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雷霆反击 > 第二百二二章

第二百二二章


  561轻型榴弹炮

  “从这里到阿姆利则,敌人没有任何一支装甲部队。而我们有两千余辆装甲车辆(主要是巴基斯坦部队),想想看,在敌人的鼻子底下集结起这么大一支兵力,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

  林淮生得意说道,他自经历了阿萨姆一战,俨然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自信;至少口头上,已经不怎么把敌人放在眼里。

  当然这支账面上兵力,其实并没有集结完成,其中的大部分巴基斯坦部队,以及拥有2万5千辆卡车的运输部队,目前大多还蒙在鼓里,虽然已经开拔,但是并不知道将要向哪里攻击;为了防止敌人发现意图,这部分兵力只能投入到战役第二阶段。这样的战前动员,虽然违反军事原则,但是纵观印度军队到目前为止的指挥调度能力,似乎完全可以赌一下。

  “老林啊,我总觉得敌人不会一无察觉的,虽然我们藏在地下,但是不可能一点迹象都不漏的,”周耀华说道,“敌人在阿萨姆吃了声东击西的亏,难道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尤其帕斯阿德复出这件事本身,说明敌人的战略将有所调整。”

  “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点,上过第一次当的人,很容易会上第二次。他们的问题在于其对1962年失败的恐惧,而所有的战略都围绕这种恐惧;帕斯阿德的军事策略当然也谈不上积极。”

  “你这种说法还真新鲜,我只听说睿智的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帕斯阿德是一个敬小慎微的人,这种人的弱点是缺乏想象力,他总是不断地揣摩我们的意图,但是出于其性格,他不容易想到你制定的计划如此野心勃勃。梅内亚姆也是一样,一心只想进行消极的防御。”

  “但愿敌人真的能够被骗的晕头转向。”周耀华苦笑道,计划当然是他制定的,但是他希望的兵力,不是由士气低落的巴基斯坦军队组成的。

  “欺骗敌人这件事就交给情报部门好了,美国的卫星能看到一些东西,同时也会看到假的,最后他们发现除了模棱两可的结论,无法得到精确的结论;相信我,徐景哲干这种事情是有一套的。”

  “不知道攻击发起时间会定在那一天?”

  “最好是明天,保密这种事毕竟不可靠,敌人也不会一直糊涂下去。”

  印度北方军区最高指挥官梅内亚姆中将的座机,终于抵达查漠以北9公里的纳格罗达。这座军事重镇一直都是其麾下最庞大的16集团军的指挥部所在;梅内亚姆一直是一名奉行狡兔三窟的指挥官,由于他的常年经营,其辖下的所有集团军军部和主力师师部,都深入地下,且通讯设施良好,可以充当最高司令部。

  攻击***堡的战役进行时,他就曾经亲子莅临此地,指挥190公里外的部队作战。当然那些指责其总是距离战场太远的闲话,一直没有间断过。他知道现代制导武器的纵深打击能力,也知道中共利用空军斩首战不是说说而已。对那些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傻瓜的凭空责难,他根本就充耳不闻。

  第16集团军一直以来都是北方司令部的核心力量,也是从帕斯阿德到梅内亚姆一脉相承的积极防御策略的终极预备队,战争打了大半年,这支部队稳步扩充到了近十一万人,但是下辖的部队,大部分缩在后面,小部分在一些相对安静的战线上与敌人对峙,至今还没有干过一次大仗,该部队是印度陆军中少数,始终保持奇装满员状态的部队。

  这会儿第16集团军最高指挥官奥林德中将正一脸不服地站在梅内亚姆身后,对于总司令始终不让他的部队前出斯利那架,去支援列城感到不满。

  “我看了参谋部的报告,说是中国军队又使用了新的火炮?”梅内亚姆拿着一张卫星照片问道,这是美国卫星刚刚拍到的火炮阵地,新式的火炮看上去很单薄,除了炮管较粗,各方面不如122毫米榴弹炮敦实,甚至连炮盾都省略了。

  “是的,39倍的155火炮。他们自己吹嘘可以媲美我们的M777型榴弹炮,不过前线单位观察到,他们的重型直升机无法直接吊运这些武器,只能通过分解的方式运输,准备时间很长,很可能需要一架直升机先调运一台悬臂起重设备,才能完成组装,与我们的炮兵反应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奥林德很不屑第说道。

  “一旦跨过列城,他们面临战场的海拔会减低不少,到时候运输就会容易些。”

  “不过,那时候我们应该已经重新夺回制空权了,当然我很乐意现在就北上阻止他们染指列城。”

  “老弟,别太乐观,国防部和空军的保证多数时候是不能兑现的。对了,他们还出动了新迫击炮?”

  “82毫米速射型,前线遭遇了该武器的急促射击,但是还没有看到具体的外形,可能使用了越野车底盘,也可能是牵引型的,总之反击速度快过任何其他火器。”

  “其他火力配置呢?”

  “老样子,在中等射程时使用无后坐力炮和120毫米火箭筒,有时候从山后面打107火箭弹,不过这种武器最近很少出现,也许他们的弹药补充有压力。敌人很会利用高程上的优势。总的来说,我们的部队在射程上吃着亏。”

  “诸位,我在这里必须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没有把握可以不回答。”梅内亚姆突然严肃发问起来。

  “我想知道的是,他们是不是真的想从列城找突破口。”司令官背着手转过身来,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想其目的是从列城出发打通卡吉尔,切断我们在锡亚琴冰川的部队,解除我们对其陆上交通线的威胁。如果他们明年打算增兵巴基斯坦,继而夺取***堡,就需要更多的陆上通道,这不失为稳妥的办法。”奥林德当仁不让地抢着说道。

  “你真的认为时至今日,中国人还会进行这么稳妥的攻势?他们会去争夺***堡?”梅内亚姆问道,他心里倒是很希望这种假设成真,那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等待新部队训练完成。

  “这里是世界屋脊,除非他们过分小看我们导致犯浑,否则还能怎么样?”

  “我在新德里的时候,那里的气氛可不太一样。不少人认为敌人会有一支奇兵。斯潘加甚至认为敌人会从我们背后,具体就是阿姆利泽附近的平坦地区,发起一次直接威胁新德里的攻势。”

  “呵呵,我认识斯潘加不少年头了,他一直就是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白痴,对于这个人,我不想做过多的评价。”奥林德冷冷说道,就好像那个人完全不值得讨论一样。

  “嗯,帕斯阿德上将也倾向于你我的判断,我刚刚与他通了电话。他认为如果敌人要进攻新德里,也可能是从北阿坎德邦,而非旁遮普,敌人如果想在卫星的眼皮底下集结起一支大军,是不可能的。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是从列城发起攻势,还是从萨特累季河展开行动。中国人声东击西的战术,我们必须有所防范。”

  最终梅内亚姆将讨论的范围锁定在了自己防区的两个方向上,显得有些自欺欺人。他不知道巴基斯坦在胡萨布有巨大的,可以避开卫星的地下设施,也不愿意去想这种可能性。

  “司令官。我们最近损失了很多架侦察机,很难再深入较为纵深地区侦察了。从无线电侦察看,中国人在整个宽广正面集中了至少11个步兵旅,兵力部署很平均,看不出重点。”

  “他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无线电侦察,制造是一些假象。我希望用一支敌人没有注意到的兵力,在崎岖漫长的战线中部,进行一次正面几公里的突然进攻,试探一下敌人的部署和虚实。”

  “太好了,我的部队一直在战线中部与敌人对峙,随时可以出击。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出击。”

  “地点我已经选好了,你们来看。”梅内亚姆说着在地图上弯弯曲曲的战线中部,指了一个地方。所有的将领都围拢过来。

  他选定的地点,就在般公湖以南的叠木锉克地区,这里是1962年的交战地区,不过本次战争中,中国军队在这里一直还没有发起进攻,只是在一些高地上建立了观察哨,并发起了一些炮战,目前双方还大致维持着旧的边境。但是,梅内亚姆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些过于安静的地区。

  “这里?”奥林德有些按捺不住兴奋,如果突破这里,实际上就杀到中国境内的阿里地区了。

  “太好了,我的库马昂联队第1营在这里,后方配属的是锡克联队荣誉第4营,营部距离一线敌占高地大约1.5公里,敌人高地标高;这可是中国人最害怕的部队,而且士气高昂,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我就是想用你的这只铁拳,去痛殴敌人的疑阵,看看他们在这一带后面都藏了些什么勾当。”

  “什么时候发起攻击?”

  “敌人的耳目无处不在,所以任何行动一旦决定就不能拖,我决定在10个小时后,也就是早上8点,发起攻击,部队需要提前行动,趁着夜色潜伏到敌人阵地前。”

  “这样的气候下凌晨出动,难免会有冻伤,不过只要有强有力的火力支援,和空中掩护,夺下这里的几处制高点问题不大。可惜我的炮兵部队太靠后,还来不及调动上去。”

  “空中掩护和火力支援交给我,我来给敌人一个惊喜。”梅内亚姆从容而又略带神秘地说道。

  军事会议后的第7个小时,凌晨5点。山区的大雪此时刚刚停止,16架隆隆飞行的支奴干直升机,其中12架下方悬挂着榴弹炮,借着东面暗淡的晨光,在拉达克山区中部偷偷飞行。它们没有径直飞向北方的列城方向,而是沿着山势,向东飞去。它们的目的地是深藏山后的阵地,一旦部署完毕,面对中国军队在这一带的迫击炮和107毫米火箭炮,这些火力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印度陆军第25步兵师已经提前做好了发起攻击的准备,我个营的兵力趁夜已经偷偷越过河谷,躲到了山脊上敌人制高点下方雪地里,第三个作为支援的营也运动到了山谷西面。而中国军队兵力能够观察到的,大约只有2个连,分散在山脊观察哨附近,山后面是什么,印度将领们很想知道。

  担任主攻的锡克联队荣誉第4营,算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在1962年战争的最后阶段,正当所有溃退中的印度部队都被中国军队的突然撤退,搞糊涂的时候,刚刚投入作战的第4营,最先挺近,恢复了阿克赛钦以南的旧阵地,虽然整个作战都没有交火,只捡到了中国军队丢弃的一些坛坛罐罐,但是急于收拾民心士气的尼赫鲁政府,却急不可耐第为其颁发了荣誉称号;在之后的印巴战争中,该部队又有抢眼表现,号称击毁了20辆敌人坦克;反倒是本次大规模作战至今,这支心高气傲的部队,还没有任何的建树。该部队常年部署在北方地带,经历过较为严格的寒区作战训练,这是奥林德敢于将其投入夜间潜伏的原因,如果不是等待黎明好运送炮兵,完全可以在夜间就发起攻击。

  早上8点,第一发炮弹准时落到了指定的高地附近,距离埋伏的锡克联队散兵线大约一百米。制高点上的中国军队似乎早有预案,立即放弃了山脊阵地开始向反斜面转移。随即经过修正的炮弹接二连三地落到了制高点上。炮火停歇下来,躲藏在雪地里的600名印度士兵,从雪中爬起来,呐喊着向标高3300米的制高点发起攻击。他们的隐藏十分成功,几乎与炮击后,重新进入阵地的中国军队同时到达制高点附近。但是仍然晚了一步,错愕中的中国军队没料到敌人这么近了,立即展开反击,同时向后方发报:遭遇印度部队突然猛攻,显然不是正面的那支敌军。印度军队突然从对面山上发射反坦克导弹,准确击毁了2座机枪掩体,但是中国军队从斜面上搬运上来了14.5毫米机枪,很快就将对面的火力压制下去,但是机枪射界无法压制从下面一波波冲上来的印度兵。这些印度兵一个个身高马大,蓄着大胡子,勇敢程度更是远远高过一般印度兵。

  562新式炮战

  叠木错克战线上的中国军队确实遭遇了错愕的一击,没有谁会预料到敌人会展开反击;中国军队中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梅内亚姆是靠拍马屁当上司令官的,是印度陆军里最胆小如鼠的将领,即使是解放军的基层军官也常常取笑印度中将呆板消极的战术。

  此刻,制高点后面抵近的中国部队有一个旅以上的兵力,叠木错克地区的正面,本身也是中国军队的进攻出发阵地之一,只是一直处于隐蔽状态;上级决定暂时只能以不被敌人卫星侦察到为最高原则,投入有限兵力作战,看看敌人意图如何。

  敌情立即就到达了徐景哲手里,从监听到的呼叫表明,敌人投入了至少一个团又一个营的兵力,部队为第25和39步兵师以下的2个锡克营和一个库马昂营,支援火力十分强大,似乎在后方还有一个榴弹炮炮兵营,这样的火力使得他们在几公里宽的正面轻易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印度攻击动作如此坚决,中方一时也不知道梅内亚姆去了一趟新德里,吃错了什么药,就有了与之前判若两人的巨大变化。从快速反应的能力上看,敌人一直具备在一个方面上发动有模有样攻击的能力。另外,由于敌人投入的炮兵阵地位置巧妙,其弹道较为平直,又为高山遮挡,中方的炮兵雷达较为靠后,无法确定其位置。上级期待立即依靠空军将入侵的敌军击退,同时搜索其炮兵阵地位置。

  值班中的中国空军的歼16型战斗机立即从日喀则起飞出动,去执行这项没有具体预案的临时任务,由于命令仓促飞机只挂载携带了非制导的250公斤炸弹与空对空武器。

  郑辉与机架僚机紧急升空后,第一波在更加仓促情况下,展开攻击的歼10飞机,已经投弹完毕返航;指挥机通过其了解到,敌人的突击部队已经到了非常靠近防线的位置,投弹变得非常困难。随机提醒靠近的空军战机,投弹必须谨慎,不要勉强为之。

  郑辉赶到战区,无法立即投入战斗,他只能擦着山脊飞过,对目标进行目视观察。只看到西面山坡上,大片的敌人正在踏雪冲锋,人数大约有1千人,队形很分散,并且前锋已经与山脊上的中国军队处于短兵相接的状态,实际上其中有一部分已经冲上了山顶,中国守军投出的指示目标用的绿色烟雾弹,就在山顶附近。郑辉甚至看到了一面红色底子的印度军旗在制高点下方100米处乱舞,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印度军旗。确实给了他一种投鼠忌器的感觉。

  与指挥机迅速协调后,他做出了决定,向距离制高点较远的敌人第二梯队和支援火力进行一次水平投弹,给敌人来一个釜底抽薪,随后再带编队搜索敌人炮兵,靠近战线的敌人他实在无能为力。目前指挥机大致可以确定火炮所处的方位,但是需要在这个方向上,仔细找一找。

  印度库马昂联队第1营正在山谷底部集结,准备投入战斗。该部队的一部分在阿萨姆吃过亏,所以没有锡克部队这么求战心切,只是躲在后面,希望置身战事之外。不过有的时候,越是避开战场,反而越不安全,他们在阿萨姆并没有获得过这样的教训,所以马上就要补这一课了。3架中国飞机从制高点上飞过第2次,仍然没有向山顶开火,在遥远的区域转弯后,向山谷扑过来。

  库马昂营的临时营部,由一堆散乱的吉普车和伪装网草草遮蔽的通讯车辆组成,他们通讯连和迫击炮连部署的与营部也非常靠近。军官们正稀稀拉拉站在山下,用望远镜仰望友邻攻击,不时交头接耳,报以赞叹,这里是敌人迫击炮都不容易打到的地方,自然使得他们觉得比较安心。

  歼16的武器控制员很容易就找能通过斜视的吊舱视野,在几堆敌人中,找到投弹的大致位置,他在显示器上用准星标识了目标,并持续对该地点进行距离,几秒钟后火控完成了自动跟踪。现在十字准星自动对准了敌人的指挥部。

  与此同时,郑辉的HUD上出现了一个相应的方位引导标记。他在一个巨大的转弯后完成了第三次接敌,这次他决心真的将弹药投下去。后座飞行员选中了所有6颗250公斤炸弹,所以他要操心的只是降低速度和高度,使得飞机能够对应火控计算的投弹窗口飞到指定区域,这种投弹方式很简单,前座飞行员甚至无需看到目标,他只需要对准目标指引,尽量保持平飞,看着准星消失在HUD下方,然后按下投弹按钮;投弹时机由计算机对后座飞行员始终进行的测距数据以及飞机地速解算而得到。

  6枚炸弹根据武器控制员的意图,以不同的时间间隔落下,以增加轰炸面积。可以看到的,都是些完全暴露的软目标,且部署分散,这种粗放的投弹方式不可能精确击中每一个目标,也不会什么也炸不到。

  编队中的另两架飞机,则试图对山坡上的另外几股进行中的敌人进行轰炸,那面显眼的军旗,成为了其中一架飞机攻击的目标。

  郑辉保持平飞的时候,忍不住转过头看了一眼一侧高地的争夺战,他不知道敌人为什么会突然在没有空中掩护的地区发动进攻,但是那群敌人的气势确实不同凡响。可以看到已经有人跃进了中国军队在制高点上的简易工事内,看来高地易手很难避免。

  高地上作战的是中国边防部队一部,与换防的一个步兵连。他们确实没有预料到敌人会在这么寒冷的寒夜偷偷接近山脊,也不知道潜伏了多久,在一般的经验里,印度士兵总是不那么耐寒,也不那么勇敢的。

  制高点上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止,部队一直在呼叫火力支援,也投出了一些烟雾弹,为空军指引目标,但是空军不敢轰炸这些地区,印度人呐喊着拼死像冲上来。

  一名刚刚入伍满一年的上等兵,藏在在掩体后面,耐心等待着闹哄哄的敌人靠近,一名不可一世的印度兵高唱着战歌带头,带头冲进战壕。中国士兵操作一挺95式轻机枪,向蜂拥爬上来的大约一个班的敌人扫射。对他而言,居高临下的优势已经没有了,唯一的优势是那些登上制高点的敌人,显得勇猛过头而有些迟钝。受到了这样一轮突然射击,敌人的尸体和中弹受伤人员,接连滚落到了战壕内,中国士兵的75发弹鼓刚好打空。

  战壕外第二批敌人的喊叫声就在很近的地方,上等兵没时间换弹鼓,只能抓起火箭筒挺身而起,在互相可以对视距离内,对着第二波爬上来的大胡子兵发射了火箭弹,将最近的一堆敌人炸死,横飞的破片打伤了他自己的肩头,他顾不上包扎,而是迅速蹲下,然后按照记忆中敌人的位置,向斜面扔出几颗手榴弹,以求阻止住敌人。

  地动山摇的巨大的爆炸从下方传来,动静比手榴弹厉害得多。他很高兴,那几架犹豫不决的飞机终于开始投弹了。敌人的冲锋为之一停。上等兵从制高点上探出头去,发现炸点稍微靠后,成片的印度兵都趴在雪地里躲避,他抓住机会为轻机枪换一个弹鼓,继续投入作战。

  大部分士兵第一次作战不会如此勇猛,不过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惦记着打退敌人后好去收集一些战利品;士兵中间一直以来,都以廓尔喀雇佣军的狗腿大刀为最好的纪念品,实际上,他也不知道今天打上的这支敌人是不是传说中的廓尔喀人。

  郑晖的投弹,将下方敌人营指挥部彻底笼罩住,尽管有一门20毫米炮一直在向他射击,但是没有伤极分毫。现在他的第二项任务是搜索敌人的炮兵,将位置信息传送给指挥机。他回头看了一眼下面山谷里的一片火海,转而向西飞行。西南的敌人雷达,一直在密集扫描他的座机,但是始终没有完成跟踪,这里的高山地带确实给双方的空地武器瞄准,都带来了很多变数,印度人的S300被部署在了嫩贡山以西,大部分时候都只能起保卫斯利那加的作用。

  编队中的2号战机负责对地面的搜索,而郑晖留在较高的空域警戒前方,他的编队即将进入一段本方预警指挥机视线上的死角,所以编队必须自行分配各自的警戒范围,好在双座的歼16战斗轰炸机编队内有6双眼睛,可以从容盯着自正西至东南的大约150°的范围。

  雷达迅速就捕获了空中目标。那是一串很扫描到的低速度目标,特征异常反常,从山口一晃而过不见了,凭借经验郑辉猜到了那是敌人的直升机。他决定暂时与搜索地面的编队分开,绕过去分辨一下目标。

  他在电台里呼叫了指挥机发出请求,同时解散编队向南侧滑过去。他预料敌人如果探测到自己的雷达,也许会降低高度利用山势躲藏,或者利用悬停躲避雷达的对空模式,这是直升机在山地间对抗喷气机的一点点优势,但是自己也可以用肉眼发现目标。他在数据链上随时监视着编队内另外2架战机的搜索,暂时没有结果。在这样支离破碎的山地地区,对于攻守双方而言,都是相当费周折的。

  后座的武器控制员一直在抬头眺望远方,降雪以后,对于目视搜索而言多少有一点优势。如果敌人在白色背景下运动的话,容易在更远的距离上被发现。果然,他看到了前方有什么东西一动,与以往的目标特征不同,并不是高速移动的点目标,而是低速移动的线目标。薄云迅速挡住了视线,他凝神静气等了一会儿,待飞机钻出云层,继续向10点钟方向眺望。那是一架偷偷摸摸想蒙混过关的直升机,下面还吊着一门大炮。

  空军情报部门直到2个星期前,才将支奴干直升机合并进了本战区可能出现的敌人武器目录中,之前只知道该武器刚刚成军,属于一个新的第205中队,并没有进入北方军区的序列。

  “你看到什么了吗?”郑晖问道,“我可以马上转过去。”

  “等会儿……它还吊着一门炮。我看不止一架,也许有一个连?”

  郑辉知道自己又要走运了,不过暂时还得耐住性子,看清楚有几架并制定袭击方案。实际上他靠近前沿后,敌人的炮击就停止了,似乎有所调动。想来敌人炮兵诡异出现的谜团已经解开了,他们是利用这些重型直升机来转移这些炮兵的。他很确信敌人已经看到了自己,战斗机在蓝天背景下的冷凝尾迹,不似直升机那么容易藏起来,现在他得假装自己没有发现敌机,然后换一个位置发起打击。自从一举击落4架米格21以后,他对空战的理解就与其他人不太一样,他更倾向于在优势明显时,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如果出手仓促,敌人的编队一旦分散,向几个方向逃跑,对于歼敌显然是不利的。

  最终可以确认,一共有3架支奴干直升机带着2门炮果然企图穿越这里,并没有一个连的规模,印度直升机降低高度,试图偷偷从海拔2100米的山谷混过去。其中2架吊着榴弹炮,另一架也许装载着弹药,在东方初升旭日的照耀下,它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影子,这是他们隐蔽的最大威胁。

  郑辉转弯躲进了敌人看不到的山后面。胆战心惊的印度飞行员这才开始提速,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他们无法带着载荷悬停,即使低速飞行,也很难控制直升机的稳定。当然他们并不知道郑辉已经看到了他们,如果知道此刻应该立即分散开来,争取三分之一的生存机会。

  印度M777榴弹炮部队,正在按照梅内亚姆参谋部的精密计划,分散部署。自从他有了这么一套,成熟的垂直机动能力,总期待着有机会能放手试用一下;对于梅内亚姆而言,这次试探性的局部突破,很大一部分目的就是演练新的高技术打法,以备将来与中国在高山地带做长期争夺。不过M777的射程并不突出,并且攻击目标标高很大,这使得要在中国眼皮底下,完成类似利用直升机打了就跑的战术,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iqudu.com/49_49197/292573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