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雷霆反击 > 第二百三三章

第二百三三章


  585后来居上

  短短十分钟内,印度113坦克团就从一路追击的巨大胜势,陷入了三面受敌的凶险境。

  陷入苦战的印度团长,最先看出了苗头不对,他带领1个连从正面向99式坦克冲击,试图扭转这个局面,但是坐车被击中2发穿甲弹击穿引爆而阵亡。失去指挥后,整支部队完全失去了指挥,陷入各自为战。113团竟然被少得多的敌人围困住,没有一名连长能够掌握全局,而亚希尼则利用位置上的优势,俺不就本地行动,将其占据的地域压缩得越来越小。而整个战斗持续下来,印度方面没有观察到对方的任何一辆坦克被彻底击毁,这对于士气而言,是比指挥官阵亡更大的挫伤了。坦克兵在惶恐中产生的错觉,认为敌人的装甲是无法击穿的。一旦这种念头蔓延开来,他们的射击就会因为紧张而变得更加草率。

  每一次仓促地转向防御,都无可避免地将薄弱的一面向另一侧的敌人暴露出来。没有人能想出解决的办法,任何企图冲出去的行动,都因为缺少统一的指挥,而变成一场单打独斗,最终成为敌人优先射击的目标。在第2连的T84赶到后的短短5分钟内,印度坦克团中的4个连被歼灭过大半,剩下的收缩起来,陷入完全绝望的状态中。

  亚希尼钻出炮塔观察战场,他无法透过弥漫的浓烟和扬起的烟尘看清敌人还剩多少,不过从敌阵射出来的炮弹已经越来越稀疏了,他命令所有坦克不必继续逼近,而是停留在1800米外,他觉得应对对手的105毫米火炮,这个距离是合适的,尽管这样也会造成自己这边的炮弹常常打不穿对手,但是胜局已定,现在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存自己,他不想太过于冒险。

  整支印度坦克部队被正东方向的一列仍然在燃烧的火车阻挡住退路,而其余三个方向,都被敌人火力封死。唯一能想到的逃生方法,是弃车而逃。

  20分钟前,王镇北严令先头的侦察部队驶离公路,向战场急进。这支部队拼死赶到时,但是还是晚了一步,战斗已经大致接近尾声。亚希尼的营以4辆车轻伤的代价,轻点出45辆撤彻底被击毁的敌人坦克,他没工夫去管那些弃车而逃的人,早把林淮生的命令忘记了。

  指挥员根据新的指令,绕开这片战场,分兵穿插过铁路,一路警戒古杰兰瓦拉,另一路抢在亚希尼前面截住逃敌,这是机械化步兵擅长的作战模式。这支部队没有坦克,但是其装备的最新型WZ502型战车具备对抗坦克的能力,在战场可以应付的情况,比坦克多,算是多面手。

  至此,王镇北的部队终于超越了亚希尼,占据了比较突出的位置。他其实不理解,林淮生为什么要在自己前面安排这样一个货来开路,亚希尼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是在解决次要目标,而是在表现自己。现在,主动权到了王镇北的手上,林淮生已经重新作出决策,将这么能打的亚希尼营调动向东北,去切断查谟的来援兵力,而王的主力则继续向东,直接挑战正面的印度第9师。目前这个印度步兵师还散落在60公里长的防御地带上,空中侦察显示,还处于一片混乱的调动中,其磨磨蹭蹭的表现,可以与亚希尼以外的巴基斯坦部队相提并论。

  林淮生一直对军事冒险抱有独特的看法,这种看法在阿萨姆行动后转化为了一种理论。

  他认为出乎敌人预料的军事行动,可能轻易获得主动权,虽然也会给本方(尤其是巴基斯坦部队)造成一定的混乱,但是远小于给对方造成的,尽管训练不足的巴基斯坦部队无法执行突然下达的复杂指令,但是当面的印度部队在仓促应战时的表现必然更糟。公平的讲,敌人缺乏足够的侦察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出判断,这必然使得其统帅部连续地出错。这就是所谓“先下手为强”的,重要军事原则。

  他现在需要的,是将攻势继续下去,让敌人无从适应,一路败退下去,他希望延长印度人对自己主攻方向错误判断的时间。

  目前,只有一种情况可能威胁到林淮生的计划,就是敌人的空军对他的补给线的打击。作战行动前,他在后方秘密囤积了350万吨物资,比阿萨姆行动前少一半,目前大规模的空运和铁路运输正在展开,不再遮遮掩掩,而近2万辆卡组成的运输部队正在日以继夜的运作,将弹药和油料运送到杰纳布河以东的桥头堡;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这条运输线会沿着一系列新攻占的,沿公路的节点,一直延伸到边境,在夺取古杰兰瓦拉的机场后,补给线的压力可能会有所缓解。

  保障这条运输线的,是中巴空军的150架战斗机。在进攻的第一阶段,林淮生对空军提出的对地支援的要求很低,他只要求这支空军能充分地掌握制空权,当面印度空军可能调动的战机数目略多于这个数字,但是其中充斥着米格21和米格27这样实力不足的旧战机,甚至还有美洲虎和米格25这样超期服役的东西。

  梅内亚姆指挥部的紧急求救报告,如同雪片般飞来,不光来自旁遮普,实际上列城在内的整个达拉克地区,也在遭遇轰炸,任何一个疑神疑鬼的指挥官,都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判断出敌人的主攻方向,从阿萨姆战役起,中国军队就从来没有在一个方向进行过单独的攻势,他们总是想尽办法混乱印度指挥部的视线,给指挥官出难题。

  中将刚刚知道,敌人的装甲部队一举切断了古杰兰瓦拉以北的铁路,而拨给他只有2天,还没有捂热的113团,则陷入到了苦战中,目前其团部,突然间联系不到了。

  他原本以为以113团的兵力,足够沿着铁路扫荡,轻易将冒险东犯的敌人击退,但是这下子情况空前地不明朗起来。巴基斯坦这群乌合之众的的攻势怎么可能变得如此的凌厉?这还是不是一次旨在牵制自己在克什米尔调动的小规模行动?他目前只能作出谨慎的评估,在侦察手段提供充足的证据前,他拒绝去做最坏的猜测。不过无论如何,这条铁路必须先抢回来。否则他在高原上的几十万人,外加***堡的五万人的后勤供应,就会减少一半。而行动必须以侦察为依据,而有去无回的空中侦察是他最头大的事情,一上午陆军发射了大约二十架各型无人机,没有一架突破到指定侦察区域的。

  美国人的卫星确实拍到了敌人乱糟糟挤在河边,等着渡河的情况,美方人员照此研判,48小时内可能会有一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但是规模不大的军队(旅一级)进行长途奔袭,对古杰兰瓦拉形成威胁。按照之前的经验,这种规模的攻势,可以轻易打发回去才对,看来美国人不总是可靠,现在是时候再撒米格25出去兜一圈了。

  中将可以调动的这些超期服役的老爷机,几乎成为了敢死队。这是印度所剩不多的,可以凭借速度深入到敌人防空圈核心地带的飞机,虽然每一次突破,实际能够拍到的实际东西差强人意,但是好歹算是一手。

  这支部队每一次出击的损失率……简单说接近俄罗斯轮盘赌,并且几乎没有跳伞逃生的成功先例。

  印度3倍音速中队从阿萨姆败退后后,常驻昌迪加尔,这里可以兼顾从西至北的各个战区,每一个战区都需要他们经常出动,去执行非常严苛的任务。

  中队作战处排出的值班名单,如同执行枪决的时间表,飞行员每执行完10次任务,就会得到勇士勋章;而机械师如果能做到这些飞机10次妥善起飞并飞回来,也会得到一枚优秀服务勋章。

  机场上可以起飞的值班飞机只剩下了聊聊几架,尽管飞行员们都是自愿回到部队参与这场战争,但是残酷现实,还是难免让他们产生一种感觉,觉得国家对待自己如同消耗品。

  少校杰摩兰西坐在值班室,等待着任务下达,如果捱过这个小时,就会有下一组飞行员来接替,这是一个难熬的时刻。昨天在礼堂内,联队长亲自为该部队的6名米格25飞行员受勋,并提升军衔。杰摩兰西回到三倍音速中队后,军衔从10年前退役时的中尉,连续升了两级,已经与中队长平级了,这让他有很不好的预感,印度空军历来是一个要求回报的地方。

  中队长带着一脸麻木的表情,地走进值班室,腋下夹着任务简报。

  他站在地图前,避开了飞行员们的眼神,似乎心怀某种愧疚。他直接用红笔在地图上花了一条线,尽头在敌人渡河的区域,显然这将会是一次风险很大的任务。

  “老伙计们,情况紧急,敌人行动超过了预期,上级需要我们,对进犯的敌人的规模进行有效侦察,这次突入必须深入到能够触动他们防空网的地区,需要飞得低一些,以拍摄清晰的照片。”

  “飞的太低,就无法发挥速度上的优势。他们的防控阵地,反应时间很短。”

  “是的,必须依靠你们技巧和对国家的忠诚,来完成这次重要的侦察任务。”

  30分钟后,2架待命的米格25迅速起飞后,迅速向古杰兰瓦拉直插过去.其中一架将在那里转弯作为佯动,另一架则需要趁着敌人分散注意力的时候,快速从他们头上掠过,连续拍下照片。

  这支部队有针对中国战斗机拦截的训练,通过远程雷达以及地面指挥,他们可以在敌人靠近前,提前进行反制。一个跨音速的难看转弯,就可以甩掉大部分靠着加力,才能勉强凑近的敌人战机。不过对付埋伏着的地空导弹则较为困难,米格25的告警系统很难分辨威胁的种类,在不同情况下,她都只能发出同一种音频的刺耳警告声,而敌人从潜伏到开火的时间则很短。

  飞行员杰摩兰西在电台里与长机告别后,直接向西面穿插,在这支部队,长机通常执行吸引雷达的任务,深入侦察这样高危任务,则有僚机飞行员来完成,以确保部队可以延续下去。

  他飞跃边境之后,就获知胡萨布的歼10战斗机起飞,也是双机,正直撞过来。长机转弯后,对手果然作出相应的转弯后,躲在后面的杰摩兰西则通过俯冲加速,向低空飞去。

  今天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穿越并拍照,探测地面防空系统反应,也成为了任务选项。在光学侦察设备作用有限的情况下,让战机主动招惹地面防空系统开机,并通过敌人投入的防空部队的规模和种类,以此来反推地面部队的规模以及行军状态,成为了一个愚蠢但是有效方法。当然站在统帅部高度,这只是合理的战争行为,代价不过是一架本来就弃之不用的飞机,和一个预备役的老家伙而已。

  这架飞机没有携带任何的武器以及外部油箱,这是为了确保飞机飞临危险区域时,机内油料被足够地消耗掉,以此能获得更大的速度。

  战机穿越铁路时,少校在侦察设备表盘上打开了机体侧面以及下方的所有5部摄像设备,他本身的视野有限,但是可以看到附近冲天的浓烟,被迅速抛到了身后,也许简报中被击毁的油罐车还在燃烧。他略测过飞机,可以看到下方星星点点的火光,这大概是坦克残骸在燃烧。他在一路降低高度至5000米,期间将速度提升到1.5马赫以上,过载将他重重压在座位上,但是他仍然转头向下望去,以侦察敌人的规模,并及时通过电台告知后方。确认位置后,他将飞机改平,以增加光学侦察的范围,不过这也限制了他的视野。

  飞机通过5部角度各异的照相机携带的650毫米的镜头,可以在5000米高度,拍下一条15公里宽的地带,并提供极佳的图像。从这里通向杰纳布河边的条状区域内的敌人状况,是指挥部急于搞清楚状况的;如果有可能,他将在返航时,升高至22000米,利用两侧45°的斜置照相机,拍下敌人在更加广袤地区的调动,这取决于云层的情况,以及他能不能返航。

  586断绝退路

  “我看到了敌人行军纵队,在公路上。”

  飞行员大喊起来,从高速飞行的飞机上看,下面的敌人纵队一掠而过,不过看得出队形保持很好且机械化程度很高,与简报会议中看到的那些卫星照片上,挤在浮桥后面的部队好像不是一回事。他估计,这样的纵队必然会有防空武器掩护。

  雷达告警器响起后,杰摩兰西立即在空中进行S型路线飞行逃避,他不需要知道敌人雷达的精确位置,这样的动作就足可以减低敌人的中低空野战防空的拦截机会。这种战术是通过印度的铠甲S1以及道尔M1系统的模拟对抗,总结出来的方式。

  这种方式在原理上可以增加对方反制的时间,破坏敌人指挥员对雷达开机时机的把握;当然,如果你开着一架一转弯就掉速度的飞机,最好不要尝试这种办法。

  如果米格25高高在上的飞行,就无需面对这些讨厌的野战防空武器,不过飞行员面临两难的境地,如果飞得太高就无法清晰拍摄到地面上的对手装备,这是首要的问题。敌人展开行动后不久,三倍音速中队的米格25就飞临上空进行过侦察,可惜通过渡口时的高度与姿态不理想,没有完整地拍到敌人规模。

  第一轮反击本应来自于王镇北的野战防空系统,但是很可惜没有打响。地面上潜伏的红旗17提前知道敌人正在闯过来,但是留给地面反应的时间不够长,火控雷达照射到目标后,这架狡猾的米格25就开始变化路线,这使得大部分指挥员对敌机路线预判落空,而这些短射程的导弹不能应付太远太快的目标。

  敌机的超音速转弯,使得它迅速逃离了导弹射击包线,攻击只能落空。对于杰摩兰西这样老资格的飞行员来说,盲目地乱动,也比沿着预定航线一味加速躲避攻击,来的有效得多。如果敌人的导弹射程不足,即使勉强发射,也够不到自己。

  他的电子对抗系统默默地记录下地面雷达的数据。在地空对抗中,地面防空阵地开机而无法发射导弹的情况,可视作飞行员的一次压倒性胜利。

  一旦顺利返航,部队可以通过这些有用的数据,解读出地面的防空系统特点。如果只是一个旅级部队(印度指挥部研判的那样),那么其配属的防空部队的规模不会太大,装备局限在几种机动能力较强的野战防空系统中;包括短程导弹和自行高射炮系统。

  由于这些野战系统的供电能力薄弱,其雷达的发现距离也相当有限,自然摆脱起来也不困难。杰摩兰西从告警器的反应,以及自己摆脱的时间上可以大致确认,刚才在下面蠢蠢欲动的东西,应该就是类似道尔M1的系统,现在早就被甩到几十公里外了。它们是直升机与攻击机的克星,不过自己不在他们通常的打击范围内。

  电台提醒他,对手的歼10战斗机又转回来了,而且正在进行加速,预计加速不会持续太久。

  他小心翼翼地留心着侧面,继续向西北面飞行。他暂时不能太过靠近歼10,也不能直接掉头向着真正想去的方位。他计划在曲折的转弯后,悄悄捱近目标区域(浮桥以东几十公里地区),然后虚晃一枪展开冲刺。

  如果路线不太周折,1分钟内,他就可以飞到指挥部要求的敌人渡河地区拍照。但是他深知其中的利害,越深入敌人纵深地带,他们的防空武器约齐备。盲目的笔直加速飞行,很容易闯进那些隐藏阵地的射击包线中央,有经验的敌人可以等着自己进入导弹射程一半以内,才开机跟踪,他需要通过多变得路线破坏敌人预判,让导弹指挥官无所适从。在阿萨姆,在阿克赛钦,三倍音速中队就是这么干的,在牺牲了17名飞行员之后,战术开始变得相当完整。

  萨米坐在指挥机内,建议跟踪目标的2架歼10战斗机放弃追击,因为注定没有太好的机会。然后他再次建议,让“高速战斗机”向北方多绕些,借助那里敌人的雷达视线死角,偷偷进入战场为好。

  他知道真正的机会来自于这两架“高速拦截分队”的苏35战机,他们可能在敌人不太注意的情况下,截断米格25的退路。中国人在对付米格25这种老爷二代机的方面有一些软肋,作为一种解决方案,他们购买了不开加力,也能勉强维持略超过一倍音速飞行的苏35,来执行拦截米格25的任务,但是对手这个中队的别名是“三倍音速中队”,所以事情还是有一番周折。

  当然,他也知道这架米格25今天多半是有来无回,因为中国人并不是只有一手准备,即使苏3无法抢到射击机会,也会按照既定计划,将其往地空导弹阵地方向赶,但是他个人不希望目标折在红旗导弹上,所以他在一分钟内,想出了一个相当严谨的阴险的计划。他知道敌人做无头苍蝇状乱飞,只是一个假象,那名飞行员必定是个老家伙,很善于隐藏目的地;不过在大规模地面战开始后出动的印度侦察机和无人机,无一例外都是想搞清楚地上部队的规模,所以最终他会回到渡口,来偷看两岸的部队,这一点萨米很有把握。

  唯一的麻烦是指挥上遗留的小问题,原则上他作为少将,在指挥机上可以指挥空域中所有战机,但是实际情况是,他还是得通过地面指挥部的宋宁,在电台里用中文重复一遍自己的指令,才能指挥得动中国飞机,这使得指挥变得有一些拖沓。他早就想撂挑子去开战斗机,但是此刻他还是很有兴趣了解一下苏35的持续音速转弯能力。

  “少将,我发现你的调动有问题,我们的截击机正在远离敌机。”

  地面上宋宁说道。

  “别担心,敌人无非是想看看地面部队的规模,所以无论怎么乱窜,最后会回到正轨上的。”

  “最好那样,至少那里还有地空导弹可以收拾它。找个混蛋飞过了整个集团军,最好不要留活口。”

  “两三分钟内,我保证你可以看到它完蛋。”

  查谟的印度北方集群指挥部内,梅内亚姆将军正焦躁地等待着侦察结果。他已经通过电台获知了一些琐碎的敌情,包括敌人并没有出动集团军层级的中程防空导弹。这是飞行员通过电台,气喘吁吁传递回来的宝贵消息。他不可能知道,由于渡河行动的一团糟,原计划过河的红旗16部队被调整到了后面,现在整个已经过河的突击集团中,只有6辆可以独立作战的红旗17,以及7辆没有指挥车协同行动的25毫米自行高射炮。这些武器散步开来,连最基本的野战防空体系都无法构成。红旗17发射的薄弱雷达波,客观上给印度飞行员一种敌人不够强的错觉。

  如果飞机能够返航,那么梅内亚姆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不是很快,他得花时间等待胶片冲洗这样的步骤;没有数字化的设备,没有即时的数据链通讯,这种老古董确实就是这么低效率工作的。

  刘兆林大费周章地从北面包抄到敌北面,期待截断它的退路,包抄动作很快完成了,如萨米预料的那样,敌机以1.5马赫高速朝着杰纳布河上的浮桥冲过去了,他知道20秒内,***堡的敌人雷达就会看到自己,现在是提升速度与对手一搏的时候了。

  电子对抗系统显示,苏35双机编队已经被敌人的远程警戒雷达发现,高原上的紫菀30系统的火控雷达,也试图跟踪自己,但是距离太大没有成功。刘兆林将节流阀推到最大,在迅猛的爬升中积聚速度,那只无头苍蝇还在己方的整支地面部队头上乱窜,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在杰赫勒姆大坝上空,2架苏35分道扬镳,刘兆林根据指挥机指示的路线,直接向西南方向的敌机插过去,僚机则继续向东,完成一个更大的包抄动作,试图设立第二道防线。刘兆林发现,萨米的指挥风格确实与宋宁不同,他不是简单划定最近的直线那么的直截了当,他的计划比较留有余地而且毒辣。

  红旗16导弹的雷达持续照射到米格25的时刻,少校迅速地做出了回转动作,这个动作无法摆脱那部强大的雷达,但是可以尽可能地远离射击包线,他不确定盯住自己的是那种导弹,最坏的可能性是射程较远的红旗9。

  两枚导弹拔地而起,向他紧追过来。导弹升空到4500米时,地面指挥官看到并提醒他导弹的位置,随后又提醒他,另有2架飞机出现在了较远的空域,暂时并不构成什么威胁,但是可能威胁到他的退路。

  杰摩兰西努力维持转弯,并不时向后方看,巨大的过载和狭窄的视野,使得他费劲心里也看不到什么。

  指挥部给出的方位信息,以及导弹速度读数表明,自己有很大机会逃脱。他看不到高度已经超过自己的2枚导弹,但是他看到了地面有零星的火光飞向自己,显然是近程的防空导弹也在向自己开火。他索性拼死加速,以求死里逃生。

  3倍音速中队重新成立以来,已经有17人阵亡,每一名飞行员在阵亡前的平均起飞次数,截止今天是10.1次,明天或许就会跌到1位数。这个志愿兵飞行分队的军衔提升速度,大概已经打破了世界纪录。不过少校知道,这些身外之物,总有一天是要偿还给国家的。

  少校看着抖动的马赫表向1.7以上爬动,理智告诉他,不要做任何有害的机动,来破坏速度提升。

  机舱内的增压设备也许出现了故障,他感觉到耳膜生疼,完全听不清地面的指令,无从知道那两架敌机的大致位置。巨大的震动使得飞机变得非常难以控制。随即他开始眼花起来,他的这把老骨头,已经和这架飞机一样,不适合进行这样的超音速飞行了;现在少校只能低头,通过基本仪表确定飞机所处的状态。

  滚烫的飞机在音障中长时间飞行,它在空中形成了一道巨大的冷凝云层,如同一堵墙。刘兆林在很远的距离上就看到了这道不断延伸,远离自己而去的白色云雾,他还看到了红旗16导弹,在了目标后方1公里处,成为了强弩之末,掉落了下去。地面雷达给出的敌人的速度读数,截止目前是2.0,大约是自己的一倍。

  紧赶慢赶,他还是没有赶上最佳的射击机会,红旗16提前动手,破坏了自己的机会。他还剩下一个从敌人后方12公里区域发射导弹的机会,不过十分的勉强。不过自己的僚机正在东面,占领了一个绝佳的位置,他索性不开火了,把机会让给别人。

  梅内亚姆叉手站在众将领前面,他背后的显示器上,连续移动的蓝点正在向东移动,显示器上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圆,那是已经暴露位置的敌人导弹阵地的参考攻击范围,看上去它们都无法拦住这架强悍的飞机。

  但是在最后关头,米格25的信号突然消失了,最近的部署在锡亚尔科特的三坐标雷达,看到了它变成了几块,迅速地减速并降低了高度,最后看不到了。

  “将军,已经确定了在古杰兰瓦拉以北破坏我们铁路的敌军,是敌人第1装甲师的直属营。”有人进来汇报,打破了沉闷的僵局。

  “只有一个营?确认了吗?”

  “已经确认了,电子侦察部队监听到了巴基斯坦的T84坦克通讯,另外还监听到了其指挥官使用乌尔都语。”

  “就是说,暂时没有发现中国军队参与到旁遮普的行动?”将军追问道。

  “截止目前为止,没有监听到这方面信息。情报局已经确定敌人这次行动的代号叫做眼镜蛇,指挥官是陆军中将哈马兰,战役目的是恢复领土,投入兵力为7个师,其中有2个装甲师,还不知道他们会在哪里停下来步。”

  “真的是哈马兰这个手下败将?”梅内亚姆有些不敢相信,看来自己在国防部长面前拍胸脯保证,在这一带不会有大规模战役的话,还是很靠谱的,但是敌人怎么一下子厉害起来了?

  “敌人的进攻很隐蔽,隐藏了不少番号,怎么看都不像是他们的风格。至少有中国军人参与了指挥?”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iqudu.com/49_49197/292574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