

  这样就不用担心被大量的人蜂涌而至可能导致的哄抢失控。

  也能安慰自己的良心不疼。

  “老爷老爷。”那边有小厮跑来喊:“老爷,上古里村河湾的白叔回来了,说有要事禀告。”

  什么要事儿?

  韩掌柜听闻了昨晚的事后吓得不轻。

  “你说最后是有人出面解了围?”这是什么样的能人,一个人敢抵挡几十号人:“这个人你可见到了?”

  除了好好的感谢他以外还要招为已用。

  “未曾,老爷,似乎好像是护着许家的。”白叔道:“应该是许家的什么人。”

  许家的?

  再想着许家不清不楚的来历。

  “备马车,喊上夫人,我们去河湾。”

  许欣兰没料到还有来自韩家的慰问。

  韩夫人照例是带了糖果糕点。

  “听说多了一位公子,也没时间来看看。”韩夫人大方的送上一匹布料“给五姑娘和公子做两身衣裳。”

  “多谢韩夫人了。”

  那边,韩掌柜和许欣兰则是说着府城酒楼的情况。

  “天灾,百姓饥饿难耐,府城的人上酒楼的也少了。”所以,他们这次的投资算是运气不好了:“我得到消息,还有大批的难民往府城去。”

  这可就更不好玩儿了。

  到时候,说不少会演变成打砸抢夺什么的。

  “朝廷不管吗?”许欣兰小声的问。

  这话千万别被莫氏她们听见了。

  “管不过来。”韩掌柜分析:“新帝登基才刚两年时间,我们这地儿天干,北边去岁遇上了雪灾,这会儿听说又是洪水泛滥。今上估计也是焦头烂额了。”

  特别是民间还有流言,说当今皇上是用了不光彩的手段上位的,这些天灾是在惩罚他。

  “这就麻烦了。”许欣兰担心的问:“府城那边韩大叔做了什么布署没有?”

  “我看今年天干得厉害,所以在栽秧子的时候就在府城购买了三百石粮食,如今放在了酒楼里,还有些担心。”怕这批粮不保。

  不说民众了,就是官场上的那些大人恐怕也知道自己手上有粮。

  “我都不敢指望靠这三百石粮发财,我只想留着以防不测。”

  许欣兰很佩服韩掌柜的远见。

  早早的囤了粮。

  “韩大叔,我倒是有一个法子,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将酒楼改卖粥。

  “对,薄利多销,将粮这样消化掉比卖高价粮强。”

  一文钱一勺子粥,一勺子就是一大碗,不说够吃但至少能吊一个人的命。

  粥就是米和水给熬制的,还可以在里面放点肉碎末。

  “酒楼暂时不营业了,开设五个灶台专门熬粥,每天卖早晚两顿,一直不间断的卖。”

  “这是个好主意!”

  一方面可以帮助饥饿的百姓,一文钱不贵,比起一斤米三四十文钱来说那简直就是能活下去的福音了。

  另一方面,确实如许欣兰所言,可以将这三百石粮消耗掉。

  就算是朝廷也好官员也罢,谁都不敢这会儿还来逼着他将这粮交出去。

  “粥里还可以放些菜叶子什么的,一个灶台熬一样,要吃什么味道的就各自排队。”许欣兰道:“唯一要麻烦点的就是要派人保护好,不能乱套,也不能出现哄抢的情况。”

  “这倒无妨,到时候酒楼的人都可以帮忙。”不卖菜了大家伙儿也就要失业了,给他们换一个差事月银照发,想必都是很乐意的。

  和许欣兰说上几句话简直能让人开窍。

  许家的姑娘聪明真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

  河湾,韩掌柜留下了八个护卫每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守护着那个院子和许家。

  然后自己连忙赶了回去,修书一封给酒楼的大管事赵六。

  “老爷这样子哪能赚到钱啊。”赵六看完一声叹息,将信给了旁边的帐房。

  “老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赚名声。”帐房看完算了一下帐:“至少,老爷这样不会亏本。”

  这批粮是八文钱一斤的时候买回来的。

  一斤米可以熬一大陶钵的稀饭,如果再掺点蔬菜什么的,舀上十来碗完全没问题。

  除掉人工钱和成本,估计着确实赚不了多少了,但是,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来酒楼。

  患难的时候见真情。

  这会儿救了济必定为大众所记住。

  等这场天灾过后人们必定还来韩记酒楼。

  “城外来了很多流民,有人建议官衙不让他们进城。”

  “是怕他们进来成祸害吧。”

  “是吧,都提心吊胆了。但是,那到底是一条人命,进城或许还能找着事做挣几文钱补贴家用。”

  几文钱现在买什么都买不了。

  “那就按老爷吩咐的办吧。”赵六道:“都传出去,明天开始韩记酒楼歇业卖粥。”

  酒楼卖粥,闻所未闻。

  一时之间,成了府城的大新闻。

  “韩记总是喜欢出风头。”同行是冤家,好的时候韩记的生意好得让他们眼红,这会儿真希望韩记出糗:“他怎么不敢施粥。”

  施粥,如果仅仅是小范围的灾难完全没问题。但是,这次的天灾是一年颗粒无收,这可不是闹来玩儿的。

  :。:


  (https://www.biqudu.com/137_137389/728154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