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移民全球 > 第二百九十四章:五年计划(四)

第二百九十四章:五年计划(四)


  “王盼、黄龙、柳海、张炯。”

  “到!”四人立正回答道。

  “你们几人今后的主要目的,分别是研究步战马战、海战、和船只战舰的建造。”

  “是!”

  “咱们接着说,其实,赵老先生对火器方面的研究还不止这些。

  他还发明了几件火器发射架。

  其中最重要的是火箭溜,用此器则火箭永无斜冲逆走之患。

  可见这是一个使火箭飞行稳定的发射装置。

  它实际上是一条滑槽,火箭循槽滑出自不致歪斜了。

  在此之前,火箭的发射没有固定的支架,随便靠在一个带枝枒的物体上,命中率很低。

  火箭溜的发明,使得火箭发射有了固定的方式,命中率大大提高,这是我国火箭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对于火器局部性能的改进,赵士桢也做了许多工作。

  据当时人郭子章的记载,赵士桢曾根据朵思麻所藏的枪型而加润色之,置机床内,拨之则前,火燃自回。

  如遇阴雨,用铜片作瓦覆之,成了当时最远、最毒的一种枪型。

  他的三长铳,后尾小环钩着鞓带,负之肩上,即穷日跋涉,亦不觉其累身劳动,便于携带,利于行军。

  他的九头鸟特别适于夜战;翼虎铳则以体短,可以藏匿见长,这其实就是后世的手枪。

  由于赵士桢收集的火器图式多,见识广、善于采用最新技术,又能从实际出发,所以研制出来的火器性能精良。

  例如他的震叠铳为上下双筒,其筒可以按目的物之远近而调节。

  鹰扬炮装有水溜,即采用水冷却装置。

  其精良程度,有佛郎机之便。

  而准则过之;有大鸟铳之准,而便则过之。

  对垒之际,敌一举放,我已三四发弹(《续神器谱》)。

  把它装到车上,其威力足可和当时的重武器大将军相当,而其机动性则大大超过。

  据说在战场上,倭见我兵举铳,辄伏地上.真使敌人见之丧胆。

  而且他还改造了开花弹。

  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时,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

  他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

  开花弹是爆炸性炮弹的别称,因其爆炸时弹片四射,犹如花朵绽放得名。

  开花弹源于北宋火器“火球”,(原字为“毛”字底加一“求”)。

  这玩意儿外型浑圆,内盛火药,裹以数层厚纸,点燃火药引线“药捻”后用抛石器投入敌阵,炸烧敌兵,南宋时改用铁炮发射。

  “火球”的威力十分有限,原因有三:1、纸制的外壳无法形成弹片杀敌,只有炸和烧两种功能。

  2、内部的火药硝碳磺比例为60:22:18,与黑火药比例75:15:10相差很大,爆炸威力大减。

  3、重量轻,材质薄,射程太近。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铁壳的“火球”出现了,这即为开花弹。

  开花弹具体的发明时间无法确认,推测应在发明了铁壳的爆炸性火器“霹雳震天炮”和“火蒺藜”之后,大体在南宋后期。

  明代开花弹被广泛使用于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在此摘录一条后世的新闻:

  据新华社,出土地雷的内蒙古托克托县(古代称之为东胜州)。

  地处黄河岸边的山梁台地,起着雄踞高地、扼守黄河的重要作用。

  当时这里水陆交通便利,边界贸易繁荣。

  元朝末年,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

  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明军攻破后,为了荡平北部元军,明军曾在这里与元军发生激战。

  该城出土的地雷,正是这时明军攻城用的武器。

  在出土地雷的附近,还出土了十几公斤铁弹丸,这是当时明军使用大炮发射的弹丸。

  明朝的“地雷”?根据《武经总要》记载。

  当时的地雷,是先在敌人的必经之道上挖一大坑,埋入火药,上面覆以碎石,以盘香引爆。

  这些所谓“地雷”根本就是开花弹!“在出土地雷的附近还出土了十几公斤铁弹丸,这是当时明军使用大炮发射的弹丸就是证据。

  他们挖到的是一个火炮的弹药库!“铁铸球体,大小规格分为两种。

  大的直径11厘米、重1.7公斤。

  小的直径为8.5厘米、重0.8公斤。

  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

  这些数据也表明了开花弹的本质,试想,地雷需要两种规格,并且铸造精度在一毫米以内?

  只有火炮才要求炮弹有如此的精度,因为大家知道:如果炮弹大于火炮口径就无法发射,而小于火炮口径会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射程和精度都无法保证。

  感谢这些数据让我们知道当时那里的火炮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口径为85毫米的,另一种是口径为110毫米的。

  从这些数据,我们还知道了东西方的开花弹有一个区别。

  西方的开花弹是在铸铁弹体上开一个口,以木制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内装上缓燃火药来引爆。

  而明朝的开花弹则是;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估计是在小孔里插上“药捻”来引爆。

  因此“信管”、“药捻”都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也证明了东西方是各自独立研制出开花弹的。

  两年后的一个战例值得研究一下: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二十五日。

  努尔哈赤率后金军13万人以锐不可挡之势,度过辽河,长驱西进,围攻宁远城。

  袁崇焕率领坚守宁远的明军,仅有一万多人,以十倍之差的力量与之抗衡。

  袁崇焕得报兵临城下,便召集将士,集宁远城外民众于城内。

  杀猪宰羊,“刺血为书,激励军民将士,誓与城共存亡”。

  命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分守四门,军民同仇敌忾,并严辞拒绝努尔哈赤的劝降。

  袁崇焕有胆有识,忠勇谨慎,指挥全城军民英勇抗击,多次打退后金军的凶猛进攻。

  又命令点燃红夷大炮(荷兰产铁炮),一炮摧毁后金军军营一角,努尔哈赤身受重伤,只好收兵,退至宁远城双树堡。


  (https://www.biqudu.com/114_114190/616964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