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雷霆反击 > 第一百三四章

第一百三四章


  362进退两难

  “方位150,敌机2架继续接近。”

  少将在电台里提醒道,他倒是比萨米着急得多,因为敌机依仗着速度和高度,如果发射R77导弹,可以比萨米多出2倍的射程。常识上,他应该将萨米撤回来,因为远道而来的米格29停留不了多久一定会原路返航,届时再行追击比较保险,不过此刻舍姆西跑道上的歼轰7正准备起飞,战术上很需要有人能在那里抵挡一阵子。

  “苏30机群在哪儿,我怎么看不到?”萨米追问道。

  “暂时只获得了焦耳布特机场有2个批次苏30起飞的信息,属于老鹰中队,我们的雷达还没有捕捉到。”

  少将回应道,他说的都是事实。

  失去了苏莱曼山区的制高点后,巴基斯坦的远程雷达失去了最好的立足点,查拉比的特种部队在8、9月间成功破坏了中部地区的大量中巴远程雷达,现在中巴联军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进行很原始的预警。例如派遣特工坐等在印度机场边上,收集从机场的起飞信息,然后再经由海事电话传递信息到三军情报部门,训练有素的特工可以记录下起飞飞机种类和架次等信息;对于短航程的战机,参谋部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用一把尺在地图上分析出它们可能的去向,不过对于航程惊人的苏30战机则没有什么效果。少将其实也没有把握断言苏30会飞到那里,zdk-03的预警能力只能监视到纳尔河以东不太远的区域,而印军对***堡的地面总攻已经于4个小时前展开,老鹰中队的苏30也很可能会飞向北面。

  “不过你不能大意,老鹰中队总是神出鬼没的。他们可能会接着苏莱曼山脉隐藏真正的动向。”

  “老鹰中队?”萨米冷笑了一声,“但愿不会是那架302。”

  一直沉默收听的宋宁觉得很奇怪,萨米对近在咫尺的米格29倒是不怎么担心,考虑的却是千里之外的某个对手,他本人与老鹰也交手过几次,除了勇猛敢于近战之外,倒是并未发现这个中队较之其他印度中队有什么更特殊的地方。宋宁更怵的实际上是几十公里外的S300导弹阵地。

  宋宁其实并不知道上校的心思,那架苏30MKI,确实有让他耿耿于怀的道理。他们第一次遭遇时,老头子的魔术导弹突发制冷故障,导致那架敌机从他手心里侥幸逃脱。第二次遭遇是中巴边境的追击战中,当时这架苏30穿越边境,试图射杀已经跳伞的萨米。时隔2个月,那时的老鹰302已经具备了骇人的作战技巧,并且对方显然也靠着直觉认出了上校(上校当时并没有驾驶黑蜘蛛的101号战机,而是另一批次的雷电),如果最终的命运一定会让萨米与这个冤家有一个了解,他希望不是今天,因为今天他需要片刻的喘息。

  “毒蛇,不用瞎猜了,让跑道上的轰炸机起飞,这股敌人太危险,不能拖延。”萨米说道。他在这片区域飞过太多次,完全知道整个莫克兰海岸的防御完全没有形成,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机会可以在行军状态下,轻易攻占瓜达尔港,下面的这股敌人只差了区区几个钟头的路程而已。

  “上校,敌情不明,我认为不如……”宋宁刚想加以制止,雷达告警设备开始嘀嘀作响,他发现自己稍一疏忽就被米格29锁定了。他急忙改变姿态和航向,在10秒钟内迅速摆脱了雷达,但是预警机看到了2架敌机已经急着射出了导弹。

  “‘狮心’编队,当心敌人泛射,注意保持速度。”少将在电台里提醒道,有时候半主动导弹漫无目的射击反倒是致命的,因为导弹接近时,雷达告警器不会发出警报。

  显然敌人射出的是某种R27导弹,这种导弹理论上可以在雷达未跟踪到目标的情况下射击(需要保持照射),半主动的导引头有时候也可以自行根据脉冲反射自行找到目标,靠这种粗糙的攻击对付灵巧的战斗机,几乎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不过也很难说敌机不是为了随后的近战而故意消耗掉一些沉重的弹药。对于这种攻击,主动干扰没太大用处,不过被动干扰效果非常好。宋宁立即施放了几组箔条,然后偷偷降低高度,盘旋一圈,他还不想落荒逃远,因为没看出有这个必要。

  米格29也开始在35公里外施放箔条,显然想从预警机雷达上消失,不过为了保持照射,双机编队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避动作,这使得萨米和宋宁始终能从数据链上看到敌机。

  4枚R27全部沿着直线飞出战场,根本没有威胁到2架歼10。现在敌机射程上的优势已经消失,相对的歼10编队在数据链上的优势渐渐显现出来了,海上一直有印度的船只为这些飞机提供语音指引,这一点歼10从机场起飞后就一直能察觉到,不过从米格29编队笨拙的航线变化看,其指引效率远远不如预警机。

  2架歼10战机这才丢掉油箱,做出反击的架势,毕竟萨米和宋宁都是久经战阵的老手,很少会有错乱的处置。萨米提醒宋宁保持潜伏状态,由他来使用雷达吓唬一下对手,随着他第一次开机,就捕捉到了高速接近的目标,而敌机则始终在吃着居高临下的苦头——雷达分辨不清山区中时隐时现的目标,或者干脆将低速目标滤除。

  如同所有没有经历过大阵仗的飞行员一样,印度战机一经被锁定,立即显示出了慌乱,继而做出了一连串错误的规避动作,这些动作和大片的箔条使得它们暂时避开了雷达跟踪,不过也使得飞机最后的优势——高度和速度,大大受损。

  “我建议你转到140航向,包抄到敌人后面,最好不要开机,由我来指示目标。”上校说道。

  “明白了。”

  宋宁立即领会了上校的意思,既然是2对2,他应该是没想过要放跑敌机。只是敌机到了眼前,却从显示器上消失了,他还这么肯定自己的判断?

  “等我几秒钟,我一定能找到它们。”

  萨米知道伊斯拉姆少将躲在伊朗边境,这样的距离,预警机不足以烧穿干扰,不过他的距离完全合适,只需要判断出敌机可能的高度,就可以代替预警机雷达完成目标更新的工作,他最担心的是敌人徐晃一枪,然后转个180°从海上逃走。

  雷达在沿山脉一线,捕捉到了一架正在转弯的米格29,距离在15公里外,果然这些家伙突然间丧失了近战的信心,萨米后悔自己开机有些早了。

  “上校,我没有看到另一架。”

  “一定就在附近,他们在撤退时,可能解散了编队,我猜高度更低。”他说完低头看了一眼多共能显示器,可以看到舍姆西起飞的轰炸机已经完成了编队,向这里扑来了。

  宋宁耐住性子抄近路紧追,他很想打开雷达搜索,不过他对上校判断局面的能力并不怀疑。

  地面上的几股叛军,看见中国飞机向南飞走,顿时士气倍增。他们群聚一起可不是为了印度人打仗,印度一直是他们排第二号的敌人。不过暂时的,他们需要大方的印度人来为这场,志在驱逐巴基斯坦政府军的叛乱付账。

  漫山遍野的游击队从四面向林淮生的车队靠拢过来,从他们漫无目的的射击上看,训练水平不是很好,不过敌人对四周地形的熟悉倒是令人担心,这群人硬是靠着双脚追赶战车,其先头部队始终在就在几十米的外的山上,就是摆脱不了。林淮生的车队一直在山谷中后撤,显得有些乱,掉在后面的2辆甚至没有掉头的机会。他通过车际电台提醒所有驾驶员不要冒险停下,一旦敌人击中行走部分或者发动机,致使战车失去行动能力,就会掉进敌人的汪洋大海中。这些步兵战车有过优化城市战的设计,30毫米火炮以及并列机枪的仰角很大,不过在摇晃的战车内进行观察和瞄准是一个难题,另外外面这群乌合之众的火力太过散乱,很难找到主要威胁并迅速地作出反应。

  林淮生坐镇指挥车内,很快接获了连串不利的信息,一辆战车的车长观察镜就被流弹打坏了,而另一辆战车的主炮供弹系统出现。

  这些战车在杰布里面对大量的阿琼坦克时也不曾如此地狼狈,但是此时此刻,面对非专业的对手时,竟然陷入了被动。

  最坏的情况终于发生,车队最后的一辆战车,被一枚火箭弹击毁了履带,生生停在了路上。对于急于赶到机场复命的林淮生而言,是一个要命的节骨眼。对于应该如何取舍?林淮生确实犹豫了片刻,不过随即,他还是下令全队停车,原地还击,同时通知受损战车上的成员,迅速转移至其余车辆上。

  随即其余几辆战车以及林的指挥车,都以间隔几十米的距离停下,先是通过机关炮以及射击孔的一阵猛烈射击,随即士兵们鱼贯从后方舱门内钻出,以准确火力对占据上方的敌人展开对射,士兵们离开战车后,视野和射界都大大改善,其训练则更是远远超过对手,一时间将嚣张的敌人火力完全压制住了。不过林淮生知道,敌人的后续部队正在赶来的路上,很快,如果自己动作太慢,就会陷入数千人的重重包围之中。他不知道自己停下拯救战友的的决定是不是对的,计算每一个失当的指令可能导致的损失,是指挥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他也知道,在战场上放弃战友是不能接受的。

  眼看着前方一辆战车被击毁,后续的叛军顿时信心百倍,他们扛着重武器争先恐后地向着冒烟的目标冲锋,生怕错过了送死的机会。如果他们仔细考虑过,停稳后的中国战车的火力,要远比后退时要致命的话,本不该这么冲动才对。

  紧追而至的大群人马急于靠近受损战车,抓几个活口,完全没有先停下来观察战场,一大群人就这么直挺挺地围拢过来,就像在大街上围观一辆抛锚的卡车一样,完全暴露在中国战车的火力下。30毫米主炮转向那里,火舌下一片血肉横飞的场面,几乎不可能留下完整的尸首。

  363致命的失误

  地面上被分割成了数个战场,互相无法支援,战局渐渐滑向了扑朔迷离的状况。在军事指挥上,分散兵力并不意味着失误,而是需要依赖更高的技巧;有经验的指挥员总是会分散手上的力量,在这一点上与自以为是的指挥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不同在于谁能在混乱的事情中夺取主动。

  与大部分的中国军人一样,不久之前,林淮生还是一名不具备实战指挥经验的参谋人员,甚至缺乏指挥营级以上单位的理论学习。此刻,他正在短兵相接中,迅速地成长起来;他并不缺乏头脑,所欠缺的或许只是几次挫折。

  空中,宋宁正在按照萨米的建议,迅速地包抄敌人的侧面。但是数据链上敌机位置的更新突然停止了,显然是萨米关掉了雷达,转而使用光电雷达进行跟踪;在这种无法测距的方式下,单打独斗成为了宋宁唯一的选项。有时候萨米在空中缺乏纪律的出尔反尔,让宋宁十分的厌恶,他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上校心底里的你那些潜藏的私心杂念。他有时候甚至觉得,老头子关心自己的战绩比关心他自己祖国的命运更多一些。

  现在宋宁只能自行靠肉眼搜索山区,这需要冒极大的风险,如果对手是一架双座机,那么先发现自己的概率会高得多,他知道萨米很善于将追击演变成一场猫捉老鼠般的把戏,关掉雷达肯定是因为他觉得有必要这么做,负面的后果是让依赖数据链观察战场的僚机同时失去必要的信息,当然这一点上校是不会考虑的,他就是那种以追逐个人荣誉为首要目的的职业军人;他可以越境追杀预警机,完成九死一生的任务,如果有必要,他也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战友。

  战场远端的敌人地面雷达始终是宋宁心中的另一个大忌,那部雷达一直在试着跟踪这架飞机,这使得宋宁无法拉升高度,因为那样就会被它抓住。宋宁仔细地搜索着自己右侧1点至5点的广阔区域,他估计目标会在这一带出现。他知道印度的海军型米格29总是涂成浅蓝色,这样它们在山区比起灰色的歼10更容易暴露。他低下头,从显示器上观察米格29最后消失的位置,研判他们可能从哪里钻出来,如果它们急于回到海上的话,应该会变化航向到孟买方向,他抬起头时,看到下方一条弧形的尾迹正绕向自己。

  “真他妈该死!”他暗暗叫苦。

  这一次预警机和他自己的雷达告警器都没有起作用,显然这是一枚从低处通过头盔瞄准发射的R73导弹。他来不及搜索第二枚的位置,立即垂直拉起,同时发射曳光弹。摆脱这一类先发射后瞄准的武器,这是一个有效的诀窍。R73导弹本身的视野只有几度,在它靠着40G的过载掉过头来之前,应该尽量远离原来的航线;格斗导弹的爬升能力一般不如它们的转弯能力,选择爬升比选择转弯更适当一些。虽然敌人多半会同时发射2枚导弹,互为补充,不过它们的线路和搜索区域不会有大的区别。

  毫无悬念,他看到了第二条导弹的尾迹,也正在盘旋上升,对比霹雳8而言,这些导弹的蒸汽尾迹要稍微隐蔽一些,不过宋宁的眼睛很善于搜索在山区闪光的物体,除了那架至今不明的米格29,它应该就在3点钟区域才对?

  2枚导弹隐入了歼10发射的曳光弹白烟中,看不见了。东部的S300导弹立即捕捉到了从群山中突然拉起的歼10战斗机。此刻歼10的距离在70公里外,有些远,高度与速度则很理想。印度指挥官不敢怠慢,立即下令发射导弹,随即2枚巨大的导弹从垂直发射筒内腾空而起,直刺天空,使用高抛弹道,是射击远距离目标时唯一的选择,这使得导弹在爬升阶段就被远处的预警机看见。宋宁在雷达告警尖叫了一段时间以后,得到了预警机明确的语音警告:敌人已经发射了导弹。

  他选择在筋斗的末端横滚改变姿态。HUD上的人工地平线随着机舱外的山川迅速地翻滚了180度,他立即分辨清方位,在盘旋中寻找2枚可能尾随而来的R73导弹。S300此刻并不是心腹大患,在山区对付半主动雷达制导的武器,比平原地带来得容易些,尤其敌人的发射阵地如此之远,留给她应变的时间还很充裕。惊慌失措撞到山上,可不是他的风格。

  宋宁没有看到R73导弹飞向自己,如果它们“看到”自己飞过来,倒是无解的,不过他自己很多次发射过R73导弹,很清楚头盔瞄准的攻击方式并不是那么的成熟。在他集中目力的搜索中,看到有一个灰色的影子正在自己下方的9点钟偷偷通过,企图悄无声息地占据自己的后方。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认为敌人会永远一成不变地,使用不利于它们隐蔽的涂装颜色,这种想法是多么一厢情愿。他压下机头强势转弯,以破坏敌人的企图。

  但是敌机正以极高的盘旋速度从侧面移动到后方,趋势变得不妙起来;宋宁此刻仍然携带者6枚导弹,而敌机上也许只有2枚R73导弹,这导致了其机动性达到了最佳,当然这一优势也限制了印度飞行员开火的冲动。实际上,他早已进入了头盔瞄准可以开火的范围,但是迟迟不敢再次使用这种不靠谱的方式。、

  双方隔着1.5公里,都已经进入了对方的视线,一轮决死的缠斗在所难免。依照各自的经验,两架飞机各自通过交换的高度和速度的办法,以期获得转弯速率上的优势。

  宋宁的劣势似乎难以逆转,他始终在敌机火控雷达扫描的边缘挣扎,同时还得留心心附近的崇山峻岭。他很清楚自己距离R73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并不遥远。

  渐渐占据优势的米格29并不急于指向目标,转而开始积累高度上的优势,这使得他可以在下一轮剪刀追逐中从容应对对手的各种变化,印度飞行员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他手上只有最后2枚R73导弹,所以绝不可以草率,他需要的是一次真正的瞄准,和一次万无一失的攻击。

  云层中,一枚失去目标茫然飞向海面的S300导弹,突然得到了新的无线电修正指令,它借助下滑中的巨大速度,奋力转向新的目标。

  印度飞行员看到了这枚导弹当头落下时,已经来不及打开IFF应答器,也来及做出其他有效的躲闪动作了。最后一刻,他觉得绝望而又气愤,实际上他从海岸飞向战场是就知道陆军的这座导弹阵地的存在,编队从海上飞向战区时,接收到过这部雷达询问器的识别信号。随后的飞行中,该阵地的IFF天线不再发出脉冲编码,按照一般的经验导弹阵地已经记录了友机编队的航线。双机在进入山区后暂时关闭了应答机,以免被地面的地方阵地测量到自生的存在。但是当这架米格29从山谷中重新升起时,显然忘记了将应答器打开。另一方面,出于各军种间配合的混乱,这名海军飞行员并不知道附近的S300已经发射了导弹,否则的话他绝不敢贸然升高高度,暴露在导弹攻击范围内。

  宋宁一直在群山中冒险回头查看敌人的位置,他早已将S300导弹抛到了脑后,直到看到了那架米格29被击中的一幕,这才想起。

  “这也太不小心了。”他难免暗自庆幸。

  20公里外,萨米正在施展浑身解数追击另加一架米格29,他也看到了远处的爆炸,难免有一丝担心,他然后低头从数据链信息中找到了宋宁的位置,他暂时有些摸不到头脑,不知道谁打中了谁,不过管他呢,现在他还得赶紧干掉眼前的那架敌机。

  与宋宁面临的难题一样,他面对的是一架只挂载格斗弹且灵敏性极好的战机,他不舍得将2枚昂贵的中距弹贸然射出,这使得战斗颇费周折。这种新式的米格29,他倒不是第一次碰上,缠斗中比苏30MKI更难对付,与歼10相较,爬升也更占优势。敌机在追逐中总是在IRST搜索孔径周围逃窜,显然已经看到了自己,这迫使他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偷袭战术,再次使用雷达垂直扫描,这样他就可以用改变飞机姿态的方式,来适应对手在各个方向上的灵活性。这一招果然见效,雷达迅速捕捉到了目标。敌机飞行员再次显现出了经验不足,开始拉起战机躲闪,而这正中了萨米的下怀,他改平飞机以适应敌人的移动,目标始终在几度宽的搜索范围内无法脱身,同时他迅速选择了SD-10导弹准备进行攻击。从之前的过招看,这应该是编队中掉在后面的一架僚机,其应变能力较之另一架及时逃走的长机要低一些,所以老头子不打算抬头急追,他还故意将敌机放远了一些,免得中距弹的主动雷达来不及开机。

  敌机的雷达告警设备显然一直在起作用,所以他很清楚自己始终没有摆脱雷达的跟踪,如同大部分惊慌的新手一样,他迅速推翻了之前的想法,转而俯冲,其错失的时间足够歼10的火控雷达完成截获。上校在6公里外开火,2枚导弹一前一后稳稳追向敌机,山区地形限制了敌机左右机动的幅度,大量的箔条也档不住歼10大功率雷达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的照射。

  萨米再次看到了印度飞行员放弃了最后抵抗,提前弹射跳伞。导弹将飞机炸成碎片时,印度飞行员的降落伞刚刚打开,此处已经可以看到南方蓝色的海面,如果他掉在海上,也许会被印度海军的潜艇救起,不过掉在山里,其命运就很难说了。萨米迅速将敌人落下的位置通知了预警机,希望岸防部队能赶在叛军之前抓住印度飞行员。

  总的来说,印度空军飞行员水准参差不齐,平均水准远低于其海军的,不过萨米见过的最好的印度飞行员都来自于空军。

  364再次打击

  4架歼轰7战斗轰炸机,从机场起飞,鱼贯进入山区地带;印度在海上与东部都部署有远程雷达,这些飞机全程必须保持低空飞行,这次攻击很可能没有地面上的目标指示,必须依靠飞行员自身的判断。由于前方的2架歼10战斗机发回的报告表明,双方的部队靠得很近,且装备样式混杂(特别是林淮生手里的T90S),这样的情况显然会给飞行员的目标确认带来极大的困扰。

  随后起飞的几架雷电战斗机只能从海上沿海岸与轰炸机编队并排飞行,该批次战斗机无法携带低空导航吊舱,飞行员水平也不足以胜任全程的低空突袭,所以它们无法紧随飞豹编队行动,若在高空护航反而容易引起敌人雷达注意,只能隔着100公里在海上佯动。而至今方位不明的老鹰编队,一直是伊斯拉姆少将最担心的大患。负责北方空域防御的中国预警机一直没有发现该批次战机飞向***堡的迹象,少将心里也很清楚,如果要空袭***堡,完全可以利用印度境内的航线,根本不必进入狭长的巴基斯坦中部,大费周折转向苏莱曼山区,这些敌机最后一定会突然出现在南部战线的各个区域,苏莱曼山脉的制高点曾经是巴基斯坦部署雷达部队最佳位置,而现在这座山脉则成为了遮挡雷达视线的巨大障碍。无论如何,几分钟内,这群敌人的去向就会有结论了。

  宋宁掉头返回公路上方,他故意升高了高度,探测对手雷达的反应,在这样的距离上他可以百分之百地甩掉雷达,即使远处的S300阵地再次发射导弹,必然会在高抛弹道的中段就被预警机看到,而且飞到近前也需要至少一分钟时间,他有足够时间加以应对。

  ZDK-03上的一名中国联络员提醒他,歼轰七编队已经起飞,现在需要特别注意东北方向。这名联络员显得颇有经验,印度空军同样忌惮部署在海岸纵身地区的红旗9型导弹,所以他们不至于大咧咧地翻越苏莱曼山区再折向南,如果他们真的想偷袭,应该会在吉尔吉特山区转弯。宋宁此刻还剩下2枚中距弹和2枚格斗弹油料刚刚过半,他特意询问了一下萨米那边的情形,老头子得意地告诉他,自己在缠斗中用中距弹打下了一架米格29。这倒是让宋宁吃了一惊,这个老头子行事总是那么出人预料。他猜想老头子大概是觉得山区战斗中中距弹碍手碍脚,所以先行发射掉了。这一带处于双方远程地对空导弹包线的重合区,各方面的飞机都不愿意飞得太高而变成一个显眼的靶子,格斗弹自然更有用一些,上校这么精打细算好像也有一些道理。

  宋宁已经习惯了上校在战斗中总是如同一个鸡贼一样精于算计,不过他对此颇也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上校时常显得过于轻敌,这大概就是老头子曾经被击落的一个原因。

  “狮心2号,请报告你的武器弹药状况怎么样了?”

  眼看宋宁并没有请教他为什么使用中距弹而非格斗弹,上校一本正经地询问起宋宁来,他刚才也听到了宋宁向预警机报,击落了一架米格29。

  “我还没有消耗过弹药。”

  宋宁坦然答道。

  “什么?那架米格29真的被击落了?”上校吃惊道。

  “千真万确,而且是一架长机,你可以向‘毒蛇’核实一下。”

  双方在甚高频电台里的对话同时被预警机上的少将听见了,他随即证实了预警机看到了那架米格29坠毁在山区,是被一枚S300导弹击中的。萨米那边随即不再说话。

  地面上,林淮生再次收到短波发来的命令,要求他用红色烟雾弹指示目标的位置,以免误伤。指挥部显然也收到了他发出的报告战况的信息,这么看来双向的通讯问题已经解决了,奎达基地附近必须有一部功率很大的电台和尺寸很大的天线,才可能隔着百十公里恢复与他的联络,至少他离开时那里还没有专用的短波通讯车辆。他不敢耽误,立即命令已经下车的步兵发射烟雾弹指示敌方,然后迅速后撤寻找掩护。

  很快步兵就将红色烟雾弹射向了敌人的阵地。本地武装分子从未见识过这些烟雾,他们以为是对手支持不住,要借助烟雾逃走,盲目的前线指挥官立即将预备队派上,企图进行最后的冲锋。只有远处的印度特种部队指挥官查拉比发现了情况不妙,他最先意识到这是一次空袭的前兆,他拿起对讲机想提醒前方的指挥官,但是耳畔隆隆的航空发动机轰鸣声,已经迫近,声音低沉而又平稳,从背后而来,显然不是刚才飞向南方的那两架轻巧的战斗机。

  隔着十几公里,2架歼轰7已经提前拉起,飞行员一眼看到了前方的红色烟雾,战机稍稍转向,扑向那里。后座飞行员操纵吊舱发射出激光束,大致指向烟雾附近人群最密集的区域,飞机靠近后,几枚250公斤炸弹从机翼下落下,它们紧跟着光斑,滑翔着飞向密集的人群。

  数枚炸弹在光秃秃的山坡上炸开了花,转瞬间将布满亢奋人群的硬质地面削下去几尺。巨大的气浪中破损的武器零件四处飞溅,断肢残臂被高高抛起,随后落下。

  歼轰七从山坡上的巨大弹坑上飞过,飞行员心里也有些忐忑,因为他们也来不及看清地面的具体态势,只是从密集而又散乱的冲锋队形判断这不是自己人。飞行员试图盘旋一圈确认地面的情形。电台里突然有人提醒他们,要当心地面有防空导弹。宋宁为这些飞机护航过不止一次,所以轰炸机飞行员都很熟悉他的声音,飞机随即拔高并横滚,果然在头朝下的瞬间看到下方的一道闪光正尾随而至。

  飞行员迅猛推动油门杆至加力,同时发射曳光弹。这架飞机动力并不出色,但是对付单兵便携式导弹并不吃力,这些小小的红外制导的导弹之所以能够常常得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目标很难预先发现它而做出反制措施。

  轰炸机没有试图用转弯来晃过导弹,它在爬升过程中不断地使用曳光弹来干扰导弹导引头,对于冷却不足的老式萨姆7型导弹,这样的措施已经足够了。不过随着高度的增加,这架飞机还是被远方的印度地面雷达发现了,随后飞机再次释放了箔条并配合一次转弯,终于摆脱了雷达的跟踪。

  2架携带末敏弹的歼轰7此刻也已经飞临战场,他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因为末敏弹敏感器搜索范围很大,且有很强的自主攻击能力,对于混乱的战场远比激光制导炸弹来的难以驾驭,这也是任务没有使用防区外布撒器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的一切,只能交给飞行员临机处置了。

  飞行员按照任务规划,冒险降低速度,盘旋一圈以观察战场。从事先得到的有限情报看,敌军的装甲部队都挤在公路上与己方坦克交战,而己方不光车辆与对手难以区别,而且位置也不详。

  不过从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一列坦克使用着明显有异于中巴联军的偏绿色迷彩,这倒是和起飞后临时增补的情报吻合,从坑坑洼洼的路面看,这支部队好像已经已经被集束炸弹炸过一次了。从行军规模看,这是一支加强营一级的机械化部队,没有自行防空火力和卡车随行,这一点与情报吻合。此刻,飞行员仍然不敢怠慢,因为地面并没有发射红色烟雾进行指示,他想这可能是通讯沟通不良导致的。

  整整一分钟2架飞机在远处敌方雷达的虎视眈眈下,平稳飞过公路上空,武器制导员埋头观察着下方的这些车辆,他们知道己方的T90S型坦克在炮塔顶部应该有特殊的白色星月标志,但是整列车队里没有找到。盘旋到第二圈,看到了在最东面,有几辆分明是99式的坦克正在于中段的车队交火,现在态势大致明朗了,他们向预警机核实了2遍,预警机又向地面请示了决心。漫长的等待后,2架飞机最后得到了投弹的命令。下面的印度装甲部队指挥官罗塔布眼看着空中的敌机满载弹药飞来飞去,显然是在做最后的目标核实,但是他却无能为力。今天对他而言真是太糟糕了,集结时防空连没有足够器材渡河被落在了纳尔河以东,上级告诉他没有防空部队也不打紧,因为制空权完全在握,结果已进入公路后就被几架轻型飞机攻击,随后从焦特布尔飞来的几架神志不清的米格27又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通乱炸,现在他知道自己的部队就要面临新的一次空中攻击,从敌机小心翼翼的样子看,绝对是来者不善。

  轰炸机水平通过公路,在尽量远离99坦克后,投下了布撒器。布撒器在滑行过程中,不断地向两侧抛出子弹头,这些弹药立即打开一个个小型降落伞,向着下面的敌人飘去。

  亚希尼也注意到了空中有异动,他的电台无法接受到加密的指挥部信息,一直也不知道即将空袭击的事,而且躲在车体内他也无法对空警戒,林淮生那边也差不多已经把他忘记了,不过他仍然靠着战场直觉,嗅到了一丝异样。从车长观察设备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印度士兵开始丢下车辆四处逃散。他奋力推开顶盖,冒着被狙击手干掉的威胁伸出头来,一架巨大的飞机从头上飞过,随后是云层中伴随着隆隆声响的阵阵闪光,就如同暴雨前的情形。

  他并不是第一次见识这种要命的弹药,所以很清楚这是什么鬼东西。他用尽全力大声呼喊三辆坦克赶紧倒车。这期间,天空中播洒开了一排白色的散花,它们隔开一定的距离,慢吞吞地向下坠落,看上去轻柔而又无害。眼看着这些东西飘向了印度车队,不过亚希尼可敢掉以轻心,他很清楚这种东西不分敌我,嗅到坦克就会自己钻过来,可以覆盖的区域真的不小。眼看着从来时的路拐过弯就躲开了,天上的成片的弹头已经开始剧烈晃动起来,这是它们要发作的前兆;天空中炸成一片,自锻破片以极高的加速度飞向地面上的坦克和装甲车。几个月前,亚希尼见识过一场由F16发起的末敏弹攻击,看上去更壮观得多,就如同从天而降的无数道霹雳,瞬间摧毁了印度第50装甲团的所有T55坦克,当然那种如天神震怒般的骇人的闪电是因为夜暮的关系。而这一次攻击则显得平淡的多,只能看到巨大的白烟开始笼罩公路,几秒钟后烟雾中火光熊熊而起。这些刁钻的破片专拣发动机舱钻,这个部位几乎没有装甲,一旦中弹坦克必然半毁。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biqudu.com/49_49197/292565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