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不懂

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不懂


  )苏联的萝卜牛肉汤,面包管够,还有罐头装的红烧肉,皮蛋、熏肉、酸菜,要是懒得吃饭了,自己在宿舍里泡方便面也没人管,知道我们当年吃的是什么?”

  “说说。{{}}”90年代人,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少,即使是同行业的人,也难知道前人的生活。许多人对石油会战的了解,也就局限于宣传部的宣传资料了,很难了解到当年的石油人的生活。

  老技术员喝了一大口水,用手背一抹,就敲着指头笑道:“我当年还在石油学校上学,本来准备读高中的,听从了国家号召,还没毕业就去了大庆。到了钻井队,给分了一个师父,第一天吃的是苞谷面糊糊,配窝窝头。南方人可能不知道苞谷面是什么,苞谷面就是玉米面,喝第一顿的时候,觉得味道还不错。我那时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家吃的就多,一路上更是饿了。所以,一口气喝了三大碗,还吃了两个窝窝头。其实还想吃一个窝窝头的,师父说没有了。”

  听他说话的勘探队员都笑了出来。

  老技术员没笑,摇摇头道:“我后来才知道,每个人每天只有一碗苞谷面糊糊,只有一个窝窝头。{{}}我不光吃了自己和师父的苞谷面糊糊,师父还跑去和队长借了一碗,队长有家眷跟着,可以把窝窝头用的面换回家,自己煮成稀饭喝。所以只有两个窝窝头,没有多的了……”

  30年前发生的事,对老技术员而言,几乎是历历在目的。周围的勘探队员也都沉默了下来,他们多是60年代生人,年少时都挨过饿,知道吃不饱饭的感觉。让一个饥饿的人将自己一天的食物让出来。给一个陌生人,这种情感,只有在会战的年代里才能体会。

  苏城唏嘘的坐在圈子外围。他在读书的时候。也曾听说过类似的故事,然而,身处在西伯利亚的环境中。听着当事人讲述真人真事,仍然会感受到剧烈的冲击。

  在铁人王进喜的时代,几十吨的钻机是由1205队的30多名工人,以人拉肩扛的方式用了三天三夜运到现场的,开钻的50吨水是干部、工人和家属用盆和桶端进钻场的。这种经历,经过半个世纪再听起来,几如天方夜谭。

  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分摊到40名工人身上,相当于每人要分担550公斤的重量。{{}}相当于每2个人要抬起一辆rì本车……而他们所能利用的工具,只有非现代化的滚杠加撬杠……50吨水分摊到200人身上,相当于每人提了250公斤的水,即使每次用桶提25公斤的水,也要往返矿区10次……

  这种jīng神和党派无关。和政治旗帜无关,它的动力来源于人内心的激情。一个数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承受了数百年的压迫和苦难,当整个民族有机会翻身的时候,没有人会彷徨犹豫。

  每个人都向往优质的生活,但优质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经过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国民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文化大革命等一连串事件。华夏民族积累的历史红利,已经损耗殆尽了。10年,20年或者30年的辛勤工作,远没有到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候,只能是默默地庆幸罢了。

  正是老技术员这样的人,奉献自己,为国家换到了难得的积累。

  是老技术员这样的人,用奉献,用奋斗,用人生,将中国从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拉扯了出来。{{}}

  大庆石油会战时期的石油工人,如果要住好房子,要机械化生产,要充足的食物和额外的加班工资,那2020年的中国和2020年的黑非洲,也不会有多大的区别。

  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依然只能每年用石油换外汇,用外汇买粮食,然后尽量养活贫民窟里呼喊着公平的国人……

  李政夫的经历注定他无法理解这样的社会和这样的人民,他给伊藤信重翻译了一遍,同时评论道:“把自己唯一的食物给别人,自己又怎么有力气干活?这样的做法太不符合经济调配了,这样的国家和公司,怎么发展?他在讲故事吧。”

  伊藤信重却有些失神。

  他是50年代生人,四十岁刚过。当他有记忆的时候,rì本同样穷的底掉,许多地位很高的人也买不起袜子,以至于他的父亲每年冬天都要光着脚穿木屐上班。{{}}伊藤信重至今还记得父亲拼命工作的场景,那种辛苦到深夜,也不肯浪费一分钟时间的模样,给予了他极大的刺激。

  听了李政夫的翻译,又听了他的评论,伊藤信重换上了凝重和尊敬的表情,眼睛看着老技术员,口中道:“你是无法理解那种迫切的想要民族复兴的心情的。为了rì本的复兴,我们可以不吃不喝只工作。哪怕累死在工厂里也没有关系,只要rì本能够强大起来,能够成为骄傲的国家强大起来……”

  李政夫有点不自在了。和rì本比起来,新加坡连小国寡民都算不上,总共300万的人口,甚至不够一次大型战争消耗的。

  因此,他确实是无法理解民族复兴这个词,新加坡甚至都不算是一个民族。但他还是不喜欢伊藤信重这样说,于是,李政夫打断了伊藤信重的呢喃,道:“这个人说的是中国。”

  “那说明中国是走在复兴之路上。”伊藤信重顿了一下,再轻声道:“我们挡在了他们的路上。”

  “何至于。{{}}”

  伊藤信重笑的很古怪,道:“看看苏城的疯狂就知道了,铁路运输是源源不断的。现在是7支勘探队抵达了,那在路上的也许还有七八支勘探队,在中国,他不知还组织了多少人准备运输……”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开始试钻的时候。”李政夫微微皱眉,道:“勘探期间,咱们还能用装备弥补一些,钻井对人力的要求就有些高了,咱们就算按照勘探队的数量来算,也就是四五个钻井队,要是第一批的钻井没有出油, 就很危险了。大华肯定会装备10个以上的钻井队。”

  伊藤信重低头想了会,道:“我们不可能在人数和钻井队的数量上超过大华实业的,如今的办法,就是准确判断钻井的位置,争取第一次试井能有重大发现,两轮以内找到油层。”

  在石油勘探中,使用地震仪、重力磁力等手段,都是为了判断地底的情况,这种时候,准确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找错了地方,钻井队钻的再深,钻的再快也是没用。

  不过,第一次钻井的时候,因为信息不足,往往都是钻不到油的,所以才叫试井。大多数时候,第一次钻井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地下信息,并不一定会选择有可能出油的井位,而是选择能够了解地层的位置。通过钻取岩心等方式,了解地质状况后,再安排接下来的钻井位置。

  正常的勘探,钻三五口干井是非常普遍的。要想两轮内找到油层,除了技术以外,还需要一些运气。

  李政夫也没有好办法,只能点头说道:“我尽量准备充分一些,但钻井队的数量,也确实要增加一些……”

  他还想说什么,声音被中国人的笑声给盖住了,凝神去听,那老技术员已经开始讲笑话了。

  老技术员手舞足蹈,比划着道:“我当时从那老鼠窝里,足足掏出了3斤半的黄豆,回去以后,把我师父给乐的,连忙给煮了,全队都喝黄豆汤,有好几个腿肿起来的,立马就好了……”

  缺乏蛋白质。李政夫心里想着,却见苏城不知怎的向外走去。

  看到他的动作,李政夫就一阵脑仁疼。

  莫非又来了勘探队?都这么晚了,他们就没有休息的吗?

  他盯着苏城一路走到伐木场的外圈,然后一拐,顿时松了一口气,暗想:不是去门前接人的。

  然后,就听轰隆隆的发动机声。

  “不是吧,真的又来人了?”李政夫转念一想,又乐了:“他们两支勘探队都住不下,这下子,我看他们住哪里。”

  伊藤信重在旁看着他又喜又忧,不由碰了碰他,道:“你怎么了?”

  “嗯?我想大华实业又有勘探队来……”

  “是挖掘机。”伊藤信重给他指了一下。

  发动机的轰鸣,果然是几台挖掘机发出的。

  吃饱喝足的勘探队员们也跑了出来,重新拆卸安装帐篷。

  西伯利亚的冻土极结实,要是用铁锨和镐头的话,一天一夜也挖不出一个地窨子,大会战时期,30多人要挖一两天,才能有个勉强栖身的地方。用挖掘机的效率就高多了,功率足的情况下,十多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地窨子的初步工作。自然有熟悉的勘探队员,跳下去进行修缮。

  见中国人挖地窖,新马集团和伊藤集团的人都好奇的跑了出来,阿里克塞也是满脸抱歉的向苏城解释住宿不足的情况。

  只有伊藤信重,满腹的心事。临时营地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苏城增加勘探人数了。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https://www.biqudu.com/0_228/129279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d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du.com