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雷霆反击 > 第二百三六章

第二百三六章


  591空中围攻

  宋宁知道即使是油罐车,也是必须解决的优先目标,***堡的敌人正闹油荒。不过东面有印度狮子中队的战斗机出现,歼10C还没有赶到,此刻架僚机1架需要监视西北方的查谟,另一架必须掉头向东应对新的威胁。

  现在他只能屈尊来独立完成这次攻击了,他有2颗250公斤的激光制导炸弹,很适合执行这样的任务。。

  歼10战斗机迅速飞跃目标,然后拉起完成一个筋斗,积累一些高度。

  单机在威胁不明地区,进行激光制导炸弹攻击有相当的难度和危险。双机投弹时,投弹机可以如同一阵风一样,丢下炸弹从容飞走,指示任务可以由另一高度上的飞机完成。而单机平飞投弹,飞机容易提前于炸弹掠过目标,造成激光指示丢失。只能在投弹后围绕目标盘旋飞行,保持照射,这种飞行势必减慢速度,并且容易被敌人预测到下一步的位置,很容易遭到低空防空武器袭击,而操作上的分心,也加剧了危险性。

  下面仍然属于印度地面部队的控制区域,他没有察觉到黑漆漆的地面有什么危险,雷达告警器也没有发现异常,于是他从6500米进入攻击角度,花了一点时间,重新找到目标(筋斗后丢失目标)。按照空袭原则,将攻击点定在第一辆车上。这样可以造成一片火海堵住去路,如果后面几辆油罐车的印度司机选择在黑夜中驶离公路,多半会在凹凸不平的旷野中抛锚。

  预警机继续提醒他,下面可能有印度小口径高射炮或者便携防空导弹,他嗯了一声,表示收到。

  预警机无法阻止他的行动,至少少将萨米不在电台里,没有人可以干涉他。当然,如果萨米在,也不会破坏别人冒险的兴致。

  黑夜,对于空军而言,带来了诸多识别目标的困难;不过对于地面上的防空部队而言,并不算是坏事,他们可以凭借目视,更加容易地找到空中的目标。

  野地里潜伏着的印度防空部队,由于停着不动,躲过了宋宁的雷达搜索。

  一辆8X8卡车底盘上的,足以独立作战的铠甲S1系统,正在等待时机。

  指挥官发现天上有飞机出现有一段时间了,之前是无人机,出现在公路附近,现在是喷气飞机,但是他不敢使用搜索雷达,生怕惊动了目标,从各种动静看,云层上面至少有2战斗机,时远时近。一架偶尔可以看到,另一架只能听到声音。

  印度指挥官早已经与***堡的指挥部进行了联络,确认了这一带空中不会有本方飞机出现,这使得他无需进行敌我识别,但是另一个问题是测距,他必须保证敌机进入比较可靠的距离内,进行打击。

  光电系统可以完成跟踪,但是无法精确测距,原则上他至少应该使用顶部的,矩形相控阵搜索雷达大致确认空中情况,这部雷达现在还在空转,没有发射雷达波进行搜索。

  铠甲的导弹的一级推进器,只能进行一次短促的点火加速,随后导弹靠惯性飞向目标,对付灵巧的战斗机,需要精确掌握开机时机,如果失误,反而会遭来杀生之祸。

  暂时指挥官使用使用电视跟踪系统,跟踪那架掉头向下的目标,预计敌人投弹必须避开云层,这是他开机的最好机会。他不在乎公路上的油罐车是否被摧毁,他只希望尽快看清楚自己的目标。

  电视屏幕上,十字准星对准那架敌机,放大倍率后,差不多可以从轮廓判断出机型了,印度指挥官稳稳地盯住手放在按钮上。那架敌机开始减速,显然它在围绕目标做盘旋飞行。可惜它是远离自己而去,无论如何,必须做出决策了。

  “应该进入5公里内了,开机。”

  他小声对旁边的同伴说道。

  跟随光学跟踪系统同轴转动的火控雷达,迅速对准那架敌机,将其截获,距离7.5公里,发射进入不可逆转的读秒阶段。

  宋宁在空中第一时间感知到了厘米波雷达照射,他估计敌人距离非常之近,近到救灾鼻子底下。

  他没有立即做机动摆脱,而是多等了几秒钟,等待炸弹击中目标。这段时间里,雷达告警系统确认雷达特征为通古斯卡M1系统,并测量出大致的方位。当然他不相信是通古斯卡,印度人在***堡山区投入的部队,通常装备更轻型的铠甲S1这样的系统。

  平静的公路上冒起一团火,炸弹准确击中了油罐车。宋宁顺势拉起战机,尽量远离地面防空系统。

  2枚导弹腾空而起,直刺而来。

  告警系统探测到了与照射雷达同轴的指令天线的信号,确认敌人已经开火。

  宋宁发现,自己的速度与高度都十分勉强,当然他第一时间还是先发射箔条对其厘米波雷达进行被动干扰,同时进行电磁干扰,这种仓促的干扰不容易破坏雷达跟踪(实际上敌人甚至可以通过电视跟踪,将目标手动锁定在雷达孔径内),但是或许可以破坏无线电指令。糟糕的二十,他不知道敌人发射时,距离自己有多远,只能看到远处的光点正在盘旋上升,猜想应该不会太近,否则他应该会使用机炮。

  他还剩下最后一招,就是机动规避,不过现在还不能使出来,他知道必须等待自己的飞机积累起一点速度才行。

  宋宁回头观看,发现两个光点向下坠去,那只是被导弹抛离的一级推进器,现在最可怕的是,他看不见导弹在那儿了。他一把压杆向直刺地面,这是他最后的一搏,他很少这么盲目过。

  导弹在第一时间没有得到修正路线的指令,已然直飞向天际,但是转瞬间,又从干扰中摆脱出来,转向歼10B而来。但是,那零点秒的时机是致命的,足够使得它们错失转弯时机,现在导弹必须以极大的过载硬转过弯来,这大大减低了这种依赖惯性,逼近目标的导弹的速度。持续的转弯耗尽了动能,最终攻击失败了。两枚导弹在夜空中坠向了地面。

  印度指挥官发现仅仅一次进入雷达主瓣,并且被及时纠正过来的干扰,也使得导弹错过了目标。他意识到自己开机的时机有些问题,距离目标有些远。

  他大声下令,打开搜索雷达,准备最后一搏。

  宋宁从巨大的恐惧中平复过来,他怎么会放过这个仇敌?无论是通古斯卡还是铠甲,其优先程度,都要远远超过油罐车,甚至凯撒火炮。他要求预警机,立即将从西面赶来的一架歼10C,调到自己跟前,来执行投弹。

  印度指挥官,被搜索雷达察觉到的空中敌情吓坏了。在他头上半径30公里的圆形区域内,一共有5架清晰的敌机,边缘地带还有时而清晰,时而跑远的目标。所有的选项中,开车逃跑显然是一个最错误的决定,那样容易被敌人的雷达从不动的地物中过虑出来,同时也失去了反击的能力。最后就像公路上的那些油罐车的下场一样。

  “准备迎战!看我们来吓退它们。”

  这辆孤独的8轮卡车,在满天飞机的围绕下,决心孤注一掷,它的巨大发射塔带着剩余的10枚导弹,和两门高射炮,开始转动起来,随时应对最近的那个目标。

  如果指挥官头脑清醒,应该预见到这是一场必败的对抗,或者关掉搜索雷达,弃车而逃,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案。如果敌机返航,可以再把它开回去,反正这一带并没有敌军的地面部队。但是他们选择了最英勇的,以1敌5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507,你迅速到指定位置投弹,我来指示目标。”宋宁在电台里直接呼叫赶来的歼10C,他恨得牙根痒痒,这个仇一定得报。

  “明白。立即赶到。”

  宋宁将飞机的高度提升到足够避开目标威胁的区域,他已经感知不到敌人火控雷达存在了,敌人的搜索雷达此刻只能吓唬他自己而已,无法指引导弹。他飞跃云层,寻找云层间的空隙,再次使用夜视系统看到目标。发现目标的轮廓后,确认了他之前判断,确实是一辆印度新买来的铠甲S1,这是所有飞行员除之而后快的冤家,于是他悄无声息地将一束激光射向了目标。

  印度指挥官,错误地将火控雷达对准了从侧面靠近的另一架高速接近的歼10B,这其实只是虚晃一枪,面对围困在舞台中央的困兽,小伙子们决定使出浑身解数,好好表演一下。

  电子干扰破坏了敌人的测距能力,铠甲系统开始使用2门30毫米火炮向空中开火,但是完全够不着目标。

  更让印度车长恐惧的是,这么一眨眼的功夫,雷达显示屏上出现的敌机,多到了15架,他知道其中一部分是电子干扰造成的假象,但是一时间又无从分辨。

  印度陆军,将这些昂贵的装备,分散开来投入到野地里,进行一种偷袭作战尝试。计划制定有一些理想化,原则上,这种高度集成的武器具备独立作战能力,但是缺乏足够的情报支援,单单依靠铠甲S1自身疲弱的供电能力,怎么可能进行远距离搜索,也无法与对手进行电子对抗。

  现在这件防空武器,将所有可以可以竖起来的武器和天线,都对准四面的目标,如同一只张牙舞爪的龙虾,却只有挨打的份儿了。

  呼号战斗机,直接从高空飞入敌人搜索雷达的盲区。飞行员第一次投入实战,就捡了一个大便宜,团长宋宁直接给他打了下手;而他需要做的,只是按照流程,在显示器中找到清晰的指示光点,然后打开武器保险,通电,投弹,如同演习一般。

  飞机完成投弹后,以音速飞离目标而去,至始至终,主攻飞机没有受到任何的威胁。

  炸弹经过漫长的下落过程猴,砸到了铠甲S1系统头上,将其炸成一堆破铜烂铁。

  东面出现的印度狮子中队战斗机,在与歼10互相试探着用雷达照射了几个回合之后,悻悻回去了,这支部队的表现,从来没有超过萨米对他的评价。

  夜已经深了,飘着大雪的查谟火车站仍然热闹非凡,奥林德将军兴奋地等到了他的K1型坦克。虽然比预定的要少很多,但是总算是有了与中国军队的山地装甲兵对抗的兵器了。

  奥林德中将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尽管之前他策划的突击,造成了大半个团的部队有去无回,但是他轻率地将失败归结于敌人有坦克,而他没有这一点上,就如同他以前,也曾经以敌人有155毫米火炮,而他没有,来为更早的失败找借口。现在他得到了比对手山地坦克重20吨的怪兽级武器,确实有理由为下一次作战的胜利,充满自信。

  热气腾腾的战台上,一名东方人摸样的军官,正在指挥卸车,他的寒带军装与印度部队不同,预言更是抑扬顿挫,似乎对印度士兵的慢动作动有些埋怨。

  “这就是尹哲熙中校。大韩民国的顾问,是现役军官,在他们最精锐的首都师装甲部队服役。”有翻译为梅内亚姆指点道。

  “嗯,东亚人干活儿是比较勤快。走过去看看。”

  中将走过去,与韩国军官握了握手。两人似乎一见如故,立即将话题引向了,即将到来的战斗。

  “尹中校,你认为中国人的新型坦克到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

  “那是一种99型的缩小版,火力和装甲都减弱了不少。为了适应山地作战,他们将车重减弱得太多了。这显然会导致得不偿失的后果。”中校挺得意地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你认为中国坦克的设计有缺陷?”

  “哈哈哈哈。”韩国中校突然停下步子大笑起来,这使得印度中将一惊。

  “当然。我们大韩民国才是山地战的祖宗,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中校说完,不耐烦地等待翻译,显然还有其他的宏论要发表。

  “你们印度虽然很大,但是与中国人在战场上较量,没有占到过便宜,自然也没有如何获胜的经验,但是我们不同。我们在一千年前,就狠狠地打败过中国,所以他们现在还是怕我们的。”

  “原来是这样?”奥林德不习惯别人在自己面前摆谱,但是这个人似乎很对自己脾气,当然他没有学习过东亚史,不知道一千年前,韩国是如何打败中国的。

  592化零为整

  “山地作战,还有寒带作战,都是我们的绝招。而我们的装备,从设计时开始,就很充分地考虑这两项。所以美国人建议将我们的武器投入到里,是非常有眼光的。即使是美国的第10山地师,也没有这么强的坦克作战能力。”

  尹中校说着,拍了怕一旁的坦克裙板,发出砰砰的,非常可靠、坚固的声音。

  “所以上天注定我们两国要联起手来,阻止共产党在亚洲的扩张。”

  “那是自然的。”

  “这么说,阁下有把握打败他们的山地坦克?”

  “打败他们完全不在话下,只要有可靠的情报,我可以亲自指挥这些坦克去作战。”

  说着话,中校伸出胳臂,露出上面绣着的白色虎头标志。

  “我听说贵国也有一支最精锐的白虎装甲师,我们首都师装甲团的标志也一摸一样,将军你看看,我们两国的合作简直是天注定的。”

  “原来是这样。”奥林德挠了挠头,对方提到他最讨厌的斯潘加的31师,实在让他有些意外,不过也算是无心之失,他也只能赔笑。

  “呃,中校。这些坦克什么时候可以投入战斗?敌我可能在短时间内,在列城附近发生一次争夺战。”

  “需要1、2天准备,这里海拔有些高,需要先调校一下涡轮增压系统。”

  “中校,我提醒你,我们将要作战地区的海拔,还要高一些。”

  “尽管放心,我会尽快完成准备的。另外,与我一同来的情报部队,需要赶快安顿好,他们随时可以投入工作,这些人中大部分精通中文,可以很好地从敌人的电波里找到你们需要的东西。”

  “太好了,我们的情报局,简直是某个白痴在领导。”

  两人兴致勃勃地并肩而行,向指挥部走去。

  办公室里的徐景哲,一直在关注着韩国坦克进入北方的情况,他坐在椅子上,听着手下人念最新的敌人部署,连带还有一些敌人新装备出现。前些日子情报部门确认到达孟买港的外国武器,如今已近陆陆续续进入了战斗部队序列内,有一些已经在战斗中亮相了,由于训练仓促和对本地环境的不适应,不是每一样都表象良好,就目前而言,只有英国的自行火炮系统还算出色,韩国K1型坦克第一战,算是铩羽而归,105毫米线膛炮几乎无法撼动中国坦克的正面装甲。

  出于对中国势力向印度洋扩张的担忧,向印度提供武器的国家,正变得越来越多,卡汗作为老练的政治家,充分利用了这一势头,多次在公开场合,感谢了全世界对印度的无私援助,似乎很有些得道多助的感慨。而一些新兴的,有志于在军火市场上打响牌子的工业国家,则显得格外起劲。

  如果算上K9型自行火炮,韩国已经成为了印度最大的武器援助国之一。从政治上,同属东亚国家的韩国如此冒险激怒中国,显然很不是很明智;而从其他方面看,该国似乎也有在武器市场上一战成名,为其产业升级铺路的用意。

  另有一些不安分的欧洲国家,出于各自的算盘,也都有意将自己未经实战检验的武器投入到这片战场上。比如德国联邦议院偷偷修改了武器出口法律,使得一些德国武器的使用国,可以在德国政府默许的情况下,转让武器至交战地区。而英法做的更加直接,他们已经决定,进一步提供武器,给摇摇欲坠的卡汗政权。其政治上的目的,可能是期待中国力量陷在印度无法自拔,从而引发内部混乱。而美国的共和党新总统,正在整合国内政治势力,塔极有可能在一两个月后,一改前任在南亚次大陆的收缩态势,兑现其选举时所作出的,“保卫最大民主国家”的承诺,当然前提是,到那个时候,印度还在抵抗。

  中国情报单位的预测机构表明,如果战争扩大到印度北方的主要粮食产区,并持续到春耕季节,会招致印度粮食产量的巨大波动,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口损失,这也是一些研究机构认定,印度必须在一两个星期内求和,体面结束战争的的原因。

  但是,西方国家仍然在拼命地给,财政上早就入不敷出的印度政府,政治、军事、财政上的支持,希望赌输了眼的卡汗政府,继续挑战中国,继续打下去。他们完全不顾及印度将要复出的代价。

  虽然这些国家其各怀的鬼胎不尽相同,但是都不约而同地渴望中国输掉这场战争。

  显然这种广泛的,国际间的“准同盟关系”,成为了支撑印度军队的一剂强心针,卡汗将其视为反败为胜的最后契机。而国际媒体上,已经听不到还有谁,再去追究印度挑起侵略战争的责任,尽管这场战争仍然在巴基斯坦领土上进行。国际谴责的口径开始微妙地转变,当然这些完全都在徐景哲的预料之内,他还可以预计到,印度背后的松散联盟,将在中国军队压倒性的胜利面前,土崩瓦解。

  上级并没有对国际局面转变,抱有太大的希望,上级只希望徐景哲的单位能够提前获悉,哪个国家会多走一步,将作战部队,直接投进这场战争。目前徐景哲还看不出这种苗头。

  巴基斯坦政府已经正式要求韩国,对其作战人员出现在了巴基斯坦境内,作出解释。而韩国辩解称,这些人只是非战斗人员,是因为在运输途中,突然发生了遭遇战,并要求巴基斯坦归还被俘人员。现在看来,暂时还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直接派兵,淌这趟浑水的。

  了解完大致情况,少将草草扫了一眼地图上最新的进展。

  林淮生的攻击完全撕开了敌人的防线,目前他的主要精力在于排开阵势,抵挡来自拉合尔以及查谟的第一波反击部队,这一战将由巴基斯坦部队进行,确实值得他捏把汗。

  而前锋王镇北所面对的,大概有11个营的敌军,他们属于装备极差的“边境守备部队”,这只是一支归内务部指挥的准军事力量。突破这一层,机械化部队,就将进入印度的旁遮普邦了。

  对林淮生的空中运输,正在加强中。只等古杰兰瓦拉机场被攻克,运输机就可以直接在这座城市降落,届时效率将会大大增加,这样就可以迅速为林淮生提供生力军。

  “只要拿下这座机场,就可以再运送一支同样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到边境上了,到时候无论是攻占拉合尔,还是进入印度腹地,都更有把握了。”

  “主任,2个钟头前,印度大使又飞来了,带来了新的和谈计划。”一名情报居官说道。

  “你认为这次是真是假?”

  “目前在形势上,他们当然应该求和了,但是我认为仍然是假的,只是缓兵之计而已。不过他们的外交部长,未必知道。他总在卡汗总理故布疑阵的时候,出来充当棋子。”

  “嗯,我也这么看,卡汗不是一个体恤人民的政客,他现在是一个输急了眼的赌徒,会不顾一切地大举反攻。”

  “这对我们展开攻心瓦解工作有利,目前已经在挑选战俘中的中下种姓中,挑选了大量的积极分子。很多人愿意对印度政府反戈一击。”

  “这样最好,西方国家千方百计希望我们踩进,在印度本土作战的泥潭无法自拔,那我们就进去给他们看看。”

  王镇北的坦克在距离原来边境3.5公里的地方集结成几个战斗群待命,指挥部设在战斗群后方5公里;完全不在于天空中的卫星是否会拍到。根据命令,他没有越过这条无人把守的防线,他的侦察部队已经派出去了,同样没有越过边界。侦察部队发现的情况与无人机看到的一样。大约一万人的敌人守备部队,在几个钟头前,仓皇逃走了。他接获命令,暂时不要跨越边界追击,等着进一步的指示。

  中国政府已经与印度重启谈判,此刻需要一点点姿态,显示出决策层对进入印度领土的担忧,实际上进入印度领土是既定的方案,目前的停顿,只是结合军事打击的需要,给敌人造成一定的幻想,算是战略欺骗的一部分。这与印度通过重启谈判,迷惑中国的用意,没有本质差别。

  从空中侦察获得的情报也表明,印度人的外交谈判只是给斯潘加调集兵力争取时间。目前看来,斯潘加的主力必须防着北面,所以第一波兵力人数不多,核心为第4装甲师,该师正在化零为整的集结中,预计48小时后,主力可能开到昌迪加尔,该部队的核心装甲团装备了60吨的挑战者坦克,这种坦克以往的交战记录十分优异,鲜有被正面击穿的例子。

  王镇北从指挥车出来,跳上一辆指挥坦克。他决定不在原地等,直接带着直属部队,到前面去看一看。

  一路上,到处都是印度军队逃走时,丢下的物资和军车,一些物资就码在公路旁的临时囤积处,胆子大的本地农民已经全家出动来搬运了。

  情报部门截获了印度北方军区指挥部,要求部队后撤时务必破坏不能带走的重武器,以及焚毁仓库的命令;王镇北原以为会一无所获,但是看起来敌人跑得太仓促,忘记毁掉物资了。

  “跑得真干净,有没有抓到俘虏?”

  “刚问过,只抓到抢劫物资的本地人,都放回去了。巴基斯坦情报人员说,很多印度军人丢掉军装,化妆成老百姓逃过去的。”

  “走,过去看看。”

  几辆坦克行驶到了公路边,那里一溜停得整整齐齐的卡车,卡车车头全部向着西面,显然是在送补给品的途中,获知前方大败,士兵们直接掉下运送物资的车辆,步行逃回国去了。

  警戒部队迅速驾驶着步兵战车,四面散开,进行警戒。王镇北扶着炮塔跳到地面上。然后走到一辆卡车后面,一纵身爬了上去。

  里面整整齐齐堆放着板条箱,看文字,都是日本产的罐头。

  “国际援助来得挺快呀。让每个部队都派人来搬,别让老百姓抢先。对了,卡车留下,交给巴基斯坦第1师。”

  说着他跳下卡车。

  “这是什么烂部队?”

  “105边境辎重部队。前身是边境警察部队,属于内务部的部队序列。”

  “内务部队就这熊样?他们为什么不直接把卡车一起开回去?”

  “指挥员你大概不知道。根据印度军法,把车开回去属于临阵逃跑,要上军事法庭;丢下物资,可以解释成战斗失利后脱逃,还有可能得勋章。”

  “呵呵,就是他妈的体制问题。”

  王镇北的指挥坦克上,有人伸出头来:“旅长,有最新情报。”

  他匆匆赶回坦克,果然是正面敌情有了新的,重大的变化,原来预计敌人可能在48小时候后到达昌迪加尔,72小时候接近边境,但是跨越边境侦察的无人机在边界后15公里处,发现了正面疾驰而来的坦克踪影,也就是说,已经在不到20公里外了。

  “怎么来的这么快?”他自问道,原来的预计,已经把印度军队的能力满打满算了,没想到还是算错了;索性侦察得力,他还来得及调整部署。

  小型无人机拍摄的黑白图像不甚清晰,他放大图像倍率。那不是印度装甲兵使用的苏制坦克,从炮塔形状看,很像是一辆挑战者。他原以为敌人只有将郎钦藏布河下游的桥梁加固,才能运输这些重型坦克,没想到来得飞快。显然印度除了丢下辎重逃跑的部队,也有能够让人大吃一惊的王牌。他提醒自己,万万不要轻敌。

  “不知道来了多少?继续派出无人机侦察,告诉侦察部队,小心些,不要与敌人重装甲部队接触。保持距离为好。”

  背对着落日的余晖下,几辆502改型步兵战车,以及一辆在地盘上顶着长长导轨的无人机发射车,停在了边境西侧的高地上。

  步兵们并没有如同以往,迅速分成小分队,前出1公里左右侦察,他们熟练地将翼展近4米的无人机装到倾斜导轨上,然后发射升空。

  这些无人机可以低空飞行,以避开敌人的防空火力,当然这些无人机如果能交换一枚萨姆6这样的导弹,显然也是合算的。这些小型无人机与更小型的投掷式的小型无人机相比较,载荷稍大,具备较大的侦察半径和夜间侦察能力。可以大量地发射,密集侦察,即使不回收,也不会太心疼。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iqudu.com/49_49197/292575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