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侍田小娘子:夫君,低调点 > 第四十一章 外婆家

第四十一章 外婆家


  听到卫母这话,卫云清有点心虚,因为村里已经有很多人知道她进山的事了。

  知女莫若母,一看女儿的表情,卫母不用问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她不由叹了口气,“说吧,被抓住啥小辫子了?”

  卫云清求救地看向卫父,卫父马上出马,“我说孩子娘,你就别再追问了,这孩子做这些还不是为了家里嘛。”

  卫母一个眼神瞪回去,“你别老想着纵容云清,我得问清是什么事儿,免得一出门,别人故意拿话来问我,我该怎么回?”

  卫父见卫母不好说话,只能给了女儿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而云子墨更狠,干脆说他困了跑去睡觉了。

  卫云清见躲不过去,立马就垂头丧气的了,“就是奶奶和伯母逼问我去卖啥,我说山上采的蘑菇和厥菜。她们逼问具体地点,我说翻过后山一直走找的,然后她们都觉得我进入了林子深处,隐瞒着好东西没说。”

  她确实是没全说实话,这样半真半假的就够吓人的了,真让父母知道她做的具体事儿,非得晕过去不可。

  卫父和卫母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异口同声地问道:“你真的没进入林子深处?”

  卫云清吓了一跳,忙摇头说道:“没有没有,我走的没太远,摘到蘑菇和厥菜就回来了,我怎么可能一个人跑那么远?”

  【爹娘,我不是故意说谎的,有些事真的不能说呀。】卫云清心里愧疚地想道。

  “算你聪明。”卫母哼了声,并不想在林子这事上多说,要是引起女儿的好奇心就糟糕了。

  “还有,你那煮盐的法子别说出去,可会惹来麻烦的。”卫母交代道,转头跟卫父说:“明日你去我家一趟,送一些盐过去,家里的这些再分成几份放着。”

  卫父点点头,“行,这事交给我了。”

  卫云清瘪着嘴,有些郁闷,爹娘怎么不继续说林子深处的事了?她的猜测归猜测,还想知道得更具体一些呢。

  “娘,您怎么不跟我说为啥不能去林子深处,除了野兽多还有别的原因吗,怎么我瞧隔壁的大铁叔很兴奋的样子,好似要进山淘宝。”

  “小孩子家家的,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卫母瞪了卫云清一眼,“胡大铁没少上山下套子,有啥奇怪的。”

  卫云清闻言就知道卫母是不会跟自己说实话的了,她有些郁闷,看来得自己另外找渠道了解了,唔,也许吴书礼清楚?

  那小子当初可是带着自己直接走到石碑那边的,说不定他自己也偷偷跑进去过呢。

  卫母见卫云清还傻站着,心里不由叹气,“成了,你赶紧去睡觉,明天就让你跟你爹去外婆家。”

  “哦,好。”卫云清应道,慢腾腾往外走。

  卫父关上房门,跟卫母说:“云清好奇心重啊,我们不说,就怕她找人问,或者自己跑去山里,那就让人担心了。”

  “她还不至于自己跑去山里,但我们说了,她肯定会磨着去的。”卫母摇摇头,表示很无奈。

  卫云清回到屋子,爬上|床呈大字型敞开,她倒没多郁闷,只是想要知道村里那些进山的人怎么样了。

  她翻了个身,瞥见床头放着的那对镯子,忘记说这事了,想想父母现在也睡了,改天再提吧。

  或许是因为父母回家的缘故,卫云清睡得很沉,等她起床的时候,卫父和卫云墨已经将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自己一起出发了。

  村里对比之前人多了不少,不过有不少人家忙着缫丝,也没空理会别人。

  卫家大门开着,没见什么人,卫父也没停下来,带着儿女继续往前走,出了村口,就见河边有不少人在漂洗蚕绪。

  这是沾了颜色的蚕茧或是包着蚕蛹的那层,要漂洗一下,虽说颜色不那么洁白,但做被絮或染色还是不错的。

  青河镇是在青口镇的南面,坐船可达,那边多河流和湖泊,大部分人家家里都有个池塘,或大或小。

  青河镇并不像青口镇房屋密集,大多是分散开的,街道也就两条而已,但是这边外来的人比青口镇还要多。

  因为青河镇水田少,有点空地儿就种桑树,所以这边几乎家家户户养蚕,出的蚕丝比青口镇要好。

  下了草棚船,卫父很快就与人搭上话,花了一文钱让人送他们到乔大勇家门口的小渠那。

  一下船,卫云清和卫云墨帮着卫父搬东西,就往乔家走去。

  乔家的蚕种结茧早,此时缫丝已经到了尾声,剩大舅母和二舅母在屋后忙着,乔外婆正准备摘菜做午饭。

  “外婆,外婆,我们来看您啦。”卫云清和卫云墨朝老人跑去,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帮忙摘菜。

  正在天井里织丝的乔二舅见到妹婿进来,忙停下手里的活,起身招呼,“石头,你来啦,坐。”

  与乔大舅的壮硕相比,乔二舅就高高瘦瘦的,看起来不健康的样子,擅长手艺活。

  “不忙,这织机是今年置办的?”卫父绕着天井里这架织机走了一圈,可真是大家伙,他抬头朝坐在楼上的外甥女问道:“琴琴,怕不怕。”

  坐在织机楼上的乔琴琴摇摇头,高兴地说道:“姨丈,云清也来了吗?”

  “在外头呢,你去找她吧。”卫父点点头。

  乔琴琴期待地看向乔二舅,得到允许后欢呼了声,就飞快地下楼,跑出去找卫云清了。

  乔琴琴并不是乔家的血脉,不过这事只有乔二舅夫妇以及乔外婆外公清楚。

  当年乔二舅和二舅母在外讨生活,怀孕后赶不回来,在外地生产,恰逢碰上一乞丐婆难产生下女儿后死亡,两口子可怜这女娃,就一起抱了回来,别人只当是生了龙凤胎。

  留下的两人继续说织机的事,乔二舅也颇苦恼,“这织机我费了一番功夫研究,只能织出平纹的,有花纹的还不知怎么弄,如今人家都紧着手艺不教人呢。”

  “二哥一向手巧,定是能找出来的,若是织出好看的花纹,这价格就上去了。”卫父安抚道,他对纺织是一窍不通的。

  村里那边有种麻种棉的,那织机哪有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能说蚕丝更金贵。

  “但愿吧,这可是大哥费了一番气力才弄回来的,可别本都回不来。”这种织机要提前两三年预定,还得看那木匠愿不愿意接活,谁让会的人少呢。


  (https://www.biqudu.com/136_136044/690298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